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休闲旅游> 正文
“游运”专线开进乡村 “散装”景点“整装”迎客 杭州文旅、交通部门开展“三江两岸”乡村旅游交通线路调研
发布时间:2025-08-26

遍布在杭州“三江两岸”的特色村落景区,如何从孤立地标变成黄金旅游线上关键节点?城市客流如何顺畅引入乡间田野?乡村分散资源,如何成为具有持续吸引力的文旅产品?

日前,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交通部门,前往建德市大慈岩镇新叶村、航头镇航川村以及桐庐县梅蓉村进行实地考察,重点围绕交旅融合模式、乡村旅游运营机制等内容,为“三江两岸”文旅资源散装化的问题寻找破解方案。

一条“游运”专线带火一个村

住一晚,包三餐,旅游专车接送,一天139元。这是建德市航头镇航川村“139民宿”的特色项目,也成为今年杭州交旅融合的创新实践。“139民宿”一经推出,便因其高性价比和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受到市场的关注。

然而,这样的模式能否实现可持续运营?又能否为更多乡村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交旅融合样本?这些问题也成为考察组关注的重点。

事实上,航川村“139民宿”项目于2023年就启动了,从最初试水的12家民宿(农家乐),发展到如今30余家的规模,总床位数已突破700张。今年4月17日,航川村又创新推出杭州首条乡村“游运”专线,专线每日8:30从杭州火车东站公路汽车站发车,途经武林门驿站、杭州汽车西站,11:30左右可抵达航川村。

建德市航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游运”专线开通当日50个名额15分钟内售罄,此后持续保持高人气,这促使运营方将预售期从10天延长至15天,车辆从38座升级至56座,3个月为航川村精准导客超3000人次。

根据客源分析数据,“游运”专线的乘客多为银发族,68%来自杭州城区,上海、嘉兴游客占比22%,此外还有来自宁波、湖州等地的游客。这一数据印证了,该项目精准契合银发族对乡村度假的需求,“游运”专线不仅是一条交通线路,更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值得关注的是,当地组建了“139乡宿联合体”,以航川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资源,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区域联动的转变。

当天,考察组还前往建德市大慈岩镇新叶村、桐庐县梅蓉村,考察当地特色文旅地标,重点调研乡村旅游交通线路建设的可落地性与实施路径。

大环串小环,环环相扣通全域

一条“游运”专线,不仅是一条交通线路,更是一条串联城乡、激活资源的共富动脉。

连日来,杭州文旅、交通部门在考察、调研中,不仅关注交通基础设施的硬件衔接,更着眼于如何通过交通脉络,将“三江两岸”分散的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形成规模效应,从而探索交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春秋两季,梅蓉村的客流量很高,尤其是周末时段,各民宿都是一房难求。”桐庐县梅蓉村漠画·肆季美学生活馆主理人霍繁也表示,现在非周末时段的客流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他希望未来能够借助更多元化的推广方式与主题活动,吸引游客在工作日也愿意前来,感受梅蓉独具魅力的自然与艺术氛围。

针对乡村文旅资源分散的问题,杭州交通部门已指导相关企业,推出“径山禅意专线”“桐庐马岭古道直通车”等特色线路,既能服务热门节点,又能培育潜力项目。此外,借鉴航川“游运”专线经验,接下来将开通直达安吉、绍兴、淳安等地村庄的专线。

“‘三江两岸’沿线各景区、乡村节点之间缺乏便捷、高频次的交通接驳,各景区吸引力也有差异,游客难以根据兴趣自由组合行程,这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重游率不高。”记者从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了解到,当前杭州正推进“三江两岸”乡村旅游交通线路建设,以“大环+小环”的形式,推动乡村从“散装”变“整装”的协同发展,实现专线班车、游船和绿道骑行等多种出行方式的无缝衔接。

借鉴国内外优秀旅游规划理念,该模式不仅契合年轻人低碳出行的偏好,更构建起“水陆联动”的绿色交通体系。从长远来看,这一实践或能推动乡村旅游从景点“孤岛”走向全域贯通,为乡村持续引流赋能,促进“三江两岸”沿线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