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举行的世界合唱比赛浙歌多兵种出战
发布时间:2012-03-28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able> <tbody> <tr> <td><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1007/E20100715094532-6420.jpg" /></td> </tr> <tr> <td> </td> </tr> </tbody> </table>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今天上午,由158人组成的浙江歌舞剧院合唱团,浩浩荡荡开赴绍兴。作为东道主省级代表队,他们将参加今天开幕的第六届(绍兴)世界合唱比赛有关赛程。</p> <p> 据了解,世合赛这次在家门口举办,省文化厅对浙歌提出了争取奖牌的要求。为此,浙歌从去年年底就着手准备,制订了“多兵种作战”的实施方案。组织本院力量,创作编配了合唱歌曲《钱塘江》、《春江花月夜》、《阳关三叠》等多首民族歌曲;根据本届比赛关于参赛歌曲中必须有一首非本民族语言、且其作者尚健在的歌曲的要求,特请美国作曲家创作了一首名为《阿里路亚》的歌曲;同时,根据世界合唱比赛关于所有“开口唱”的队员必须是“不以歌唱为主要生活经济收入来源”的业余演员的一贯规定,对属下现有的各支合唱团进行整合和招兵买马,在原有一支拥有16年建团历史业余合唱团的基础上,新组建了“浙歌现代合唱团”、“浙江女声室内合唱团”、“浙江现代女声合唱团”等3支队伍,参加大赛所设的锦标赛“现代音乐组”、“带舞蹈的民谣组”、“女声室内合唱组”,和公开赛“现代音乐组”、“民谣组”、“女生室内合唱组”等6个组别的角逐。</p> <p> “一家单位派出3支队伍,参加6个组别的比赛,在本届世界合唱大赛上可能也是唯一的。”浙歌特邀我国著名合唱指挥家曹丁先生告诉记者。</p> <p> “因为我们代表的是浙江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歌舞剧院艺种齐全、人才多样的特长,敢于创新,派彩蝶女乐担任多首歌曲的现场伴奏,将合唱与民乐伴奏、伴舞等糅合起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希望浙西民歌《李有松》和民族器乐等浙江音乐文化,既能在世界大赛上得以弘扬,也能为我们的合唱队加分。”浙歌院长董兰兴对这次比赛充满信心。</p> <p> 据悉,由总部设在德国的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组织的世界合唱比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水平最好的国际性合唱比赛,号称合唱界的“奥林匹克”。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也是继四年前厦门承办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以来,该赛事在中国的第二次举办。</p> <p> 2010年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也是建国以来在我省举办的规格最高的国际文化赛事,由绍兴市人民政府和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共同主办,世合赛开幕式与绍兴建城2500年庆典晚会整合进行。7月15日至26日,将举行4场开闭幕式活动,组织20个组别500余场合唱比赛,举办近百场各类音乐会。截至6月底,有60多个国家的209支团队、8055名选手报名参赛;国内有260支团队、14072名选手报名参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