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现代传媒> 正文
四问“云南”
发布时间:2012-03-28
<p>&nbsp;&nbsp;&nbsp; 7日夜,以杨丽萍担任总编导的&ldquo;大型衍生态打击乐舞&rdquo;《云南的响声》在昆明首演,这台长达150分钟、分6大章节的舞台作品被称之为《云南映象》的姊妹篇,即将在全国巡演。在《云南映象》诞生6年之后,民族文化大省云南总算又让品牌杨丽萍鼓捣出一个&ldquo;新品牌&rdquo;。但7日之夜的首演中,有人睡着了,有人提前退场,有人表示&ldquo;看不懂&rdquo;或&ldquo;不好看&rdquo;。</p> <p>&nbsp;&nbsp;&nbsp; 在记者看来,疑问,是这部舞台作品最终留下来的东西,而不是它在名字中宣称的震耳欲聋的&ldquo;响声&rdquo;。</p> <p> 疑问一:什么是衍生态?</p> <p> 这又是个生造的词。自从&ldquo;原生态&rdquo;被《云南映象》生造之后,国内的舞台作品、歌赛动不动就&ldquo;原生态&rdquo;。还没把&ldquo;原生态&rdquo;搞清,现在又跑出个&ldquo;衍生态&rdquo;。杨丽萍的解释是,&ldquo;衍生态在原生态的基础之上大胆地往前迈了一步,它是生命之态,不是原始之态。&rdquo;</p> <p> 还是搞不懂。其实,一旦脱离乡土、走上舞台的艺术作品都凝聚了创作者的观念和心智,是针对原始生活技艺的再创造,哪有原生态或衍生态?两者其实就是一码事。贴标签,究竟是为艺术,还是为了炒作?</p> <p> 疑问二:《云南的响声》需要低俗吗?</p> <p> 《云南的响声》第三章:《公老虎和母老虎》实在乏善可陈,几十只&ldquo;老虎&rdquo;互相调侃不过是在挠观众痒痒。尤其最后一句,母老虎让公老虎&ldquo;管好你的雀&rdquo;引来满场哄笑。按照云南话,那就是&ldquo;管好你的生殖器&rdquo;之意。类似场景出现在第五章《雀神怪鸟》之《斗鸡》,公鸡公然踩到了母鸡背上。《云南的响声》需要低俗吗?</p> <p> 疑问三:什么是&ldquo;云南的响声&rdquo;?</p> <p> 对于每一片树叶、每一个石头都会&ldquo;唱歌&rdquo;的云南,把上百种&ldquo;生活用品&rdquo;发出的响声进行艺术再加工的创意很棒,《云南的响声》部分章节让人看到了这一点,比如《太阳雨》,数十位演员将筛米变成一场格外震撼的视听狂欢。但可惜这样的亮点太少,更多的章节是在展示和炫耀。</p> <p> 艺术必须高于生活,否则观众需要买你的票吗?</p> <p> 疑问四:为什么如此单调?</p> <p> 《云南映象》的部分章节源于云南在全国夺得大奖的&ldquo;金牌舞蹈&rdquo;,所以它精彩,但《云南的响声》除了玩滥俗的后现代大场面,基本上没多少创新,演员们的舞蹈语汇惊人地单调,看来看去都差不多。杨丽萍处理好生活与艺术、提炼与超越的关系了吗?全剧热热闹闹的,但老让人觉得&ldquo;假大空&rdquo;。看完《云南的响声》,人们不禁疑虑重重:云南厚重的文化在哪里?文化表象下的底蕴与大美在哪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