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卫军与网友真诚用心交流 精彩解读杭州精神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12-03-28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6/20090630150411-2681.jpg" /></p> <p> 今天上午,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做客杭州网,围绕“大力弘扬文明风尚 共筑美好精神家园”这一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探讨。</p> <p> 在网上恳谈中,翁卫军真情流露,旁征博引,阐述杭州人文精神,对杭州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进行了精彩解读,描绘了杭州未来美好精神家园的蓝图。</p> <p> 不停“顶”上来的网友留言,令翁卫军十分感动。他在访谈的最后,真诚地对网友说:“大家提的问题和建议都非常中肯,也很有价值,其中有不少问题是市里高度关注的”,并郑重向网友承诺:“会把网友提的问题和建议都带回去,并进行认真梳理,积极采纳,希望有机会,再做交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翁卫军介绍杭州精神文明建设丰硕成果</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网友希望能有机会参与更多活动</strong></p> <p> 回首杭州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翁卫军脸上流露出欣喜的表情,他向网友一一做了介绍:</p> <p> 杭州市人文精神逐渐形成,市民素质不断提升,文化生活品质明显改善,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杭州先后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最平安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6月26日刚刚揭晓了14个中国大陆最具软实力城市的名单,杭州市名列其中,并且获得了科技创新力城市。</p> <p> 杭州打响了一系列响当当的精神文明建设“品牌”: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邻居节”、“第二课堂”、“杭州十大平民英雄”评选、“寻找身边百名典型”、 “文明从脚下起步”、 “我爱斑马线”、 “放歌天堂”、 “双千结对 共创文明”。这些活动都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也使杭州的百姓得到了很多实惠。</p> <p> 杭州树立了许多杭州人自己的“榜样”,翁卫军一一道来: “杭州十大平民英雄”四年来共评选出了40位百姓身边的平民英雄,有“背着妈妈上大学”的刘霆;有孔胜东、孔胜跃兄弟俩,一个20多年如一日为群众免费修车22000多辆,一个10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为群众找回丢失的自行车近千辆。</p> <p> 有网友在网上积极回应着:“很希望能参与到创建精神文明行列中。”翁卫军表示,今后还将继续精心设计让广大市民群众包括网民朋友能够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载体活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网友点评城市不文明行为</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翁卫军倡议全体市民:向不文明交通行为宣战</strong></p> <p> 有网友在留言中指出,目前杭州仍存在不少不文明的现象。网友“大红豆”“安平”“南瓜”特别提到了交通不文明行为。</p> <p> 说到交通不文明行为,翁卫军的语调坚定而响亮:“斑马线不仅是行人的安全线,更是一条文明守法的底线,一条生命的防线!”</p> <p> 翁卫军对网友的留言表示赞许。他认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认为公德意识淡漠和诚信意识缺失是与杭州这个“生活品质之城”格格不入的两大问题。</p> <p> 翁卫军态度坚定:“必须正视问题,坚持教育、管理、处罚‘三管齐下’,从根本上遏止和减少这些交通陋习。” 他告诉网友,近年来市文明办以“文明从脚下起步”为主题,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累计20余万干部群众上街劝导文明交通,仅今年开展的“闪闪的?星——文明出行爱心承诺”活动,就有20多万驾车人士加入“不闯红灯、不酒后驾车、不超速行驶、在斑马线前不抢道”的“四不承诺”。</p> <p> 翁卫军借网上恳谈的机会发出倡议:“希望包括新杭州人在内的全体市民,大力发扬主人翁精神,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信心和决心,用我们自己的行动,向不文明交通行为宣战,让我们的文明真正从脚下起步,从一言一行做起,共同建设更加文明和谐安全的交通环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翁卫军向网友介绍杭州群众性活动</strong></p> <p>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北京要举行阅兵式等大型纪念活动。翁卫军就网友关注的杭州群众性活动做了介绍。</p> <p> 第一是主题宣讲,要向全社会宣传杭州市在60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 第二是开展一系列的文艺活动,承办首届浙江省文化艺术节,“浙江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巡游”。另外,还有“祖国你好”、国庆特色文化广场专项演出等活动,以及开展群众性的文明创建活动,举办“邻居节”等活动,并集中推出“纪念杭州解放60周年大型采访活动”等,营造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喜庆氛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网友提问“国内最清洁城市”是什么样的?</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翁卫军举例子摆数字描绘美好蓝</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几年,杭州提出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的口号。网友问:究竟要打造成什么样呢?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翁卫军说在工作当中接触过很多境外的投资者,选择来杭州投资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看中杭州的环境。翁卫军在恳谈中描绘了“国内最清洁城市”的蓝图: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花儿更鲜艳,树木更葱茏,道路更整洁,老百姓的寿命更长。具体来说,到2011年,杭州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要达到330天以上;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且市区内无劣质五类水体……</p> <p> 翁卫军表示,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今后杭州每年都要多次组织“百万市民清洁大行动”;构建“数字城管”系统,推进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排名、奖励和问责机制;抓好教育,提高市民素质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网友:我们都爱“邻居节”和“文艺演出进社区</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翁卫军:要让群众成为活动的“主角”</strong></p> <p> 网友“争着上线”等在留言中提到了杭州的“邻居节”和“百场文艺演出进社区”活动,大家建议这些活动要办得更贴近老百姓。</p> <p> 翁部长对网友的建议表示感谢。他说,2004年杭州举办了国内首个城市邻居节。