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业化 产业文创化
发布时间:2014-04-28
<p>
<strong>精气神与生产力</strong></p>
<p>
年初,微信里一夜之间出现了满屏的“炸鸡和啤酒”。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一句对白:“下雪了,怎么能没有炸鸡和啤酒”让迎来2014年第一场雪的小伙伴们兴奋了。情人节当天,杭州一家连锁餐厅的“炸鸡啤酒套餐”卖出上千套,供应冷冻鸡翅的企业对于激增的订单感到意外。</p>
<p>
韩剧是散发着无限活力的文创产业,这个产业也在不断推动杭州这座城市的发展。著名美术大师韩美林认为,“一个现代城市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实力,二是魅力。”实力是经济的体现,魅力是文化的表露,杭州恰是兼具实力和魅力的典范。生活在杭州,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文化是杭州的主心骨,激活这些文化元素,让它们创意化、产业化,契合杭州的城市气质。</p>
<p>
文创产业能提升精气神。龙应台说,“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可以说,文化是社会的黏合剂,更是城市的精气神。但是厚重的文化,不能只停留在记忆中。将记忆中的厚重文化展现出来,需要我们找寻具有传播力的载体。不断挖掘、传承、创新,才能让文化的“酒香”弥漫飘香。借助文创产品的“新瓶”,才能将文化记忆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p>
<p>
文创产业也能激活生产力。在产业价值链中,有一条呈U字形的“微笑曲线”,加工制造业在价值坐标的下端,而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在价值坐标的上端。从一定意义上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就是推动产业链由低端的加工向研发和营销两端上升。研发要靠创意创新,营销要靠品牌拓展,都与文化创意密切相关。最典型的是韩剧产业链,韩剧带动了音像、出版、漫画等各种文化产业,开拓了时装、饰品等时尚市场,甚至催热了韩国旅游市场。</p>
<p>
在杭州,文化与创意牵手,在美妙的意境中不断推动着经济发展。今年一季度,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292.23亿元,增长高达16.3%,不断拉升着城市精气神和生产力的双重“微笑曲线”。</p>
<p>
<strong> |妙趣漫画|</strong></p>
<p>
<strong> 十年动漫再出发</strong></p>
<p>
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今日拉开大幕。十年来,最富想象力的动漫事业在杭州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从2009年开始,杭州连续3年原创动画产量质量位居全国第一。</p>
<p>
<strong> |经典引述|</strong></p>
<p>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p>
<p>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p>
<p>
<strong> |实践样本|</strong></p>
<p>
<strong> 跨界“融合”正当时</strong></p>
<p>
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一直是杭州在修炼自身文化软实力上的重要目标。</p>
<p>
如今,“文化+科技”成为杭州文创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尤其在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等领域,涌现出中南卡通、华数传媒、华策影视、万事利、思美传媒等一批高速增长的骨干企业,全市上市文创企业已达19家。</p>
<p>
“杭改十条”提出,加快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发展,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科教、制造、农业融合发展机制,将采取深化体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加深文创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的程度。</p>
<p>
园区是跨界“融合”的主平台。我市将统筹浙江文化中心、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文化资源,加快建设之江文化大平台,确保到2015年初具规模、2017年基本成型、2020年打响品牌。改革还明确,要做强杭州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及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培育文创类专业担保公司等,进一步为文创企业融资难“破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