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独立漫画SC 重新掀起成人漫画热
发布时间:2012-03-28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able bgcolor="#efefef"> <tbody> <tr> <td> <table> <tbody> <tr> <td><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1007/E20100715102546-5320.jpg" /></td> </tr> <tr> <td style="text-align: center"> 胡晓江画的《方便面》记录了雪灾中春运火车上的场景。</td> </tr> </tbody> </table> </td> </tr> <tr> <td> <table> <tbody> <tr> <td><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1007/E20100715102547-6251.jpg" /></td> </tr> <tr> <td style="text-align: center"> 烟囱画的《呼呼呼》描绘了学生生活</td> </tr> </tbody> </table> </td> </tr> <tr> <td> <table> <tbody> <tr> <td><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1007/E20100715102547-6252.jpg" /></td> </tr> <tr> <td style="text-align: center"> 《SC3》封面</td> </tr> </tbody> </table> </td> </tr> </tbody> </table>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们不排斥日本漫画,但倡导漫画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讨厌把日本漫画作为中国漫画的标准和范本。”——因为这个缘故,几个年轻人发起、成立了和主流商业漫画分庭抗礼的独立漫画团体SC。</p> <p> SC就是Special Comix的缩写,其系列漫画目前已出到第三本,要不是今年1月在法国安古雷国际漫画节上勇夺“另类漫画奖”,它被传统媒体关注的时间,可能还要往后推。安古雷,被称作“国际漫画界的奥斯卡奖”,中国漫画人第一次折桂,墙内开花墙外香,使原本颇为小众的独立漫画也随之浮出水面。</p> <p> “这个奖很重要,SC一直没有什么名气和资历,获奖替独立漫画家们省了很多口水。”SC成员之一、自由漫画家右意达如此表达。 </p> <p> 用漫画来表达现实生活</p> <p> 酝酿两年才问世的《SC3》,是45位中国独立漫画家围绕同一主题“前途”创作的漫画合集。因为厚达660页,前言里不禁幽默地暗示:阅读此书,一定注意姿势,免得肌肉和颈椎劳损,“如果您没有怀揣方砖出门的习惯,不推荐随身携带,不建议在公车上阅读。”</p> <p> 《SC3》中没有英雄主义的蜘蛛侠,也没有甜腻的漫画少女,从风格到题材,都偏重于现实主义:</p> <p> 烟囱的《呼呼呼》:讲述一头小象梦到了自己的学生生活,当他醒来,老师和同学正在教室里吃火锅。</p> <p> 左马的《爱在今秋》:曾获金牌的摔跤女运动员因伤退役,做了清洁工,在窘迫的生活中迎来了08奥运。</p> <p> 象牙塔的《桃花源》:讲述一家人春游的故事,不同于陶渊明的“桃花源”,此处的桃花源世俗、平庸,但又带着一种乐观。</p> <p> 《SC3》中,社会批评主题的漫画几乎占了一半,题材涉及独生子女、高考、非典、奥运等。“独立漫画已经不像原先那么暴躁,同时也不会特意去迎合商业,把大量精力浪费在简单的娱乐上,我们喜欢更精练的作品,每一格画面都有精心的设计。”《SC3》主编胡晓江说。</p> <p> 80后漫画家为主体</p> <p> 评论家、策展人朱其说,“80后”担任创作主体的SC,更像是属于“80后”的连环画,“漫画在中国属于一种幻想性的社群文化,代表了新的成长文化,即从日常社会中体会社会政治。”</p> <p> 朱其评价,这一代人是中国近一百年来最有想象力的一代。最具代表性的是《SC3》中拉布的作品《XY的故事》:父母一代在商业大潮中忙于追逐财富,他们的孩子被关在家里长大,电视机和漫画占据了精神世界。孩子长大后,决定拯救中国漫画,而不是拯救中国。他去北京完成了失败的北漂后,回到家乡,开始和父母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p> <p> 另一则漫画54boy的《爸爸》,在父子关系的表达上非常大胆:一位生病住院的老父亲在床上用笔记本电脑看黄色网页,为此尿了床,他的儿子来访,为父亲换了床单,嘘寒问暖之后,父亲等儿子离开,又开始上网。朱其评价:“这则漫画代表当代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幕,既有全球化、高科技的生活工具,也有中国传统的伦理情感,以及中国人已经释放的本真的人性。” </p> <p> 这些热爱漫画的年轻人很理想主义</p> <p> SC的原则是接受任何作者投稿,由四名主要编辑审查。但即便录用,也没有一分钱稿费。SC的作者中不乏一些圈内的大牌:如香港新生代女漫画家门小雷,分量很重的香港另类漫画家智海,潮流设计天团“破壳”组合的金宁宁和司玮,号称“内地漫画第一人”的姚非拉。</p> <p> 四名主要编辑,胡晓江、烟囱、唐彦、张迅,一个是自由插画家,一个是画廊签约画家,后两个都是南艺的大学老师——第一本SC合集,就是唐彦主编并自费印刷,张迅协力出版的。同样,编辑们为SC工作也没有任何酬劳。</p> <p> SC,准确说,仅仅是一些热爱漫画的年轻人的共同理想。</p> <p> 譬如多西,他是绍兴乡村的小学语文老师,之前从未画过漫画,是胡晓江敏锐地发现了他的才华。多西为《SC3》创作了《再见孩子》和《大鸾记》,前者是地震后父母四处寻找孩子的悲剧,后者来源于民间传说,“我敢说因为他,将改变许多人对漫画的认识。”胡晓江断言。</p> <p> 譬如烟囱,他是中央美院国画系的科班生,因为爱画漫画,备受同学嘲笑,被看作是“不正经的事”,但他纯真拙朴、毫不做作的画风,却在SC成员的鼓励下,一路走来;</p> <p> 譬如23岁的Ssail,他是浙江理工大学动画系的研究生,本科读应用心理学,因为接触SC,才决定转行动漫,做自己喜欢做的事;</p> <p> 譬如光猪,他的漫画《步进互动机器人》是关于机器人代替人类谈恋爱的科学幻想,而他本人也是《新京报》新知版的记者,SC实现了他人生中的一个小小理想。</p> <p> “有些作品如果不在SC出版,国内根本没有一本漫画杂志会刊登,因此,SC的作品即便不那么完美,但重要的是给予了各种可能性一个机会,”在杭州生活的右意达说,“这些漫画家都挺不容易的,有很多并非美术专业出身,但他们身上都有理想主义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