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动漫游戏> 正文
动漫之都缺失杭州版喜羊羊
发布时间:2012-03-28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6/E20090625101041-4950.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6/E20090625101041-4951.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6/E20090625101041-4952.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6/E20090625101041-4953.jpg" /></p> <p>&nbsp;&nbsp;&nbsp;今年,风头最劲的非人类大概就属于一只叫喜羊羊的小羊了。出生地不在杭州的喜羊羊在杭州也一派风生水起。小学旁边的杂货店,它是最畅销的粘贴纸;玩具店里它是当之无愧的首席,占据最醒目的陈列位置;童装店、快餐店甚至儿童医院都有它的身影&hellip;&hellip;喜羊羊成了一台印钞机。</p> <p>&nbsp;&nbsp;&nbsp;这只羊能红多久?有人并不乐观。但至少,喜羊羊的成功令国内动漫产业界精神为之一振。而打造动漫之都的杭州众多动漫企业能否如法炮制?</p> <p>&nbsp;&nbsp;喜羊羊的成功有无复制性?</p> <p>&nbsp;&nbsp;喜羊羊的走红让很多人红了眼。动画产业已经领跑全国的杭州,为什么至今也没有产生那么红的一只喜羊羊或喜牛牛?</p> <p>&nbsp;&nbsp;杭州本土的动漫企业&mdash;&mdash;中南集团卡通影视有限公司,创作的《天眼》《魔幻仙踪》等动画片都是投资数千万元人民币,制作也较为精良,但和喜羊羊的轰轰烈烈比,天眼还是显得太&ldquo;低调&rdquo;。</p> <p>&nbsp;&nbsp;浙江华人卡通有限公司创作的动画剧《绿树林的故事》也搬上了中央电视台,但也远没火到喜羊羊的分上。</p> <p>&nbsp;&nbsp;中南卡通常务副总同时也是杭州市动漫游戏产业协会副秘书长的沈玉良认为,喜羊羊的成功有偶然性,并不一定具备可模仿性。首先是它的推广力度大,在各大影院和电视台轮番轰炸,知名度就高了。第二,受经济环境影响,人们期盼家庭回归,轻松的适合老少皆宜的电视剧就成了低成本的消遣方式。</p> <p>&nbsp;&nbsp;杭州动漫产业基础强大</p> <p>&nbsp;&nbsp;亟待主打动漫明星</p> <p>&nbsp;&nbsp;杭州高新区(滨江)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之一,2008年,它以24部16886分钟产量跃居全国排名第一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打造动漫之都的杭州动画产业已经领跑全国。但和这个强大的产业基础相比,优秀动漫明星的缺失却成了杭州动漫业发展的一个瓶颈。</p> <p>&nbsp;&nbsp;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负责人汪舒对记者说,不光是杭州,全国都缺少动漫明星形象。去年底的一项统计显示,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19个来自日本,中国动漫形象只有一个孙悟空孤独地名列其中。铁臂阿童木、机器猫、名侦探柯南、樱桃小丸子等日本动画片中的主角才是香饽饽。当然,今年算冒出了个喜羊羊。</p> <p>&nbsp;&nbsp;除了日本,许多美国人塑造的动画明星更是经典。《米老鼠与唐老鸭》《加菲猫》《马达加斯加》《功夫熊猫》都耳熟能详。特别是《功夫熊猫》,中国讲述熊猫故事的动画片不下一百部,可是最热映全球的却是&ldquo;洋熊猫&rdquo;。</p> <p>&nbsp;&nbsp;酷卖街BABY兔</p> <p>&nbsp;&nbsp;能不能走出第二条路子</p> <p>&nbsp;&nbsp;【独立思考】</p> <p>&nbsp;&nbsp;美国、日本动画衍生产品开发经验,包括喜羊羊的成功都走了一条相似的路子:先有屏幕动画形象的塑造,把故事讲好了,形象塑造成功了,再开发衍生产品。《功夫熊猫》导演马克奥斯本表示,他的&ldquo;洋熊猫&rdquo;受欢迎,就是因为他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用全世界通用的、娱乐的、吸引大家心灵的方式。《喜羊羊与灰太狼》以狼与羊为主题,简单的矛盾关系,却设置了巧妙又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电影成功后,图书、玩具产品、食品饮料等衍生品才纷纷开花。</p> <p>&nbsp;&nbsp;但是,本土卡通明星&mdash;&mdash;酷卖街的BABY兔却是先有玩具形象的诞生。美院毕业的张巧英设计的毕业作品BABY兔,现在已经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光今年的动漫节上就卖出了5000多只,销售额10多万元。</p> <p>&nbsp;&nbsp;张巧英要走一条和喜羊羊相反的道路:先设计并销售实体玩具,看到市场反应还可以,目前正在做一些FLASH推广。等到有实力了,再考虑电影电视剧的制作。张巧英认为,这也是资本说话,一开始没有那么多钱做推广。</p> <p>&nbsp;&nbsp;这样的模式行不行得通?汪舒认为真要做大做经典难度不小。动漫还是要从产业角度去考虑,先定位明确,有形象的积淀(比如是正义的,勇敢的,还是可爱的,嬉皮的),后期推广才更有针对性。</p> <p>&nbsp;&nbsp;【专家视点】</p> <p>&nbsp;&nbsp;找寻和美国日本的差距 除了商业我们更缺艺术</p> <p>&nbsp;&nbsp;高路,动画导演和插画艺术家,长期在国外研究美国、日本动画产业,参与澳大利亚政府动画项目。</p> <p>&nbsp;&nbsp;刚回到杭州的高路分析了国内外动漫产业的差别。&ldquo;美国和日本已经标准化了动画从前期策划制作到后期商业推广与销售的过程,形成了高效的产业链。&rdquo;高路说。仅拿美国为例,去年最叫座的10部电影中,3部是动画电影,5部采用了动画技术。</p> <p>&nbsp;&nbsp;高路认为,国内的动漫产业有&ldquo;质量&rdquo;问题。量上去了,但质没上去。包括《喜羊羊与灰太狼》,高路认为它的商业运作包括衍生产品的推广和销售都很成功,但从艺术价值和技术角度来看,这类动画的艺术生命可能不会太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