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休闲旅游> 正文
国庆游大兜路、看香积寺雅俗共赏饱览胜景
发布时间:2012-03-28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9/E20090927091754-3800.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兜路旁的运河改造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9/E20090927091754-3801.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p> <p>&nbsp;&nbsp;辉煌60年&middot;第四次推出新运河系列报道</p> <p>&nbsp;&nbsp;十里银湖墅,此处最繁华</p> <p>&nbsp;&nbsp;国庆游大兜路、看香积寺</p> <p>&nbsp;&nbsp;雅俗共赏饱览胜景</p> <p>&nbsp;&nbsp;本报讯(通讯员 王英翔 记者 杜悦)城北,运河畔,有这么一处地方,跟小河直街、桥西直街相比,历史更为悠久,人才更为众多,很多的历史名人如苏东坡、吴文英、朱彝尊、吴昌硕等等,都到过这里或曾经居住在这里,这一历史区域内有古桥、古巷、古粮仓、古寺庙、古关、古塔、明清民居等珍贵历史文物,是杭州运河文化的富集和典型代表区域。</p> <p>&nbsp;&nbsp;这,就是大兜路,运河文化雅俗共赏之处。但随着城市化加快,大兜路独有的文化特色,正在迅速流失。今年5月开始,大兜路综保工程正式动工,今年国庆,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工程将完工,重建的香积寺塔也将完成主体工程。</p> <p>&nbsp;&nbsp;走走大兜路,感受其中的仓储文化、漕运文化、商埠文化、市镇文化、佛教文化、士人文化,你一点会受益良多。</p> <p>&nbsp;&nbsp;十里银湖墅,此处最繁华</p> <p>&nbsp;&nbsp;大兜路,运河大关桥至江涨桥段东岸即是。历史上,这里曾是&ldquo;十里银湖墅&rdquo;最繁华的一段。</p> <p>&nbsp;&nbsp;以前,大兜路北段称河塍上,中段称仁和仓,南段称大兜路,1981年才将三部分合并通称大兜路。大兜路所在区域是古代湖墅的中心区域,它的北边有明清著名的运河税关&mdash;&mdash;北新关,它的南边有著名清代粮仓&mdash;&mdash;富义仓,它的西边有明清杭州城外三大寺之首&mdash;&mdash;香积寺,它的西边有南北大运河杭州段。</p> <p>&nbsp;&nbsp;当年在这里展开的是许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活动的画卷,比如说康熙、乾隆先后五六次下江南,途经这里换车进城,比如大运河著名税关北新关的榷税活动,比如说它是杭州水果、鱼类、米市、土纸、锡箔交易的集散地。至今,大兜路上仍留有这些烙印。</p> <p>&nbsp;&nbsp;国家厂丝储备仓库,就是商市文化的沿袭。1951年由国家筹建浙江丝绸公司建造。由四幢外观是青砖黛瓦的三层砖木结构楼房组成,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具有20世纪50年代建筑风格。2004年5月被公布为杭州市历史建筑。</p> <p>&nbsp;&nbsp;还有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内最为著名的香积寺,历经百年沧桑,现仅存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石塔(西塔)一座,是杭州目前唯一保留的清初佛塔。</p> <p>&nbsp;&nbsp;至于市井文化,街区范围内分布有建于清末至解放前的民居建筑。虽然原有建筑群的空间肌理信息已较模糊,单体建筑的传统构筑形态如构架、砌筑形式、建筑格局等特征仍较显著。文化内容的丰富,可见一斑。</p> <p>&nbsp;&nbsp;保护文化遗产,推动商贸旅游</p> <p>&nbsp;&nbsp;今年十一,全新的大兜路亮相,这是一个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化、旅游、休闲、商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充分展示运河杭州段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典型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p> <p>&nbsp;&nbsp;保护后的大兜路历史街区将呈现&ldquo;一带、两路三弄、三地段&rdquo;格局:</p> <p>&nbsp;&nbsp;&ldquo;一带&rdquo;:一带即运河景观带。通过对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沿运河界面风貌进行整饬与恢复,打破原有运河景观带封闭单一的带状模式,将京杭大运河沿河景观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主要景观轴。</p> <p>&nbsp;&nbsp;&ldquo;两路三弄&rdquo;:街区内道路体系以南北向的大兜路和东西向的香积寺巷为结构主线,自北向南还有东西向的沙河弄、仁和仓北弄、仁和仓南弄等传统街巷分布。形成&ldquo;两路三弄&rdquo;的道路骨架,奠定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结构基础。</p> <p>&nbsp;&nbsp;&ldquo;三地段&rdquo;:综合城市周边环境发展和历史文化街区自身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和展示利用的关系,将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划分为&ldquo;民居生活区、仓储文化风貌保护区、禅宗庙宇文化旅游区&rdquo;三个功能区块。</p> <p>&nbsp;&nbsp;创新都市寺庙,感受别样氛围</p> <p>&nbsp;&nbsp;逛大兜路,重头戏必然是香积寺。</p> <p>&nbsp;&nbsp;香积寺建寺有1300多年历史,旧时盛名江南,明清时据当地百姓说是灵隐的下院。民国时,香积寺气势雄伟有甚于灵隐。1952年,香积寺改作安老院,安置杭州孤老。1954年造大门时,香积寺东塔被拆。</p> <p>&nbsp;&nbsp;这次的复建工程将在香积寺原址以西、京杭大运河以东复建整个香积寺, &ldquo;新香积寺&rdquo;将兴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圣紧那罗王菩萨殿和藏经阁等五进建筑,新建东塔与原香积石塔构成双塔对峙的格局。</p> <p>&nbsp;&nbsp;&ldquo;新香积寺&rdquo;采用创新的建设理念:突破传统寺庙作为纯粹的宗教场所,既保留传统寺庙的功能,又融入整个运河旅游的大背景中,成为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上的一个重要旅游亮点。</p> <p>&nbsp;&nbsp;香积寺开放寺庙前广场,形成亲民空间。放生池微波荡漾、牌楼端庄大气、石塔矗立挺拔、广场开阔宽敞,使寺庙成为城市的一个公共场所。游人、香客可通过运河水路登上新建的香积寺码头入寺游览敬香。</p> <p>&nbsp;&nbsp;另外,香积寺的特色之一是开发素斋文化,在第二进供奉&ldquo;大圣紧那罗王菩萨&rdquo;,使佛教素斋的文化特点进一步得到体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