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化会展> 正文
谁说便宜没好货?当代艺博会4天成交7千万
发布时间:2012-03-28
<p><font color="#494848" size="3">&nbsp;&nbsp;&nbsp;&nbsp;&nbsp; 2009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今天将在全国农业展览馆落幕。本次博览会参展画廊共58家,和去年相比缩水约两成。但令人意外的是,博览会的人气非常高,4月26日开幕当晚就迎来各界人士上万人。据保守估计,截至昨天,艺术品成交额7000万元。主办方预计,到闭幕时成交额将超过去年。&nbsp;</font></p> <p><font color="#494848" size="3">&nbsp;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多年来一直参与艺术北京的策划,他发现,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参展画廊纷纷主推年轻艺术家 <table height="4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00" align="left" border="0"> <tbody> </tbody> </table> 的作品,即便是知名艺术家新作也价位合理,以给更多人参与艺术品投资的机会。赵力分析,购买人群扩大是此次博览会成交额不降反升的原因。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成交额上升同时意味着,在许多买家看来,如今正是&ldquo;捡漏&rdquo;当代艺术品的好时机。 </font></p> <p><font color="#494848" size="3"> <p align="center"><strong>谁说便宜没&ldquo;好货&rdquo;</strong></p> <p>&nbsp;&nbsp;&nbsp;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当代艺术市场正处于低迷期,无论是买家、藏家还是画廊都难有作为,但博览会现场却呈现另一番景致。</p> <p>&nbsp;&nbsp;&nbsp; 以油画名噪当代艺术领域的艺术家曾梵志一直是买家追逐的热点,此次出乎意料的带来铜版画《狮子》。香格纳画廊负责人称,《狮子》版画总数是59张,此次带了其中的8幅参会,每幅售价10万元,到28日就已全部售完。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买家表示,这是曾梵志头一次在版画领域的尝试,市场前景看好。他认为10万元的价格不高,自己还真&ldquo;捡漏&rdquo;了。</p> <p>&nbsp;&nbsp;&nbsp; &ldquo;1+1慈善展&rdquo;也吸引了足够的眼球,中央美术学院19位作者的38件作品清新面世。策展人朱小钧说,这些作品出售所得款项将全部捐给汶川大地震灾区。截至昨天,该慈善展已有20%的作品售出。其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丁一林的油画《丽水人家》和《鹿咀风光》两幅作品以10万元的价格出售,这两件作品有着学院派画作的风范,自然风光透着文人情怀,意境美好。王伟教授的青铜雕塑《夜》,一个马头似睡非睡,构思独特,开幕当晚就被收藏家马未都以8万元订下。朱小钧认为,这些价位都远远低于两位艺术家以往的市场价格。</p> <p align="center"><strong>新兴收藏人群是主体</strong></p> <p>&nbsp;&nbsp;&nbsp; 尽管当代艺术市场动辄几千万、几百万的作品遭遇寒流,但并不意味着当代艺术市场的全线低迷。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研究部主管马学东说,据行业观察,今年以来,无论是在拍卖会上,还是在画廊里,一些新兴富裕人群以及白领阶层已经开始大量介入收藏领域,他们也是&ldquo;捡漏&rdquo;的主体。这些人群的涌入也改变了当代艺术市场高端收藏家一统天下的格局。</p> <p>这一说法在798捡漏艺术节上也得到了证实。该艺术节正在798艺术区灿艺术中心举行,展出的作品包括油画、雕塑、版画、当代水墨等。98%的作品来自70后或80后新锐艺术家。策展人张颖说,参展作品90%都在2万元左右,主要购买人群为白领阶层。昨天,就有一位来自浦发银行的女士带着孩子来选购作品,一下子买了9件。</p> <p align="center"><strong>捡漏急不得</strong></p> <p>&nbsp;&nbsp;&nbsp; 有人认为当代艺术是泡沫,也有人说当代艺术正在进行洗牌,但无论市场如何变化,真正热爱艺术的人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收藏喜好。</p> <p>&nbsp;&nbsp;&nbsp; 北京蓝之象艺术品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聂继军就是狂热的当代艺术追逐者,从去年初至今,他已投入几百万元,收藏了大量的油画。他认为,&ldquo;捡漏&rdquo;是购买的心态,更是捡艺术的未来和明天,而真正能捡到漏的人知识结构、眼光都要达到一定水准。策展人李斌则认为,追策展人往往是个捷径,与其抱着撞大运的心理,还不如通过画廊或艺术机构了解一些策展人的学术观念和展览策划,并长期跟踪下去,通过策展人来成熟自己的艺术收藏定位。</p> <p>&nbsp;&nbsp;&nbsp; 2009艺术北京执行总监董梦阳则提醒:&ldquo;捡漏急不得,艺术品不是商品,是精神产品,关键是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在不断审美过程中培养自身的修养。&rdquo;&nbsp;&nbsp;&nbsp;</p> </font></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