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创资讯> 正文
创意西溪 中国湿地博物馆开馆五周年
发布时间:2014-11-13
<p style="text-indent:2em;"> <strong>&ldquo;西溪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成果展&rdquo;开幕</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2em;"> <strong>为西溪而设计 有故事的伴手礼</strong><br /> &nbsp;</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strong><img alt="" src="/upload/editor/images/20141113_104031.jpg" style="width: 300px; height: 424px;" /></strong><br /> &nbsp;</p> <p style="text-indent:2em;"> 旅行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必败清单,不管是台湾凤梨酥还是杭州丝绸,是瑞士军刀还是俄罗斯套娃,好像没有带回这些东西就没有去过这个地方,这就是伴手礼的魅力。</p> <p style="text-indent:2em;"> 今天来看旅游纪念品的转变,必须要把&ldquo;文化&rdquo;当做核心,故事、传统、实用和文化的结合就是创意,一件普通的产品加入了当地的文化,它就会带来无限惊喜。</p> <p style="text-indent:2em;"> 2014年11月2日,中国湿地博物馆开馆五周年,一场以西溪文化为核心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成果展即将拉开序幕。216组900余件投稿作品,这场酝酿了一整年的展览,更像是送给湿地博物馆的生日礼物,新奇而有趣。</p> <p style="text-indent:2em;"> <strong>缘起西溪</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2em;"> 杭州过去以西湖闻名于世,西湖龙井、西湖藕粉、西湖绸伞等以&ldquo;西湖&rdquo;为名的旅游纪念品举不胜举,而如今杭州&ldquo;双西&rdquo;&mdash;&mdash;西湖、西溪早已扬名中外,西溪文创产业更是硕果累累,但游客在西溪的旅行中往往为挑选不到一件合适的伴手礼而头疼不已。</p> <p style="text-indent:2em;"> 这个问题以后将不再困扰大家了,今年年初起,中国湿地博物馆联手浙江省民间美术家协会举办了&ldquo;西溪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rdquo;,鼓励社会各界设计、研发以西溪文化为核心的创意伴手礼,借力开发有西溪特色的旅游纪念品。</p> <p style="text-indent:2em;"> &ldquo;发掘有故事的小东西。&rdquo;中国湿地博物馆馆长陈博君说。</p> <p style="text-indent:2em;"> 旅游纪念品不是动辄几百上千的高消费,也不是一个印上logo的杯子,而是传统地域性的文化融入一点想象力。</p> <p style="text-indent:2em;"> 西溪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是杭州先民居住繁衍之地。先民们富有开拓精神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结晶,汇聚为西溪文化的深厚积淀,每年吸引着百万游客,水乡渔事、农家桑蚕、火柿映波、龙舟胜会,这些熟悉不过的传统可以说遍地文化资源,亟待发掘。</p> <p style="text-indent:2em;"> &ldquo;西溪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rdquo;自2014年3月起征集作品,截至6月15日,共征集到参赛作品设计方案216组、900余件西溪旅游纪念品设计稿。经过专家两轮评审,97组实物及模型作品、17组创意图稿进入终评角逐,最终,&ldquo;西溪旅行伴侣&rdquo;等作品获评委会大奖,而更多的作品将于11月5日起在中国湿地博物馆专厅展展出,展期一个月。</p> <p style="text-indent:2em;"> <strong>创意西溪</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2em;"> 从平民化的铅笔,到高大上的绣品,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加上有创意的设计、精致的做工,展览中的每一件作品都让人不得不赞叹一件文化产品在今天可能带来的价值。</p> <p style="text-indent:2em;"> ●四&ldquo;柿&rdquo;同堂</p> <p style="text-indent:2em;"> &ldquo;火柿银花秋西溪&rdquo;,是西溪秋景最绝妙的概括。柿子树枝头挂着调皮的累累硕果,寓意红火。四&ldquo;柿&rdquo;同堂把火柿的造型以头尾相连的设计用于彩色铅笔,拔出一粒柿子就是一截彩铅,连起来又像整串的糖葫芦。不仅有涂涂画画的乐趣,也有四世同堂的吉祥寓意,逗趣又讨喜。</p> <p style="text-indent:2em;"> ●西溪风物</p> <p style="text-indent:2em;"> 东面是自古繁华的河渚闹市,西面是清幽淡雅的深泽水乡,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处,河渚塔静静地矗立着。以西溪河渚塔为原型的餐桌调料架设计,一组调料碟堆叠成塔的造型,一字摆开就成了餐具,底层的支架在收纳时可以摆放筷子,用餐时偶遇这样的小细节,任谁都不免欢喜。</p> <p style="text-indent:2em;"> ●&ldquo;异&rdquo;行装</p> <p style="text-indent:2em;"> 身处休闲之都的杭州人常喜欢在假日约上三五好友,去西溪野餐。