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创资讯> 正文
杭州6个项目新入选“国遗”
发布时间:2014-12-11
<p style="text-indent:2em;"> 作为杭州人,你是否该了解它们?</p> <p align="center"> <img align="" alt="" border="0" src="http://0571ci.gov.cn/upload/editor/images/20141211_113044.jpg"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方回春堂 李忠 摄</p> <p align="center"> <img align="" alt="" border="0" src="http://0571ci.gov.cn/upload/editor/images/20141211_113103.jpg"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木版水印 李忠 摄</p> <p align="center"> <img align="" alt="" border="0" src="http://0571ci.gov.cn/upload/editor/images/20141211_113123.jpg" /></p> <p align="center"> <img align="" alt="" border="0" src="http://0571ci.gov.cn/upload/editor/images/20141211_113146.jpg"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桐庐剪纸 李忠 摄</p> <p align="center"> <img align="" alt="" border="0" src="http://0571ci.gov.cn/upload/editor/images/20141211_113210.jpg"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淳安竹马</p> <p align="center"> <img align="" alt="" border="0" src="http://0571ci.gov.cn/upload/editor/images/20141211_113239.jpg"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富阳&ldquo;孝子祭&rdquo;</p> <p align="center"> <img align="" alt="" border="0" src="http://0571ci.gov.cn/upload/editor/images/20141211_113300.jpg"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河上龙灯胜会</p> <p style="text-indent:2em;"> 国务院近日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杭州的方回春堂膏方制作技艺、木版水印制作技艺、桐庐剪纸、河上龙灯胜会、淳安竹马、富阳&ldquo;孝子祭&rdquo;等6个项目进入了国字榜,实现入选国遗项目数全省&ldquo;四连冠&rdquo;。</p> <p style="text-indent:2em;"> 至此,杭州累计共有44个项目入选国遗,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p> <p style="text-indent:2em;"> 古法炮制中再改良</p> <p style="text-indent:2em;"> 上城方回春堂膏方传统制作技艺</p> <p style="text-indent:2em;"> 古法炮制中再改良</p> <p style="text-indent:2em;"> 方回春堂自1649年创建,膏方制作的流程共有开方、配料、请师傅、浸泡、煎煮、沉淀、榨汁、滤渣、浓缩、收膏等11个程序。方回春堂传统制膏技艺,一直以师徒言传身教的方式流传,既遵循古法炮制,又积极将现代中药制剂工艺与传统制膏技术相结合,使传统膏方的制作工艺中一系列关键点的质量控制技巧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p> <p style="text-indent:2em;"> 方回春堂膏方口感非常细腻,据说奥秘在两道过滤工序。第一道药汁煎好后自然沉淀24小时,滤掉沉淀物;第二道用80目筛子过滤2次,100目筛子过滤1次,3次过滤后再开始收膏。</p> <p style="text-indent:2em;"> 至此,上城区共有中国古琴(浙派)、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杭州铜雕、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等6项非遗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style="text-indent:2em;"> 通讯员 潘守卫 记者 毛长久</p> <p style="text-indent:2em;"> 古老技术再升华</p> <p style="text-indent:2em;"> 下城十竹斋木版水印</p> <p style="text-indent:2em;"> 古老技术再升华</p> <p style="text-indent:2em;"> 杭州自古以来木版水印在全国独占鳌头,十竹斋木版水印作品则是杭州版画艺术和印刷艺术的典范。史记记载:&ldquo;今天下印书,杭州为上。&rdquo;</p> <p style="text-indent:2em;"> 十竹斋木版水印可简单分为勾描、刻版、水印等三道工序。即把一幅画分为多块版雕刻,每块版刷上不同浓淡的墨色或颜色,然后将它们准确地印在同张纸上,经过层层套印组合成一幅画。</p> <p style="text-indent:2em;"> 木版水印传承人魏立中在师傅陈品超、张根源的倾力相助下,对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采取了一系列生产性保护措施。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木版水印技艺,刻印了如明&middot;胡正言《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唐&middot;韩滉《五牛图》取得了丰硕的生产性保护成果,使中国古老的木版水印技艺升华到了更高的艺术水平。十竹斋木板水印作品先后被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style="text-indent:2em;"> 记者 许卓恒</p> <p style="text-indent:2em;"> 桐庐剪纸 剪出艺术化的生活</p> <p style="text-indent:2em;"> 早在五代时期,桐庐就有了剪纸艺术。</p> <p style="text-indent:2em;"> 桐庐剪纸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多依附于红白喜事、节庆灯彩活动中传承至今,形成了以喜庆题材作团花形式的剪纸特色。