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天天有戏看
发布时间:2012-03-28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8/E20090819095105-8790.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梁文道</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8/E20090819095105-8791.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渡边淳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8/E20090819095105-8792.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派三叔</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8/E20090819095105-8793.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张大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8/E20090819095106-4404.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袁腾飞</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8/E20090819095106-4405.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陈忠实</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8/E20090819095106-4406.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曼娟</p> <p style="text-align: left"> 上海书展,每年八月如期而至。今天是本届书展的最后一天。</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前两年,星味太浓、文化味不足,让上海书展饱受诟病。组委会急了。于是,今年书展的文化味浓了起来——如果这所谓的文化味,指的是减少娱乐界明星的做秀,而多些文化人助阵的话。</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叶永烈、陈忠实、阎连科、傅佩荣、朱振武、钱文忠等老作家、学者纷纷现身上海展览中心,摆好阵势,为新书开讲,而笛安、消失宾妮、流涟紫、寂地、南派三叔等新生代作家也忙着签售、合影。好一派大小作家担纲唱大戏的繁荣景象。</p> <p style="text-align: left"> 要问传统作家和新生代作家之间,哪边人气更旺,对不起,还真难分高下。因为此次书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只要是个来签售的人,随便在哪个地方摆个小摊,拿起话筒吆喝上两句,自然会有人蜂拥而至。眼见此景,参展出版商们乐呀,赶紧唤人去仓库再运些书出来。</p> <p style="text-align: left"> 不过这也难怪,即使全场打了八折,也比不过网上书店的折扣力度。倘若逛书展,不看书后面的这些脸孔,不要个签名,那还干什么?</p> <p style="text-align: left">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读者追着作家走</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哪儿有签售哪儿就排长队</p> <p style="text-align: left"> 体验过在早晚高峰挤公交车吗?这次书展上,就是要使出挤公交车的力气才能在人群中缓慢前行。据说有签售作家进了展览中心,却怎么也挤不到签售台的。</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在中央活动区,英国前首相夫人切丽·布莱尔的自传《道出真我》的签售会,以及随后进行的渡边淳一签售,那真叫一个人气爆棚。等待签售的读者,从一楼右边的楼梯一直排到二楼左边的楼梯,再蜿蜒回一楼右边的楼梯。一旁的保安颇有经验地判断:“就这架势,一般没个把小时是轮不上签名的。”</p> <p style="text-align: left"> 书好卖,自然要再出。宋鸿兵一本错误颇多的《货币战争》当年赚得盆满钵满,于是,《货币战争2》诞生了。在演讲台上,他以极快的语速、一脸严肃地大讲特讲金融危机、美国股市,而下边的人呢,有大声说话的,有发短信的,还有打瞌睡的。半小时后,助手上来一阵耳语,演讲随即结束。于是,在宋鸿兵还没离场时?一群工作人员迅速冲上台,手脚利索地撕下宋鸿兵讲座海报,换上下一场活动的展板,要知道,他们可都是掐着表候着呢。而台下的读者却丝毫没有离去的意思。有位子可以休息,还能看各色名人轮番登场做秀,多坐一会儿又何妨?</p> <p style="text-align: left"> 七天时间,这样的戏码天天上演。作家们讲了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只要露一小脸,书的销量就会噌噌往上翻。</p> <p style="text-align: left">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既签名又赔笑脸</p> <p style="text-align: left"> 见面会苦煞高龄作家</p> <p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估计这本书不会畅销,所以出版社请我参加活动,我一口答应了。多卖一本是一本,他们帮我出书,总不能让人家亏钱吧。”面对着底下黑压压的一片人头,68岁的陈忠实操着浓重陕西口音的普通话很直白地说,自己身体不太好,也不习惯这种人满为患的签售场面。</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大多数人知道陈忠实,还是源于15年前的一本《白鹿原》。他这次的新书《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讲述的正是当年创作此书的背后故事。