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化会展> 正文
良渚博物院,一场有楚国特色的“玉色芳华”
发布时间:2015-12-30

“芈月”们的生活究竟有多时髦?








这段时间,电视剧《芈月传》一直在热搜榜居高不下,女主角芈月本是楚国公主,后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剧中,楚国的富庶繁华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么真实的楚国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这些答案,你都可以从良渚博物院“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玉器特展”中找到。来自湖北枣阳九连墩墓地的190件组玉器和125件成套的棺饰铜璧将一同在展览中展出,演绎一场带有楚国特色的“玉色芳华”。

春秋晚期的“时髦”新风尚

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源于中原的楚国异军突起,成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楚立国初期的文化与中原文化大体相似,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2002年,九连墩墓地进行考古发掘,最重要的1号墓、2号墓及其车马坑被揭露。两墓墓主为夫妻,均为楚国贵族。1号墓随葬祭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器、丧葬用器等共计4067件套。2号墓随葬祭器、乐器、燕器、兵器、车马器、工具、敛饰物、丧仪用器等共计1066件套。两墓合计出土玉器104件(套),单件计532件。

本次展览选用了190件组玉器和125件成套的棺饰铜璧。玉器器形有具剑、带钩、璧、瑗、环、璜、珩、珮、琀、珠、管、韘、觿、条饰、坠饰、人形佩饰等。楚国时期仍延续玉佩组合,以璜为主体,配以环、管、珠等饰件,形成了春秋晚期以来新的佩玉风尚。

神奇楚墓——九连墩墓地

九连墩墓地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境内,坐落于一条南北向的低岗上。墓地全长约3公里,自北而南有9个封土堆,当地俗称“九连墩”。

2002年9月至1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基建工程,对九连墩墓地南端的两座墓葬及车马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约1000平方米。两墓坐落在同一土丘的纵轴线上,墓域相叠,墓坑并列,大小相近,形制相当,方向一致。两墓由南而北依次编为1号墓和2号墓。据墓葬形制、规模及葬器特征推断:1、2号墓均属楚国中型贵族墓葬,墓主爵秩为“大夫”;下葬年代皆为战国中晚期,2号墓略晚于1号墓;结合人骨鉴定,两位墓主为夫妻关系,1号墓为夫(年龄50-60岁),2号墓为妻(年龄45-55岁)。

探秘一号墓

一号墓内有二椁二棺,随葬品大多被分别放在东、南、西、北四室,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器、丧葬用器等,共计617件套。

一号墓宝物:

①绞龙纹玉璧(战国)

青玉,内外缘有起边,双面浮雕4条相互缠绕呈S形的简化蛟龙,龙身饰弦纹,出土于棺首内壁。

②一首双身龙玉佩(战国)

白玉,局部有褐色沁斑。整体呈三角形,透雕出对称的龙首连双身的龙形,龙身向两侧卷曲,龙尾雕成凤首。两个龙身及龙须各有一穿孔。器身双面阴饰“S”纹、卷云纹、鳞纹、柳丝纹。

③龙形云纹玉佩(战国)

白玉,器身由双头凤鸟构成呈卷曲龙形,腹部正中有穿孔。鸟首附高冠,卷喙。器身饰卷云纹。

探秘二号墓

二号墓内有二椁二棺。墓东室除随葬成组青铜礼器外,还随葬成组木质礼器。南室出土大量漆木器。西室随葬鼎、缶、鬲、豆、扇等器物。北室主要随葬编钟、编磬、虎座鸟架鼓、瑟、笙等乐器及车、俑、 鼎等木器。棺内清理出玉、石饰物41件套。此墓共出土玉器237件,合29件套,玉器种类有壁、珩、韘、管、珮、坠、珠等。

二号墓宝物:

①1组6件漆木浅盘豆

②龙形玉佩(战国)

碧色。两件玉器造型相同,或为同一块玉料剖开制成。尾部有褐色沁。龙体呈S形,顾首卷曲,表面饰云纹,龙角、足、爪饰弦纹。

③三人踏豕玉饰(战国)

2002年湖北枣阳九连墩2号墓出土

青玉。有褐色沁痕。本件雕成三人迭立踏于豕上的纹样。三人五官清晰,窄袖长裙,袖手而立。豕作奔跑状。本件未雕刻传统的玉礼器纹样,而雕刻杂技母题,较为罕见,或反映战国晚期玉器的世俗化转向。

④料珠(战国)

玻璃,球状,表面有白、蓝、黄褐色组成的蜻蜓眼。

展览小贴士

地址:良渚博物院“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玉器特展”

时间:2015年12月24日—2016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