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出身后一条东方艺术的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12-03-28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alt="" srcwidth="300" srcheight="425" zoomrate="1" style="width: 300px; height: 425px" src="/upload/files/info/201011/E20101124105925-3750.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width="543" srcheight="362" zoomrate="1" style="width: 543px; height: 362px" src="/upload/files/info/201011/E20101124105927-3971.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width="480" srcheight="477" zoomrate="1" style="width: 480px; height: 477px" src="/upload/files/info/201011/E20101124105927-3972.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width="300" srcheight="204" zoomrate="1" style="width: 300px; height: 204px" src="/upload/files/info/201011/E20101124105927-3973.jpg" /></p> <p> 作为纪念林风眠先生诞辰11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国美之路·林风眠师生联展”,昨天上午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p> <p> 展览涉及林风眠及其弟子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苏天赐、席德进作品共150件(含复制品14件),其中很多作品,是首次在内地展出。</p> <p> 林风眠,生于1900年,是20世纪的同代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世纪的重大变迁: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文化大革命……这些民族的大事件,都在他身上留下烙印。</p> <p> 在展览的序言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写道,“他的人生几乎映衬着一个世纪的民族文化的寻觅和苦难。但他的艺术,却仿佛孤行在这一切之外,吸取民族民间的养料,秉持东方艺术的理想,从抒情诗意的一端,到苍凉忧郁的另一端,创造着一方清新隽远的新天地,被凝定成一道历史天空下新东方艺术凄美而又真切的身影。”</p> <p> 1928年,年轻的林风眠秉持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创立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艺术院,并团结了当时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批优秀艺术家,确立了“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使命,树立起理论与实践融通、中西融通、古今融通的学风,塑造了学院独特的诗性品格,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大家,营造了建院初期十年的辉煌。</p> <p> 许江说,林风眠的杰出贡献,不仅在于他是揭开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新篇章的重要的一人,“更在于他率先构建了我们今天称之为‘国美之路’的学术脉络。”</p> <p> 展览题为“国美之路”,不仅展出林风眠的作品,而且展出他亲授的一代人的代表画作。从林风眠到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苏天赐、席德进,他们之间不仅是一种师生关系,更是一种东方新兴艺术的血脉关系。</p> <p> 英国著名美术评论家苏利文认为,林风眠真正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他说,“林风眠开创了中国的新绘画,以富有表达力的毛笔,将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基础,与西方的形式、色彩和构图的意识结合起来。这种既自由又自然的结合,是林风眠的独到之处。”</p> <p> 艺评家水天中肯定吴冠中的创造力,他说,“吴冠中与他同辈的大多数艺术家有明显的不同,他属于那种难以掩抑其个性的艺术家,社会文化要他们循规蹈矩的企图总是落空。这种艺术家对艺术家个性的张扬和艺术思想的不安分,在给既有文化秩序频频惹出麻烦的同时,也使艺坛显出活力,促进了艺术上的推陈出新。”</p> <p> 吴冠中自认自己对美术有一种“盲目的爱”,据他回忆,“1935年,我16岁时在浙江大学附设工业学校读书,暑期军训时认识了国立杭州艺专的朱德群,改变了我的命运。他陪我参观艺专后,我大吃一惊。那些老师、同学的作品陈列出来,油画、水墨、素描,哎呀,美的力量太大了?朱德群看我这样,就说:”你以后要学美术。“可以说我有一种盲目的爱,不顾一切,一定要学美术。”作为中国美术学院老校友,吴冠中认为“杭州是他艺术的第一故乡”,并始终对母校深怀感情,与学院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他曾为美院题下深情的寄语:“我的母校是培养美的母校,我永远怀念她。”</p> <p> 朱德群的作品富于激情、活力和诗意,意象各异,回味无穷。他不但用油彩画出了中国水墨的精神,而且画中的线条,在轻重浓淡之间有笔墨的趣味。朱德群以他的修养进行着对中国文化潜在的体认。</p> <p> 赵无极则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他的艺术视野开阔,善于多方汲取养分,能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西方现代审美情趣,巧妙地融为一体。</p> <p> 苏天赐也深受林风眠“调和中西艺术”思想影响,致力于将中国传统写意手法与诗性精神融入油画语言之中。晚年,他的创作则更为自由,兼具“西方的缤纷,东方的空灵”。</p> <p> 席德进兼擅水彩、油画、水墨画,他喜欢在其作品中表现台湾亚热带自然风光和乡土民居之美,其艺术手法糅入传统书法和水墨画之意趣,他对西方艺术和台湾乡土艺术均深有心得。哪怕是林风眠也颇为认同席德进的艺术观念,“他是这一时代的人,在绘画上说出了这一时代的话。他不模仿抄袭,也不追求时髦。他始终是老老实实做人,诚诚恳恳画画。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p> <p> 这些艺术家,作为中国美院办学早期学生中的优秀代表,都深受林风眠“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办学理念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创作力和融通的艺术观,这个群展,整体而直观地再现了这种艺术观念。</p> <p> 展览也是中国美术学院“国美之路”系列展览的最后一个展览。“国美之路”以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群体为个案,追溯和回顾了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寻找中国美院的学术文脉。</p> <p> 展览时间将持续到12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