邻居节期间,许多相识、相知、相助、相和的动人故事,使整座杭城沉浸在一种浓浓的和谐、友爱、互助氛围之中。杭州将要进一步引导各地,把邻居节办成老百姓自己的节日,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主角”,使邻居节真正办成市民满意、喜爱、高兴的节日,办成一个永不落幕的节日。</p> <p> 翁卫军说,杭州正在积极构筑15分钟“文化圈”,扶持建设了一大批基层文化设施。“现在,每个周末到广场免费看演出,已经成为众多市民的生活习惯。”下一步杭州要把“送文化”跟“种文化”结合好,充分发挥广大社区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翁卫军:让农民兄弟享受城里人一样的文化生活待遇</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让“新杭州人”真正融入到这座城市</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left"><strong> </strong>网友“豆丁”说与城市相比,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太少了,建议党委政府要多关心农村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有网友提出,农村除了精神文化生活缺乏外,还存在很多陈规陋习。</p> <p> 翁卫军认为网友的建议非常中肯。他表示,为缩小城乡精神文化生活差距,宣传文化和精神文明部门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工作,杭州要通过“送”文化下乡、“建”文化设施、“育”文化种子来努力改善农村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兄弟也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文化生活待遇。</p> <p> 翁卫军认为“移风易俗”确实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杭州将通过倡导文明乡风、推动村镇建设、继续深化“双千结对”,从而三管齐下,对农村风俗习气进行激?扬清。</p> <p> 网友在留言中提到一个现象,就是大批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来到杭州,成为“新杭州人”,为杭州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们在文明素质方面也还有所欠缺。</p> <p> 翁卫军表示,目前,“新杭州人”超过200万人,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他们分布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承担着最累、最脏、最苦的活,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p> <p> 为此,杭州积极搭建教育平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改善就业、就医、居住、子女上学和社会保障等条件。翁卫军说:“我相信,通过共同努力,‘新杭州人’将真正融入到这座城市,为推动杭州新一轮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网友回忆传统节日</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翁卫军引经据典 找回过年过节的快乐</strong></p> <p> 恳谈中,有很多网友反映,现在传统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淡了,网友希望市委、市政府能采取措施,让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气氛更浓厚些。网友们建议,弘扬文明风尚可以从传统节日入手,端午节、清明节……都是我们怀念祖先、孝敬长辈、增进亲人交流的好时机。</p> <p>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明月年年照我家,我家年年有明月”,翁卫军以各种节日的佳句回应网友。</p> <p> “传统节日从来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承载和文化薪火的传承……是我们的根和魂”,翁卫军介绍说,近几年,为了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2008年开始,杭州结合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爱国卫生和科普宣教活动,受到群众的欢迎。相信,通过不间断地努力,在不远的将来,每个人都能重新找回过年过节的快乐祥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网友从美国大片谈开去</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翁卫军:杭州计划五年打造文艺家集聚群落</strong></p> <p> 谈到近期热映的美国大片《变形金刚2》,翁卫军妙语连珠,他说,有人非常形象地用“大片、芯片、薯片”来概括美国的文化,大片指的就是美国好莱坞的电影。</p> <p> 他说美国大片不仅是不同人群的娱乐对象,同时又是美国价值观的庞大载体。这充分说明了文艺在承载、传播、弘扬文化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p> <p> 说到这里,翁卫军话锋一转,他说,杭州作为文化名城,对文艺事业始终给予高度重视。近年来,杭州相继聘请了韩美林、余华、陈祖芬、徐沛东、朗朗等一批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的文化名人担任杭州的文艺顾问,提升了杭州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翁卫军透露说,杭州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一大批“国际知名、国内一流、作用明显”的杭州文艺家集聚群落,建设国家级“文化人才高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网友咨询第二课堂情况 翁卫军热情介绍</strong></p> <p> 杭州学生的“第二课堂”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恳谈中,有不少网友向翁卫军打听“第二课堂”的有关情况。</p> <p> 翁卫军表示,杭州的“第二课堂”已经成为杭州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的“杭州模式”。去年,杭州首批推出了71个“第二课堂活动基地”,今年又新推出了16个。这些基地包括文博类,名人纪念馆、故居类,革命历史纪念类,文化科普类等。</p> <p> 翁卫军透露,今年杭州在继续向6个城区青少年学生发放第二课堂活动券的基础上,将向余杭、萧山的30万名中小学生发放第二课堂学校活动券。网友若要查询“第二课堂”的相关情况,可以登陆杭州文明在线、杭州市教育城域网、杭州西子青年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网友称赞杭州动漫节办得精彩</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翁卫军谈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优势</strong></p> <p> 恳谈中有网友称赞杭州的动漫节越搞越精彩了。说到杭州的动画产业,翁卫军滔滔不绝,他介绍了杭州今年动漫节取得的可喜成绩,深刻分析了杭州动漫产业“成长中的烦恼”。 他说,杭州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加快园区建设,完善产业链开发;继续办好动漫节等。</p> <p> 翁卫军表示,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人才资源、优越的环境条件、发达的市场优势和扎实的产业基础等优势。 据统计,去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7.6%,高于全市GDP增速6.6个百分点。一系列数据表明,文化创意产业给杭州提供了一个广阔前景和美好前途。</p> <p> 下一阶段,杭州还要发挥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和社会参与力,不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