出生于桐庐的剪纸界&ldquo;金母泰斗&rdquo;胡家芝老人,在其114岁的传奇人生中,剪出了诸多作品,融合了中国的文人艺术和民俗艺术。之后还涌现出谢玉霞、王伯敏等剪纸艺术大家。著名画家叶浅予,也在他的《老笔忆童年&mdash;&mdash;纸扎活》中写到了送灶做纸轿。</p> <p style="text-indent:2em;"> 剪纸在桐庐民间非常普及,有13个剪纸传承与教学基地(其中省级3个),5家剪纸工作室。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学龄儿童,都是这艺术瑰宝的传承人。桐庐也连续承办五届&ldquo;神州风韵&rdquo;全国剪纸大赛,举办国际剪纸艺术大展和剪纸创意大赛,来弘扬这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多年的坚守,桐庐剪纸终于戴上了国家级非遗的&ldquo;皇冠&rdquo;,这将进一步推进桐庐剪纸的保护和传承,促进桐庐非遗事业的发展。</p> <p style="text-indent:2em;"> 通讯员 王泽 楼一层</p> <p style="text-indent:2em;"> 桐庐记者站 陶元 黄蓉萍</p> <p style="text-indent:2em;"> 淳安竹马 舞出一番新天地</p> <p style="text-indent:2em;"> 淳安竹马历史悠久,是浙江省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竹马舞,也是淳安民间广为盛行的一种民间艺术活动。</p> <p style="text-indent:2em;"> 传统淳安竹马分为红、黄、绿、白、黑五种,表演者全部都以古装戏剧人物打扮。头马为红马,由戏剧须生扮演,表演沉着稳健;二马为黄马,由戏剧青衣扮演,表演冷静庄重;三马为绿马,由戏剧小生扮演,表演婀娜多姿;四马为白马,由戏剧花旦扮演;五马为黑马,由戏剧小丑扮演,表演剽悍勇猛。</p> <p style="text-indent:2em;"> 近年来,淳安县加大了对&ldquo;淳安竹马&rdquo;抢救、保护的力度,把淳安竹马作为特色文化的一大品牌来抓,并进行了大胆改革创新,使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得以焕发新的光彩。特别是随着千岛湖旅游发展和乡村旅游业的兴起,淳安竹马的价值已远远超出娱乐、祭祀范畴,成为宣传和促进千岛湖旅游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载体。</p> <p style="text-indent:2em;"> 此外,淳安竹马也已由最初的神马独舞,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的大型广场竹马舞,表演者少则数十阵,多则108阵,使人看起来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非常热闹、壮观,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淳安记者站 程海波</p> <p style="text-indent:2em;"> 富阳&ldquo;孝子祭&rdquo; &ldquo;祭&rdquo;出深远民俗</p> <p style="text-indent:2em;"> &ldquo;孝子祭&rdquo;,是祭祀南宋大孝子周雄的民俗文化活动。</p> <p style="text-indent:2em;"> 富阳渌渚镇是周雄故里。据明嘉定年间西安知县李遂《重修宋周孝子祠》载:&ldquo;由童稚孝闻闾里,母构危疾,孝子晨夕吁天,请以身代&hellip;&hellip;&rdquo;意思是说,周雄母亲病危时,他向上天祈祷,愿意减自己的寿命来增加母亲的年月。与此同时,他日夜伴随,精心护理。</p> <p style="text-indent:2em;"> &ldquo;孝子祭&rdquo;习俗的载体,是渌渚镇&ldquo;太太殿&rdquo;(又称周王庙)庙会。农历三月三、九月九春秋两次庙会时,大家会抬孝子周雄真身塑像和神像到各村&ldquo;出巡&rdquo;,并在他外婆家百丈山下郎家村宿一夜。出巡后,举行孝子祭。</p> <p style="text-indent:2em;"> &ldquo;孝子祭&rdquo;源于宋,由于至孝而受宋、元、明、清四朝六个皇帝的11次敕封,在浙、苏、皖、闽四省颇具影响。</p> <p style="text-indent:2em;"> 据传,周雄常沿钱塘江至衢江等地行善,最后意外落水身亡,民众认为他死后也定能保护一方平安,便尊其为&ldquo;周显灵王&rdquo;,沿江多地建庙祭祀。富阳因其故里,民众慕其孝义,至今祭祀不断,形成影响深远的民俗。</p> <p style="text-indent:2em;"> 近年来,渌渚镇先后建立周雄纪念馆、成立周雄研究分会、出版《周雄传奇》一书以及兴建孝子湾文化公园。</p> <p style="text-indent:2em;"> 富阳记者站 骆炳浩</p> <p style="text-indent:2em;"> 通讯员 方仁英 何玲秀</p> <p style="text-indent:2em;"> 河上龙灯胜会 舞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p> <p style="text-indent:2em;"> 萧山河上龙灯胜会起源于南宋。</p> <p style="text-indent:2em;"> 河上板龙的制作极具特色,它集蛇身,鹿角,虎腿,鹰爪、鱼鳞及尾巴于一身。整条板龙分&ldquo;龙头&rdquo;、&ldquo;龙身&rdquo;、&ldquo;龙尾&rdquo;三部分,各自成灯,相互连接,都是在灯板上用竹篾扎壳,彩纸裱糊,吉祥物装饰而成。每块板长约2米,宽约0.2米,整条龙身长度可达三四千米,起舞时,引者挥动朱灯,合着粗犷的锣鼓节奏,引&ldquo;龙&rdquo;抢&ldquo;珠&rdquo;,逗&ldquo;龙&rdquo;游&ldquo;舞&rdquo;。盘舞阵式有:如意阵、元宝抽心棑、跑马阵等。</p> <p style="text-indent:2em;"> 河上龙灯胜会以板龙表演为主,也融合了马灯、高照等民间艺术元素,持续时间一般长达5天,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的地方性特征。比如说每一板凳称为一桥龙段,表示男丁一人,即民间的&ldquo;一桥一丁&rdquo;,象征人丁兴旺。溪头村老龙造型独特,龙面如佛,雍容华贵,具有极高的工艺美术价值。它集萧山地区的板龙制作技艺、竹马制作技艺、高照表演技艺、春节闹元宵习俗、春节祈福传统、舞龙与龙崇拜、地方人物纪念为一体,集中展示江南地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文化想象与表达。</p> <p style="text-indent:2em;"> 为了保留这一传统文化,萧山区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保护和传承。河上镇还制订了传承人保护计划,并在河上镇中心学校建立传承基地,让民俗文化走进校园代代传承。萧山记者站 郑丽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