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三届西湖文化特使集训营开营仪式在万松书院正谊堂举行。本届集训营主题为“水韵杭城·世遗西湖”,60名青年文化使者在6天时间里,通过专家讲座、主题展览、实地走读、工作坊汇报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开营仪式上,主办方公布了获得第十二届西湖文化特使、优秀西湖文化特使及西湖文化特使年度之星的名单,其中朱芗桦等四位同学获得“优秀西湖文化特使”称号。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的尤芊瑞代表第十二届西湖文化特使发言:“西湖文化特使是一种在历史与当下、学者与公众之间行走的身份,是把热爱变成责任的选择,是以青年之声讲述城市文化的方式。”新学员范恺悦代表第十三届西湖文化特使学员发言:“真正的文化遗产,绝非僵化的标本或仅供消费的景点,而是活着的生命体,是历史的见证者与精神的承载者。”现场,往届西湖文化特使还以视频的形式向新学员送来开营祝福。
6天时间里,西湖文化特使集训营以“课程、教学、旅行、参观、考察”等形式构建遗产教育课程体系,引导青年志愿者展开突出专业性的文化输出。集训营在万松书院正谊堂、“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中国扇博物馆举办多场西湖文化系列讲座,学员们还在往届特使、文博领域专家的带领下,在西湖遗产地进行游学、考察和采访。
此外,《西湖的水》主题展览精彩亮相。该展览是西湖文化特使创新传播文化遗产的又一尝试,全程由西湖文化特使自主策划。展览设“自然之源”“水利之功”“文化之脉”三大单元,系统展现西湖的自然生态、水利工程和文化传承,呈现其作为东方山水美学经典、城市可持续发展范本的核心内涵。西湖文化特使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韵味。
2012年,西湖景区发起“西湖文化特使计划”项目,希望以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为世界遗产教育目标、以青年人为世界遗产教育对象、以遗产价值阐释为世界遗产教育核心内容,注重世界遗产对社会韧性的贡献。聚水成涓,今年是“西湖文化特使计划”项目实行的第13个年头,项目累计集结了来自11个国家、23个城市、61所大学、550余位平均年龄22岁的青年学生。他们聚集在一起互相启发、互相影响,经过学习与实践,他们熟知西湖文化,并长期服务于西湖文化传播,以青年人多元化的视角促进世界遗产价值传播。
一直以来,“西湖文化特使计划”因科学化的招募形式、专业化的培养模式、特色化的品牌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2022年,西湖文化特使荣获“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2024年,项目入选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中国城市遗产保护报告:南南合作框架下的优秀实践与经验》,成为全球青年参与遗产保护的典范;今年4月,“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联席活动”在杭州成功举办,西湖文化特使与亚太地区各世界遗产教育界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世界遗产教育的创新实践与未来方向。
记者手记
当60名青年在西湖山水间解读水利工程、在千年书院中对话历史,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明的接力。
西湖文化特使计划用13年证明:真正的传承,是让青年成为遗产的“解读者”和“传播者”。这种接续和创新,是以青春之名续写文明——当年轻的手触摸古老的纹样,文化便不再是僵化的标本,而是滋养未来的活水。
更可贵的是,这群平均年龄22岁的特使正把西湖带向世界,青年人的文化自觉已化作守护世界遗产的独特力量。
西湖的波光里,倒映着过去,更荡漾着未来。这些青年人,正以文化为帆,驶向文明的深蓝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