“写《白鹿原》,花了你好几年时间,为什么要把写作搞得这么辛苦?”现场突然有人大声问。“我想给我死的时候留一本垫棺作枕的书。”陈忠实非常认真地回答。</p> <p style="text-align: left"> 那些两三个月就能写出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写手们,倘若听到这句话,不知会作何感想。</p> <p style="text-align: left"> 《蓝铃姑娘——云南边地传奇》签售会上,年近八旬的白桦认真地接待着每一位索要签名的读者,还不时抬头向那些对着他猛拍的镜头摆出笑脸。要配合出版商进行这些活动,还真难为了这些高龄作家们。</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同样觉得受不了这种场面折腾的还有赵忠祥。这次签售回忆性随笔《湖畔絮语》,他就直接表示:“我这书反正也不想做成畅销书。说实话,我年事已高,经不起签售的折腾,总要各地来回</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奔波。”他出来这一亮相,90分钟内就卖掉了500本书。</p> <p style="text-align: left">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废话不说直接签售</p> <p style="text-align: left"> 新生代作家市场号召力坚挺</p> <p style="text-align: left"> 2009年已过大半,仍没见文坛名家的重量级作品,也没有哪本书能够引起舆论的绝对称赞,但让出版商们偷着乐的是,一批新生代作家的市场号召力依然坚挺,此次书展可见一斑。</p> <p style="text-align: left"> 跟传统作家动不动就摆台开讲的架势相比,新生代作家们似乎更懂得读者的需要——要个签名,如能和作者本人合影留念则更好。于是,蔡骏、南派三叔、笛安、消失宾妮、叶阐等人一上场,省掉演讲部分,直接进入签售环节。人群中一阵欢呼。</p> <p style="text-align: left"> “蔡骏在哪儿?”两个中学生模样的男孩子,眼看着到了签售时间,还没找着蔡骏,急啊,逮到挂着牌子的工作人员就问。终于在95%以上都是女孩子的长长队伍一头,瞅到了正在奋笔签名的蔡骏。这绝对是奋笔,平均每3秒钟一本吧。当天的他似乎情绪不佳,绷着一张脸,始终埋着头。而一旁上了一点年纪的人看着这长长的队伍,蒙了:“这谁啊?”</p> <p style="text-align: left">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经典3.0”开讲</p> <p style="text-align: left"> 《诗经》《三言》原来这么有趣</p> <p style="text-align: left"> 跟闹哄哄的主会场上各种做秀成分居多的活动相比,上海图书馆(分会场之一)进行的“经典3.0”讲座系列,才真正感觉给人留下了什么。</p> <p style="text-align: left"> “经典3.0”是由华语世界的十多位知名作家、学者组成的宣讲团?其目的,用发起人、台湾著名出版人郝明义的话说就是:“经典对现代人来说,就像是‘传说中的书’,巨大而遥远,虽然听过,却没有机会打开阅读。希望透过一系列演讲,让讲者分享自己如何爱上一部经典,以及如何打开那扇门。”</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在上海站现身的主讲人是台湾东吴大学教授张曼娟和郭中一、台湾作家张大春、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以及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分别重新解读《三言》《诗经》《七侠五义》《孙子兵法》《六祖坛经》和《战争与和平》。</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张曼娟一出现,全场一片啧啧赞叹:“这女人真有气质。”在90分钟里,她用4个《三言》里的故事《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和《卖油郎独占花魁》,来解读中国古代人的爱情观。“在作者冯梦龙看来,人是欲望的动物。从这些故事中,我们能看到欲望让人沉沦,又获得提升。”</p> <p style="text-align: left"> 而张大春在讲完《七侠五义》后,直接赶赴主会场进行新书《认得几个字》的签售。作为圈内鼎鼎有名的人物,他在内地读者中的知名度却远远比不上被邀请来做嘉宾的梁文道(凤凰卫视主持人),读者买了他的新书,却大多冲梁文道要签名。个中滋味,只有张大春自个儿心里清楚了。</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倘若杭州也有大书展</p> <p style="text-align: left">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法兰克福书展太远太大牌,香港书展也麻烦,得飞机来回,上海书展则刚刚好,恰逢双休日,坐上动车,一个多小时即可到达。</p> <p style="text-align: left"> 七天时间,名家演讲、作家签售,以及助兴节目从早到晚轮番上演,散乱、毫无头绪,甚至有些离题,就像一场以图书为名的欢乐嘉年华。在难得没有作家活动需要采访的间隙,同城媒体的图书记者们聚在一起开始交换各自感受,结果,观点出奇统一。我们固执地想在书展中寻觅一些文学的味道,就像总希望大大小小的会议能讨论出点实质性的结论一样。有人甚至借用了香港著名专栏作家马家辉在《总有去逛的理由》一书中的观点:一个有品质的书展不应一味喧闹,这样显得气质不足。</p> <p style="text-align: left"> 这种评价,多多少少带点酸葡萄心理吧,谁让咱杭州没有此等规模的文化盛事呢?</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啥时候,杭州也能出现全城参与的图书盛会,哪怕也是如此乱哄哄,哪怕也不可免俗地要请一帮明星来助阵。</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当阅读成为一座城市的潮流时,我们将有更多理由为这座城市骄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