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数十年来,电视机里总会响起这个熟悉的旋律。据统计,该剧至今已重播3000多次,伴随了几代人的童年。也因此,86版《西游记》总导演、88岁高龄的杨洁女士去世,毫无意外地引来大众无限怀念。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难以被逾越。《西游记》已被翻拍多次,有热心网友将几部剧的人物造型放到网上一一对比,仅看人物神态,似已高下立决。86版《西游记》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再次说明这样的道理:时光才是检验一部作品是否成功的试金石。
86版《西游记》为什么如此深入人心,一火30年?杨洁有一次在活动中这样说:“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杨导的话,只道出了一半事实,而另一半则是,岂止是不为钱,原本也没有钱。因为没钱,这部剧只拍了25集,却用了6年时间;因为没有钱,剧组无法置景,为此,导演带领团队,足迹遍及全国26个省份,导演和剧组人员数次遇险;因为没有钱,很多外地演员来北京,都在杨洁家里吃饭,演员的工资只有八九十元。
杨洁当年一再对剧组的人说:“我们不能浪费国家的钱,一定要拍出对得起国家和人民的好作品。”这些话,现在听起来似乎有点“老土”,有点“过时”了,甚至不那么符合“市场规律”。毕竟,今天有太多影视从业者,只是将片场视作名利场,渴望巨额出场费,指望一夜成名。可是,无论如何,和当年的杨洁们相比,仅就职业情怀和使命担当来说,显然已经无法在一个水准上了。
怀念一位导演的去世,其实也是在纪念一个人心纯净、文化澄明的时代。今天,当我们身处信息时代,传播更快捷,文化价值也更多元。我们的精神世界极大丰富,已远非过去匮乏年代可比。然而,与之前为数众多、深入人心的剧作形象相比,似乎仍感觉欠缺点什么。
一部好剧,一本好书,一支好曲,也许就是一段快乐纯净、烂漫无邪的年少时光。与其把大把的钱,烧在大牌、烧在广告、烧在特效上,还不如老老实实做功课,把故事写好,把作品拍好。在怀念一位好导演离世的时候,现今童剧童书的创作者和生产者们,还得加把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