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一套环保便携的餐具。大容量的折叠环保拎包,打开可以变型成铺垫,刀叉筷和砧板组合在一起,既卫生实用又功能强大。</p> <p style="text-indent:2em;"> ●四季&middot;西溪</p> <p style="text-indent:2em;"> 手捧一缕呼吸,收集一股清泉,装满一把泥土,凝天地于方寸。异乡的游子常常怀念家乡泥土的气息,有人捧着家乡的泥土潸然泪下。最能代表西溪的就是它本身。概念作品&ldquo;四季&middot;西溪&rdquo;用玻璃瓶把西溪的泥土、空气、植物、水定格起来,封存在容器中,完好的保存,以此象征西溪的生态。在旅行中给亲朋好友快递一份这样的小礼物,要比明信片有意思的多。</p> <p style="text-indent:2em;"> 这样好玩又富有西溪情感的创意还有哪些?西溪火柿卡通茶点让火柿节不再是十月专属;自带3D效果的西溪美景自行车,未来也许你骑车&ldquo;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rdquo;;内有玄机的便携拖鞋,穿着它逛一天湿地,脚背上就能晒个西溪芦花&ldquo;纹身&rdquo;。</p> <p style="text-indent:2em;"> &ldquo;要让设计创意与市场接轨。&rdquo;陈博君馆长强调。再好的创意,脱离市场、脱离消费者都是空的。所以,展览期间,博物馆邀请游客到现场进行投票,&ldquo;十佳人气&rdquo;作品将由大家说了算,馆方也精选了30组作品发布在官方微信平台,让更多的人来选一选,哪件作品能为西溪代言。</p> <p style="text-indent:2em;"> 同时,&ldquo;西溪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研讨会&rdquo;也将在展览期间举办,届时大赛组委会将邀请业内专家、获奖作者及旅游产品开发企业等共同参与,探讨西溪元素伴手礼从创意到开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议题。</p> <p style="text-indent:2em;"> <strong>执念西溪</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2em;"> 从2011年&ldquo;水调浮家&rdquo;西溪民俗文化展开始,与西溪湿地朝夕相守的中国湿地博物馆,就开始了对西溪文化的挖掘之路。</p> <p style="text-indent:2em;"> 围绕西溪历史文化和西溪红学文化为主的&ldquo;西溪学&rdquo;,湿地博物馆开展了《西溪全书》编纂、人文研究、学术交流、展陈应用等工作,旨在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西溪传统特色文化。</p> <p style="text-indent:2em;"> 更重要的是,中国湿地博物馆注重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如同本次旅游纪念品成果展,博物馆通过各类文化展览和学术讲座,将西溪传统文化精髓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p> <p style="text-indent:2em;"> 2011年西溪民俗文化展开幕,&ldquo;带一本《红楼》游西溪&mdash;&mdash;杭州与红楼梦&rdquo;研讨会举办;2012年,土默热红学研讨会召开,同时红学陈列馆开馆;2013年,博物馆与杭州魔术团共同开发&ldquo;西溪魔幻之旅&rdquo;演出。</p> <p style="text-indent:2em;"> 今年,湿地博物馆联合杭州西溪研究院策划推出&ldquo;西溪人文大讲堂&rdquo;,25场活动内容涉及西溪的历史、建筑、名人、物产、民俗、传说轶事等,全面展示西溪学及西溪隐红研究成果;同时,参与并指导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开展&ldquo;西溪书院&rdquo;办学工作,以及留下小学的&ldquo;西溪文化&rdquo;特色教育,通过培养西溪文化传人,向社会广泛普及西溪文化。</p> <p style="text-indent:2em;"> &ldquo;忆民俗&middot;知民俗&middot;承民俗&rdquo;24节气湿地民俗体验活动是博物馆今年开发的另一个传承西溪文化的项目。西溪民间小吃乌米饭、入伏面、酒酿、柿子饼让人垂涎三尺,民间习俗剪窗花、绣香袋、抢麦、放河灯乐趣十足,24次活动让家长和孩子月月都能参与亲子互动,体验亲自动手带来的快乐,同时感受湿地传统文化的魅力。</p> <p style="text-indent:2em;"> 经历五年的探索,中国湿地博物馆已积累了发展西溪文化的必要条件。</p> <p style="text-indent:2em;"> 一方面,博物馆与西溪研究院联手打造了&ldquo;西溪文化研究模式&rdquo;,深入挖掘西溪历史文化内涵,将其精髓浓缩提炼后指导、应用于湿地公园建设及生态旅游等方面。&ldquo;我们已经向诸暨白塔湖、宁夏沙湖、向海湿地、鄱阳湖等湿地输出了这一模式。&rdquo;博物馆研究部负责人介绍。</p> <p style="text-indent:2em;"> 另一方面,博物馆正在逐渐走上国际舞台。今年7月,中国湿地博物馆与法国卡玛格湿地博物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湿地数据共享、宣传平台共建。卡玛格湿地将适时引进以西溪为主题的专题展览,向法国乃至欧洲的游客介绍西溪湿地及西溪深厚的文化。</p> <p style="text-indent:2em;">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发展成熟,西溪文化的未来走向,将呈现多元化和多极化趋势,融入文化创意的西溪元素让湿地传统在现代再一次大放异彩,使西溪自然和人文兼具的形象深入人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