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休闲旅游> 正文
乾隆曾在杭州这里走了四次 这些古道都还在
发布时间:2022-03-29

乾隆曾四次到龙井游赏品茶,走过的上山小径,分别是“问茶古道”(位于风篁岭龙井八景)、“乾隆御道”(位于老龙井)和“乾隆古道”(位于杨梅岭牌坊西侧)。

公元1751年的春天,三月初一,杭州的大小官员们云集龙井茶园里,战战兢兢跪在路边。

这是乾隆第一次来杭州。这位嗜茶如命的皇帝,对西湖龙井格外偏爱,以至于专程安排了一站“打卡”茶园。不是走马观花喝杯茶就走,而是正儿八经的“深度游”。在著名的“乾隆六下江南”历史中,曾记载他四次到过龙井游赏、品茶,并以龙井为题先后创作过三十余首诗。

寻山问水,观茶作歌,乾隆对龙井一带的熟悉程度超乎我们想象,这里的很多小景他都一一走过,并沿途留下丰富的“御题”诗文,甚至还有专门的问茶古道、乾隆古道。

271年后的今天,同样的茶忙季节,我们决定重走一遍乾隆当年的问茶古道。

寻找龙井寺

27路和87路公交车,有一站,叫“龙井寺”。

沿着公交站台边的石阶拾级而上,大概两三分钟就到。只是,现在去,看不到寺,只有一个施工现场。绿色围挡将它包裹得严严实实,一位保安大哥说,一家新的茶馆正在装修。

看不成寺,却还有“龙井八景”。

乾隆曾御书龙井寺寺额“不着一相”,又附庸风雅,把“问茶”途中最好的八个景点并成一块,作《龙井八咏》,并御题“龙井八景”——龙泓涧、风篁岭、过溪亭、方圆庵、涤心沼、一片云、神运石、翠峰阁。每次来都各写一首,共计32首,而这八个景,就是以龙井寺为核心展开,并御题此地为“湖山第一佳”。

龙井八景

龙井泉就在龙井寺。相传三国和东晋时,葛玄和葛洪曾在此炼丹。龙井泉边,是八景之一的“神运石”。原石高六尺,形状像一条游龙,古人有击石祈雨而云生的说法。不过,现在的“神运石”,已非当年原物。

再往上走,是御书楼。当年,《龙井八景》就是在这里撰写完成的,现在看到的楼是2005年重建的。

下山,在龙井盘山公路路边,有一块高约3米,形状奇特的太湖石,名为“一片云”,它也是乾隆钦定的龙井八景之一,还有一处凉亭,匾额上是御题“一片云”。

穿过马路,沿着游步道往下,浣花池边有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就是乾隆走过的问茶古道。一路上龙泓涧蜿蜒跟随,清幽静谧。

步行30米左右,就是方圆庵。方圆庵原是北宋高僧辩才建在老龙井的住处,清代李卫重建龙井寺时把它移建到了风篁岭上。

这位辩才和尚,被称为“龙井茶的鼻祖”,他曾任天竺寺住持,后隐居龙井狮峰山脚下的寿圣院,他组织僧人在寺后的狮子峰开辟茶园,做茶供寺僧自用。

当时苏东坡任杭州知州,常去和辩才和尚分茶吟诗,被传为佳话,龙井茶也跟着有了名气。

一次,辩才送苏轼离开龙井,忘了自己所定送客不过溪的规定,送客过了归隐桥,二人还以诗相和。事后,辩才在龙井旁建亭,以示纪念,后人称它为“过溪亭”。

乾隆是苏轼的“迷弟”,他跟着苏轼诗中提及的地点走,当然也没有错过这个亭子,并把它定为八景之一。

过溪亭边石崖,就是风篁岭,右侧是乾隆与龙井茶文化陈列室,以展览为主,着重讲乾隆与西湖龙井茶的渊源。陈列室所在地,就是涤心沼。

陈列室出来,对面是“龙井八咏”诗碑廊,32首诗都是从北京故宫拓来的。

十八棵御茶

乾隆与西湖龙井的传说中,在民间知晓度最高的,可能就是十八棵御茶。

从龙井寺公交站出发,沿着龙井路、龙井西路,进龙井村,大概20分钟的步行时间,就到了狮峰山下的老龙井御茶园,买一张10元门票可以进入,十八棵御茶就种在胡公庙前。

胡公是谁?

他是北宋兵部侍郎胡则,字子正,浙江永康人,浮沉宦海47年,曾“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六持史节,选曹计省,历践要途”。卸下官职后,胡则选择在杭州隐居,于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6月18日去世,葬于西湖老龙井。

走过十八棵御茶边一条悠长僻静的御道,可以看到一座十几平方米的庙宇,里面是胡则塑像,不远处还有胡公墓。庙外,几位路过的采茶工在祭拜他。

据说,当年的胡公庙香火很旺,茶农们经常来这里,祈免灾得福。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三月,乾隆第三次南巡杭州,畅游龙井,想起杭州有个胡公庙,便去了老龙井狮峰山。

胡公庙的住持赶来接驾,并恭请圣驾前往胡公庙品茶。

请皇帝喝的,自然是上等好茶,汤色嫩绿明亮,清香袅袅。乾隆龙颜大悦,见胡公庙前湛绿一片,数一数,正好有十八棵茶树嫩芽初发。他当即御口加封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

乾隆御道

乾隆四到龙井茶区,二上老龙井,御茶园里有一条登山小径,专为皇帝上山而铺筑,叫“乾隆御道”。现为游客游老龙井,通向十里琅珰必经之路。

御茶园里,还有一口“老龙井”。龙井本名龙泓,又称龙泉,是始筑于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65年)的圆形泉池。

古人认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因称龙井。地质学上,龙井属于岩溶裂隙泉,水源丰富,常年不涸。水中矿物质含量丰富,因泉水流速不同和比重的差别,会形成“龙须”现象。龙头左上方崖壁上摹刻“老龙井”三字为苏东坡所书。

泉池边,矗立着一座镌有“宋广福院”石匾的山门,历经沧桑风雨。

吴越国钱弘俶乾祐二年(949年),钱王在老龙井旁建报国看经院,北宋熙宁年间(1072年)改名寿圣院,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又改名“广福院”。元末毁于兵火,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重修,三十年(1602年)又因山洪暴发,再次遭毁。清康熙年间重修,后因战乱、变迁等,寺毁,只有这座山门,依然在。

乾隆古道

离开老龙井御茶园,下一站,是乾隆古道。

看到这里,你可能有点晕了,怎么会有这么多乾隆古道?帮大家复习一下,风篁岭龙井八景这里的,叫问茶古道;老龙井御茶园里的,叫乾隆御道。

真正的“乾隆古道”,在杨梅岭牌坊西侧。

为什么说是真正的,并不是说前两条就不是真的,而是因为这里有一块大石头,上面清清楚楚写着“乾隆古道”四个大字。这是杭州市区三大古道之一,很多年轻的杭州人并不知道它的存在。

这一带的山峰海拔都不是特别高,所以这条乾隆古道也并不长,从山底就能一眼望到头,不足100米。

旁边就是乾龙路,听名字就知道也与乾隆有关,乾龙路的南端起始于九溪路,北端起始于杨梅岭的最高处。当年,乾隆也曾巡幸乾龙路,游九溪理安寺。

乾隆古道位置很好找,乘坐87路公交车到杨梅岭站下车即可。

春日茶香,不如去乾隆古道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