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创意天堂微信> 正文
全球圈粉!这些微短剧全是他们家的
发布时间:2025-08-15

每月数十部短剧从创意孵化走向全球上线——在杭州市西湖区M511光影汇的杭州容量互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容量短剧”),科幻新剧《我在月球当包工头》刚杀青,新项目的分镜脚本已在屏幕闪烁。从剧本到成片仅需一个半月的高效生产,使其成为全国短剧产能的“核心引擎”。

作为杭州市西湖区文化“新三样”出海的标杆样本,容量短剧以“政策+平台+科技”三位一体的生态重构产业逻辑,完成从商业模式探索到内容生态闭环构建的跨越,折射出浙江在文化强省建设中持续释放的机制创新与政策温度。

科技赋能

激活创作生产力

走进容量短剧的剪辑室,时间密度被技术重新定义——AI配音、多语种译制等技术已融入制作流程,有效解决短剧周期短、量大、版本多的制作痛点,让内容生产驶入降本提效的“快车道”。

技术的突破更打开了创作边界。业内首部航天科幻题材微短剧《我在月球当包工头》创新性地采用“虚拟拍摄+实景搭建+AIGC生成”的融合技术,呈现大量地球难以实拍的“月面场景”。“AI让我们敢想敢做,控制成本的同时保证视觉沉浸感。”容量短剧副总裁、总编辑胡朝清介绍。

同样的技术赋能也体现在文旅短剧《水韵风情梦塘栖》中——抗洪救灾的历史片段虽在成片中仅有2至3秒呈现,但如果使用实景拍摄,周期与预算都极高。如今通过AIGC渲染生成,不仅保留了历史沧桑感,也实现了极佳的视听效果。

技术基建更打通了文化出海的航道。容量短剧自主研发的AI翻译平台,将传统译制流程升级为智能化流水线:自动抓取字幕、AI多语种转换、译员复核质检环环相扣,单剧译制时间成本降低约50%。“原本1部剧的内容,以前需要1-2天完成翻译,现在应用自主研发的短剧本土化AI翻译系统,只需要3-4小时完成。”胡朝清介绍,这种智能化流程尤其适用于节奏紧凑、更新频率高的内容生产模式。

目前,容量短剧已上线海外短剧APP,上架出海译制剧3000多部,覆盖英语、日语等14个语言市场,覆盖欧美、日韩、巴西、德国、法国等200多个国家,海外社媒平台总粉丝量超1000万,短剧视频总播放量达10亿次。

精品引领

彰显文化传播力

技术突破为内容创作打开新空间,而容量短剧真正的护城河在于对“好剧=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的坚守。

作为行业领跑者,其作品频频斩获业内认可:《我在巴黎当侠客》《香格里拉下雪了吗》等作品接连斩获CMG中国微短剧盛典“年度品质微短剧”、北京国际电影节“年度特别关注短剧/微短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及国际微短剧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面若桃花》《辣妈回村》《宋朝来的小贵人》等爆款也凭借精准情感洞察和精良制作引发追剧热潮,铸就“容量制造”金字招牌。

取景金华武义的《带你去个好地方》在抖音播放量突破4700万,其影响力远超流量:它以接地气的百姓群像为主角,展现基层生活与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直接带动30万游客奔赴拍摄地,创收超2500万元。在全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背景下,容量短剧正以全省11个设区市为创作蓝本,邀请浙江籍文艺界、体育界名人参演推荐家乡山水文化,持续深化微短剧赋能文旅。

在文化“新三样”出海浪潮中,容量短剧制作的首部奥运题材精品短剧《我在巴黎当侠客》成为跨文化传播的典范。剧情围绕以武侠变装走红网络的三喜爷爷在巴黎的奇遇故事展开,既保留东方侠义精神内核,又以轻快节奏贴合海外观看习惯。剧集上线后,海外平台涌现高赞评论:“这就是我们印象中的中国功夫!”剧中自然呈现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更成为传递中国开放形象的软性窗口。

眼下,容量短剧正积极探索“国企平台+民营创意”机制,与之江电影集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浙江首个省级国企与头部民企联手的微短剧平台,并聚焦文化出海,探索“内容出海——产业回流”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