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化会展> 正文
走上“丝绸之路”
发布时间:2012-03-28
<p>&nbsp;&nbsp;&nbsp;&nbsp; 西出古洛万里行,漫漫丝路响驼铃。</p> <p><font face="Arial">  朔漠张掖边关月,冷雪酒泉戈壁风。</font></p> <p><font face="Arial">  胡儿乐唱霓裳曲,乌孙喜佩玉螭龙。</font></p> <p><font face="Arial">  商情丝雨和平路,堂堂大汉扬威名。</font></p> <p><font face="Arial">  这是一位市民发出的感叹&mdash;&mdash;《丝路吟》。他叫李元星,几天前刚刚参观了在洛阳博物馆举办的第二届洛阳民间收藏精品展。他说,自己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恍惚间有走上古&ldquo;丝绸之路&rdquo;的感觉。</font></p> <p><font face="Arial">  走,让我们也去拾取一段历史的遗音,走一走&ldquo;丝绸之路&rdquo;,看一看洛阳历史上的辉煌。着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蔡运章先生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市文物收藏学会会长,他说,这些民间收藏品件件精美,描摹出了古时西域诸国商人来洛阳从事贸易的图景。</font></p> <p><font face="Arial">  唐三彩见证&ldquo;丝绸之路&rdquo;</font></p> <p><font face="Arial">  这次参展的展品共有150余件(套),其中相当一部分为陶瓷类收藏品。</font></p> <p><font face="Arial">  您瞧这件展品,为唐代的&ldquo;骑马俑&rdquo;。&ldquo;她&rdquo;是一位西域女性,头戴面罩,款款而来。&ldquo;她&rdquo;应该是走在&ldquo;丝绸之路&rdquo;上的家眷或者商人,洛阳要么是&ldquo;她&rdquo;旅途的起点,要么是&ldquo;她&rdquo;旅途的终点。</font></p> <p><font face="Arial">  您再瞧这件展品,&ldquo;他&rdquo;深目高鼻,阔嘴络腮胡,头戴幞头,身着翻领窄袖胡袍,下穿胡裤,腰间系着的应该是钱袋,一副异国商人的装束。</font></p> <p><font face="Arial">  展品中也不乏唐三彩藏品。您看,&ldquo;他&rdquo;头戴尖顶胡帽,应为胡人,骑一匹骆驼,骆驼目视前方。胡人骑骆驼的唐三彩较少,因此这件藏品更为珍贵。</font></p> <p><font face="Arial">  蔡运章说,唐三彩工艺的出现和成熟是洛阳与西域文化交流的见证。古时,蓝色代表天地,是贵族、皇家崇尚的颜色,唐三彩经常使用蓝色来表达皇权思想。烧制唐三彩的蓝色需要氧化钴,可那时我国没有,只能依靠进口,是&ldquo;丝绸之路&rdquo;完成了这一使命,氧化钴从波斯国(今伊朗一带)被带进洛阳。由此看来,唐三彩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也是&ldquo;丝绸之路&rdquo;促进古代艺术发展的见证。</font></p> <p><font face="Arial">  破解玻璃制品之谜</font></p> <p><font face="Arial">  中国的陶瓷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玻璃制造业却出现得较晚。然而,在这些展品中有不少为玻璃制品,都具有西域文化特征。</font></p> <p><font face="Arial">  您瞧,这件是&ldquo;双系羽毛纹琉璃瓶&rdquo;,瓶口敞开,长颈卷唇,鼓腹斜收,尖底,颈肩装饰有对称耳环。它虽然叫&ldquo;琉璃瓶&rdquo;,却与我们平时说的琉璃有很大的不同,而具有更多玻璃特征,要知道现代所说的琉璃一般是指加入各种氧化物烧制而成的有色玻璃制品。很显然,这是一件贵族阶层玩赏的物品,来自西域。展览中类似的藏品有很多,古时候,我国尚没有玻璃烧制工艺,这样的玻璃艺术品为什么会出现在古代的洛阳?</font></p> <p><font face="Arial">  蔡运章解释说,&ldquo;丝绸之路&rdquo;自开通后,长期肩负中西商贸交易任务。商人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输出到国外,满足西域人日常生活需要;他们又把玻璃艺术品、香料输送到我国,供达官贵人把玩、享用。所以,在洛阳出土这样的玻璃或琉璃艺术品也就不足为怪了。</font></p> <p><font face="Arial">  &ldquo;丝绸之路&rdquo;与鸦片战争</font></p> <p><font face="Arial">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为什么会爆发鸦片战争呢?中外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目前还不完全一致。</font></p> <p><font face="Arial">  蔡运章说,鸦片战争的爆发与&ldquo;丝绸之路&rdquo;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ldquo;丝绸之路&rdquo;甚至是引起这场战争的深层次经济原因。</font></p> <p><font face="Arial">  他说,我国通过&ldquo;丝绸之路&rdquo;进口西域物品分了几个时期,其中早期以玻璃、香料为主,到了晚期以黄金、白银为主。西方人食肉,需要中国的茶叶帮助消化,所以,从&ldquo;丝绸之路&rdquo;出现到鸦片战争前,我国出口西域的物品主要是丝绸、瓷器和茶叶,这些都是西方人生活的必需品,而英国当时从世界各地掠夺而来的黄金、白银几乎都通过&ldquo;丝绸之路&rdquo;进入了中国。</font></p> <p><font face="Arial">  从隋唐时期到康乾盛世,中国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上一直领先。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的对外贸易长期出多入少,由此造成了中国历史上对西方曾有长达2000年的贸易顺差。直到19世纪30年代初,我国出口额超过进口额每年仍在300万两白银以上。这个顺差终于在清朝被打破,鸦片战争就是西方列强要求打破这一贸易差别的军事行为。</font></p> <p><font face="Arial">  鸦片战争前,我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国家,对外国商品的需求量有限。同时,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外贸易规模,这使英国商品向中国输入极为不畅。而此时已拥有大小船舰500余艘的英国,又急需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商品,英国人拿他们的一般商品与中国做生意常常出现亏损,而我们又拒绝他们的其他商品,由此他们利用坚船利炮强行向中国输入鸦片。</font></p> <p><font face="Arial">  汉唐洛阳系国际大都市</font></p> <p><font face="Arial">  在诸多展品中,有一件是隋朝一个叫安备的西域人的墓志铭拓片。墓志铭记载了他祖先为粟特民族古安国人(今哈萨克斯坦一带),由于仰慕华夏大魏(北魏)而来中国,在洛阳经商多年,最终安葬于洛阳。</font></p> <p><font face="Arial">  展品中还有大量隋唐时期的外国金币和银币,有罗马金币、东罗马银币、波斯银币等等。看到这些,我们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幅图景:隋唐丝路空前繁华,胡商云集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定居者数以万计。</font></p> <p><font face="Arial">  蔡运章说,这些藏品再次证明从东汉到隋唐,洛阳一直都是&ldquo;丝绸之路&rdquo;的东起点,那时的洛阳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北魏时期常驻洛阳的外籍人1万余户约5万人,到了唐朝更多。</font></p> <p><font face="Arial">  现代&ldquo;丝绸之路&rdquo;的起点进一步东移,欧亚大陆桥是目前亚欧大陆贯穿东西的最为便捷的通道,洛阳依然在这条亚欧贸易通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fon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