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创资讯> 正文
中美高校2015‘匠·CHINA设计体验挑战赛开营
发布时间:2015-08-03
<p style="text-indent:2em;"> 烈日下,你可能会在杭城街道偶遇一群身穿白T恤、拿着笔记本,自我介绍正在参与&ldquo;中美高校2015&lsquo;匠&middot;CHINA设计体验挑战赛&rsquo;&rdquo;的年轻人。他们会仔细而执着地询问一系列关于&ldquo;无障碍出行&rdquo;的体验,或是拿着一些卡片和纸质模型,希望你参与产品测试。请别吝啬你的观点和建议&mdash;&mdash;它或将帮助某支比赛队伍成为8月8日&ldquo;匠&middot;CHINA&rdquo;成果展示日上的优胜者,获得项目发展支持基金,甚至投入生产、走入日常生活,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p> <p style="text-indent:2em;"> 今天下午,在一场由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和&ldquo;匠&middot;CHINA设计体验挑战赛&rdquo;联合主办的&ldquo;设计思维开放体验工坊&rdquo;中,作为&ldquo;神秘嘉宾&rdquo;亮相的杭州外桐坞村党支部书记张秀龙,就接受了一场这样的&ldquo;用户访谈&rdquo;:&ldquo;近几年,外桐坞村完成了由古朴茶村向艺术村落的华丽转身,吸引了大批艺术家和文创企业入驻,游客纷至而来。但与此同时,我们的旅游配套设施发展不够完善、消费亮点不多,艺术工作室缺少对外交流,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艺术氛围转化为经济效益?&rdquo;</p> <p style="text-indent:2em;"> 在他上台之前,本次活动的特约主讲人、台湾PEBBO设计咨询公司CEO 陈博雅为现场近百位通过微信报名的杭城市民和训练营学员、数千位观看视频直播的网友,布置了接下来一个小时&ldquo;课堂作业&rdquo;:&ldquo;你们要解决5个问题&mdash;&mdash;了解用户需求、定义问题、头脑风暴、分享想法及收集回馈、修正概念。&rdquo;</p> <p style="text-indent:2em;"> 即便是像他这样的专业设计师,对于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高频率、高密度的&ldquo;头脑风暴&rdquo;也犯了难。&ldquo;好在,工作坊以&lsquo;体验&rsquo;为主,你们不妨把它当一个设计游戏。&rdquo;陈博雅笑着说,&ldquo;游戏规则很简单&mdash;&mdash;打开好奇心,发挥想象力,不要放过任何一点设计可能性。&rdquo;他还透露了自己从多年实践中摸索到的小窍门:选取自己有兴趣并且认为值得解决的问题出发,在持续追问&ldquo;为什么&rdquo;的同时,必须毫不犹豫地开始行动。</p> <p style="text-indent:2em;"> 后者,也是今天下午的演讲环节中,美国西北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和创新课程和生物医学工程教授、2015&ldquo;匠&middot;CHINA设计体验挑战赛&rdquo;核心教授肯&middot;简群多次强调的问题。他以一次历时10周的冰箱设计为例,分享了项目实施过程反复出现的定位不明确、团队内部矛盾、技术知识匮乏等问题,而解决的关键是:&ldquo;设计师必须善用已有信息加上一定的经验和远见做预判, 但对于一件产品来说,调研和修正不会随着进入市场流通而结束。&rdquo;</p> <p style="text-indent:2em;"> 2015&ldquo;匠&middot;CHINA设计体验挑战赛&rdquo;开营一周以来,从近2000位报名者层层选拔出的36位参赛选手,与来自美国西北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国内外院校相关专业的6位青年导师一起,转战杭州、上海,围绕&ldquo;孩子的出行安全&rdquo;、&ldquo;公共健康空间&rdquo;、&ldquo;旅游租借服务&rdquo;等6大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讲座、工作坊和实践课程。截至今天下午,&ldquo;跑在前面&rdquo;的设计小组已经拿出了产品模型初稿,准备进入用户体验、收集反馈阶段。</p> <p style="text-indent:2em;"> 这时候,朝夕相处的&ldquo;对手&rdquo;和负责组织、服务的挑战赛志愿者就成了优先邀请的对象。志愿者之一、四川美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大二学生王佳烨的&ldquo;本职工作&rdquo;是摄影,但跟随研究儿童景区游览安全问题的团队去西湖调研那天,不得不试玩了选手们设计&ldquo;灵光一现&rdquo;、画在纸上的游乐项目:白娘子传奇水下体验馆、3D投影动画、水上自行车&hellip;&hellip;不仅要点评,还必须按照&ldquo;我喜欢____,我希望_____,我想知道_____&rdquo;的形式。一开始,王佳烨有些畏难,但在选手们兴奋表情、殷切目光的鼓励下,她渐渐适应了&ldquo;客户&rdquo;的新角色。</p> <p style="text-indent:2em;"> 确定研究问题、了解用户需求在人本设计中有多重要?早在开营前,作为青年导师的中国美院设计学博士候选人李华就利用本土优势,为她所带领的&ldquo;盲人出行&rdquo;项目小组做好了准备工作,不仅找了浙江旅游学院的相关社团、老师进行咨询,还通过他们联系到一些愿意接受访谈的行动不便人士。</p> <p style="text-indent:2em;"> &ldquo;随着用户访谈和实地体验的深入,学员们作了一个重要的决定&mdash;&mdash;他们想将产品主题的切入点收缩,专注于改善盲人乘坐公交车的体验。&rdquo;这意味着,许多工作都需要从头进行。 &ldquo;当设计师展示自己的产品模型时,一定会有人说&lsquo;这儿得改,那儿得改&rsquo;, 但那不是最重要的。&rdquo;李华说,&ldquo;我们要关注的是,人们在试用你的产品时会不会眼前一亮、甚至发出下意识的惊呼&mdash;&mdash;这些正是设计的闪光点,也是真正值得被保留和保护的创意。&rdqu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