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现代传媒> 正文
天才棋手为什么会输给人工智能? 未来的人类真的能够长生不老吗?
发布时间:2022-03-15

《人类的未来,AI的未来》

[日]山中伸弥 羽生善治 著 丁丁虫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年1月

人工智能、不断进化的机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带来的医学革命……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山中伸弥和日本传奇棋士永世七冠天才棋手羽生善治,双视角跨界预言十年后的世界。这本书是日本生物医学界与将棋界两位大师的跨界对话录,当下受关注的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人类的生存前景为对话的核心内容。两人运用了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各自领域未来的发展以及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棋士为什么会输给人工智能?人类将来是否真的能够不老不死?未来,人类会被AI控制吗?话题从生命科学的前沿,扩展到人工智能的界限与可能性。

《本巴》

刘亮程 著 译林出版社 2022年1月

小说以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为背景,追溯逝去的人类童年:在本巴国,人人都活在二十五岁,没有衰老、没有死亡。这是一部写给成年人的童话,故事的主人公是几个孩子,也是我们所有人。本巴世界是现实世界无限伸长的影子,是我们寄存在高远处的另一种生活。在说唱人齐的吟唱中,在游戏、故事和多重梦境里,我们回到了世界原初意义上的本真,看见了另一个时间中的自己。搬家家,捉迷藏,做梦梦,孩子们把残酷的战争生活,做成好玩的游戏。在游戏的进程中,奔往二十五岁的聚会,从四面八方的时间里,一一归来。

《热活、冷活与生活》

毛丹青 著 接力出版社 2022年2月

莫言说:“在我关于日本的梦境里,一定会有毛丹青这条鱼在游动。”在毛丹青笔下,30多篇随笔,300多幅手绘,一本书看透日本人的细节生活——传统又流行、熟悉又陌生,居酒屋、寿司店、车行老板、寺庙……书中“热”与“冷”的碰撞,激情与平凡的交杂,正是真实的生活。30多篇随笔的几十个人物,同我们一样,都犹如大河一滴,但这却是生活的常态,使我们感动,掩卷仍回味长久。我们都不是什么手账记录专家、画画专家,都是一同记录每天平凡生活的同路人。每天的生活重复但不是复制。

《礼乐中国》

彭林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2年1月

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彭林谈礼说乐,带你感知中华礼乐之美,上一堂重要的礼乐修身课。《礼乐中国》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的中华礼乐传统文化通俗读物,全书由《儒家礼乐文化与中华文明之道》《礼乐皆得,谓之有德》《礼乐双修》《礼乐兴邦》等部分组成。其中,《礼乐双修》《礼乐兴邦》等章下分为礼乐格言、注释、今译、析义、礼乐故事等几大板块。全书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让你领略到中华传统礼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文中的礼乐故事,将精练且内涵丰富的礼乐文化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场景。

《萤火虫的勇气》

[法]穆里叶·德罗马 [法]阿斯特丽·埃里亚尔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年1月

女心理师在儿科重症逾20年的亲历实录,犹如一部心理咨询室中的“人间世”。

穆里叶·德罗马是法国临床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司法鉴定人。20多年在儿科重症病房接待重病、残疾、瘫痪、重伤儿童和家属的经验令她深信,只有接受真相、讲述真相才能使心灵得到自由。她教会临终的姑娘用眼神拼写向爱人表白,她陪伴小男孩向妹妹的遗体告别、与他讨论死亡,她帮助猝死女孩的家长渡过难关并允诺器官捐献,她见证医疗团队决定终止治疗时的伦理挣扎……以诸多真实案例为线索,她讲述筚路蓝缕的职业生涯,带我们进入医院的日常,展示病患家庭的痛苦、勇气与真情,为闪耀在逆境长夜中的点点萤火击节而歌。

《审美教育书简》

[德]弗里德里希·席勒 著 冯至、范大灿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年2月

席勒说:“在时代的喧嚣市场上,不是粗野,就是懒散。唯有通过审美教育,来恢复我们天性中的完整。”朱光潜认为,席勒最主要的美学著作《审美教育书简》是他的美学思想最集中最有系统的表现,席勒也把这部著作视为是“一生中所做的好的事情”。

抗日战争时期,冯至开始翻译《审美教育书简》,后经冯先生弟子范大灿校阅后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20世纪以来,《审美教育书简》影响了几代国人的美学观和哲学观,遗憾的是,这一经典译本在市场上断版多年。今年,冯至、范大灿译《审美教育书简》单行本,终于回归。

《潮汕往事·潮汕浪话》

马陈兵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2年1月

马陈兵,笔名野马,作家,书画家,瓷艺家。潮汕人,壮岁漫游江南、荆楚、巴蜀、京畿,客居杭州12年。

潮汕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文化源远流长,潮汕方言既古奥雅正又反映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本书包括《潮汕往事》和《潮汕浪话》两部分,前者乃作者在潮汕成长生活的经历的自传体散文,后者围绕一系列潮汕方言流行词挖掘、生发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两个文本形成个人史与社会史的微观映照,凸现一个充满生命温度与文学肌理、文化积淀的鲜活、灼热的诗意潮汕。作者身为一个中年离乡漫游四方的历史学者和作家,得以超出地方文化与视野的限制,体悟个人作为20世纪60年代出生一代在故土特殊的成长经历,并借此观照潮汕以至中国社会生活的某些深刻变化。

《故事中国》

吕伯攸 等著 天地出版社

这套丛书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儿童文学评论家吕伯攸,文字学家朱文叔,古代文学研究学者喻守真,出版家、儿童文学家吴克勤,画家、中国美术研究学者郑昶等人,特意为当时的少年儿童编撰的一套传统文化普及读物。

作品选材于《孟子》《庄子》《左传》《史记》《吕氏春秋》《晏子春秋》《搜神记》《世说新语》等30多部古代经典,使用通俗畅达的白话文进行了二次创作而成。对于今天的少年朋友来说,仍然非常有意义。这次重新出版,出版社针对每个故事摘录了相应的原著文本,对比较生僻难懂的文字做了注音或释义,间或添加了一些“给孩子的话”,以期给青少年以启发。书中配了大量的插图,除全新创作的图画作品外,还选用了部分古代名家画作,也收入了一部分旧时民间的刻本图画,重新补色。古文古画古韵味,新笔新彩新颜色。一部古典文学权威学者写给少年儿童的国学读本,带领孩子们轻松阅读中国经典,沉浸式游览历史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