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有一所高校盛产创业高手
发布时间:2012-03-28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8/E20090811110200-1500.jpg"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2006年,已经复读了两年的杨甫刚考进了义乌工商学院。那时,下岗的父亲给他定了个目标:毕业后考个公务员。谁也没想到,进校没多久的他就彻底颠覆了父亲的想法,收饮料罐、卖袜子。夸张点地说,只要赚钱的活,他都会考虑做。</p> <p style="text-align: left"> 疯狂赚钱的背后,出现了一个令他颇为不爽的数字:市场营销学考试,成绩53分。2007年4月,杨甫刚的网店“上市”了。第一笔收入,是他“倒卖”从义乌国际商贸城选购来的小商品赚得的,利润仅仅为0.5元人民币。</p> <p style="text-align: left"> 正是这五毛钱,开创了一段不可思议的创业史。一年后,杨甫刚在校友的眼里完成了从“平民”到“英雄”的蜕变,他的月收入也从创业初期的600多元狂飙至4万多元,信誉级别已达3个皇冠。</p> <p style="text-align: left"> 今年,杨甫刚更是和校友何洪伟一起,登上了大学生富豪榜。</p> <p style="text-align: left"> 人们不禁会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普通人成了全民瞩目创业英雄?在众多教育行家眼里,紧挨着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义乌工商学院功不可没。目前,该校60%的学生能自理生活费,20%的学生能自己交学费,学生一年勤工俭学创收2500万元,在淘宝网上信誉度达到钻石级以上的学生店主超过500人。</p> <p style="text-align: left"> 校园创业氛围浓郁</p> <p style="text-align: left"> 教学楼中遍地都是贸易公司</p> <p style="text-align: left"> 每天下午5点,义乌工商学院校园中最热闹的,恐怕就是雪峰楼了。在这里,步履急促的物流工作人员和学生创业者们总会将一箱箱物品搬到停在附近的大货车上,撕胶带、订箱子的嘈杂声响彻大楼。</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原来,这里就是闻名遐迩的创业学院,偌大的雪峰楼就是一个创业园。在同学们的眼里,能从普通教学楼转到这栋楼来学习,绝对是一种荣耀。这表明,他们就是校园创业者中的佼佼者。2007年底创业园成立之初,只有30名学生有幸入驻此地,因为他们要么是实体店的月收入超过8000元的,要么就是淘宝网上的四钻卖家。</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在创业学院,学生接触的不仅仅是传统理论知识,更能学会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签署合同等实用技能。”义乌工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少华说,更加重要的是,这些网店高手还能通过经营获得学分,信誉度每上一颗钻石,他们就能相应获得两个学分。</p> <p style="text-align: left"> 这只是冰山一角。随着电子商务创业热的兴起,在学校周边,一条颇为完整的电子商务产业链已悄然形成。目前,已有多家专门为学生创业提供服务的快递公司进驻他们学院,学校周边一些小区的店面也被租赁一空,变成了装修别致的网店实体店铺、格子铺,一些住宅的地下室则成了仓库。</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到目前为止,义乌工商学院内开网店、做外贸、经营实体店铺的学生已经超过了1800人,其中1200多人在淘宝开网店,信誉度上钻的卖家达500余人,边学习边开店,每月赚四五千元的例子更是举不胜举。</p> <p style="text-align: left"> 脱颖而出的根本</p> <p style="text-align: left"> 是教育模式上的转型</p> <p style="text-align: left"> 生源相对较差,教学与社会脱节,学生就业难……多少年来,这样的恶性循环令中国的职业学校深恶痛绝。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寻找职业教育的出路,很多人都在思考。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因材施教。”这句著名的俗语开始发挥它的精髓了。“他们的高考分数要比重点本科低300多分,如何让他们自信和快乐,就需要学校实行‘扬长教育’。”?少华说,这时,学校就要设法改变他们是“差生”的现实。</p> <p style="text-align: left"> 于是,严格的校规就这样出来了:上课点名,早晚必须自习。不过,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明显,“自习教室和图书馆经常空荡荡的”,因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不高。</p> <p style="text-align: left"> “补短不如扬长。”贾少华认为,即使没有金融危机,市场的供需矛盾也会长期存在。与其让职校学生去和名牌大学的本科生争当白领,不如借助义乌发达的小商品经济和网络创业低门槛的优势,发扬先辈精神,培养新一代的浙江商人。</p> <p style="text-align: left"> 他并不鼓动每个学生都去开网店。贾少华说,“学生的网店上规模后,面临财务、仓库管理、合同法等问题,学习的需求非常强烈。有了新的需要,学习变得积极主动,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在他的计划里,今年学院还要专门设立一个“淘宝班”,辅导学生网上创业。等到他们2012年毕业时,生均月收入要超过1万元。</p> <p style="text-align: left"> 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大学生的薪资标准一降再降,却仍然找不到一份好工作。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今年有将近611万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但在义乌工商学院,最近3年的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就达到了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