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现代传媒> 正文
从《花木兰》看中美文化消费差异:北美看女权,中国看公主
发布时间:2019-07-12
来源: 言之有范

7月8日凌晨,迪士尼电影在新浪微博发布了《花木兰》真人电影的最新预告,引爆了中国网民的讨论热情,12小时内,微博热搜前十便有三支花木兰相关。然而,热度虽然爆了,但问题依旧存在。

《花木兰》预告火了。

7月8日凌晨,迪士尼电影在新浪微博发布了《花木兰》真人电影的最新预告,引爆了中国网民的讨论热情,12小时内,微博热搜前十便有三支花木兰相关,分别是1.#花木兰里没有木须龙#,5.#花木兰 福建土楼#,6.#刘亦菲妆容#,热度可见一斑。

在Instagram和YouTube,截至7月9日下午,《花木兰》预告片分别揽下了1095万和1396万的播放量,这个数据已经达到了此前公主系列《美女与野兽》和《阿拉丁》同期宣传数据的5倍以上。

这意味着,2020年3月上映的《花木兰》,的确已经具备了通吃中美两大票房市场的实力。

然而,热度虽然爆了,但问题依旧存在。由于处于截然不同的市场阶段,中美电影市场所需要的文化消费品截然不同:中国观众在意历史还原度和文化输出的民族自豪感,而北美观众则在意个体觉醒和第一个不依赖王子的公主所体现的女权。众口难调,需要在一部电影中同时平衡多种思想,考验着迪士尼的微操。

这一次,迪士尼能够成功吗?

迪士尼需要公主系列  

迪士尼需要公主系列这棵摇钱树来完成动画电影的真人化拍摄。

迪士尼对于动画电影真人化的探索,始于2010年的《爱丽丝梦游仙境》,这部电影不仅收获了10.25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还拿下了第85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艺术指导两项大奖,可谓名利双收。

之后,迪士尼陆续启动了动画电影的真人化,截至目前已上映14部,有亏有赚,分别是《爱丽丝梦游仙境》(10.25亿美元),《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7.11亿美元),《墨镜仙踪》(1.64亿美元),《沉睡魔咒》(7.58亿美元),《灰姑娘》(5.4亿美元),《奇幻森林》(9.66亿美元),《彼得的龙》(4亿美元),《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2.99亿美元),《美女与野兽》(12.63亿美元),《时间的皱折》(1.33亿美元),《胡桃夹子与四个王国》(1.74亿美元),《克里斯托弗·罗宾》(1.97亿美元),《小飞象》(3.51亿美元),《阿拉丁》(上映中,已破9亿美元)。

通过上述片单不难发现,大部分公主系列电影都能带来超额的利润回报,而儿童向电影则有相当比例票房不佳。

对于迪士尼而言,将经典动画改编为真人电影,既能够有效激活经典IP的活力,又能够充实旗下流媒体平台Disney+的片库,可谓一石二鸟。唯一的忧虑是,别亏太多钱。于是,在物质层面保障上述制片节奏不被打乱的重任,自然落到了摇钱树公主系列身上。

2020年3月上映的《花木兰》,作为一部中国题材的电影,自然被寄予了同步收割中美两大票房市场的重任。根据目前放出的演职人员名单和预告片来看,刘亦菲、甄子丹、巩俐、李连杰领衔主演的阵容极大照顾了中国票房的号召力;而在剧情改编上,弱化《木兰辞》所歌颂的儒家思想,强调女权和个性崛起的剧情,同样迎合了北美女性观众的爽点。

这不禁让人好奇,上述讨巧的设计,能够转化为《花木兰》票房的成功吗?

中美市场差异明显:北美看女权,中国看公主

中国故事,好莱坞制作的《花木兰》,的确具备成为新一届爆款的可能,但在上映之前,迪士尼还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做。首当其冲的便是,如何让《花木兰》不违和地做到一鱼两吃。

事实上,由于显著的文化差异,中美观众在消费同一款文化产品时,爽点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大多数中国家庭完成了贫困到小康再到富裕的物质提升,以致于许多平民家庭出生的青少年也在期待一个美轮美奂的公主梦,反映在互联网环境上,便是“小仙女”浪潮的兴起。中国观众,尤其是作为主要票仓人群的年轻女性群体,现阶段的需求仍是电影的造梦功能。对标北美市场,大概相当于八九十年代《风月俏佳人》的消费风潮。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另一面,是被撕裂的贫富差距,以及不断恶化的女性就业环境。事实上,我们当下的就业环境对于女性是相当不友善的:女员工因为怀孕被辞退的现象屡禁不止,前段时间被媒体曝出裁员的京东,首先开刀的也是处于适龄生育期的年轻女员工。在知乎,“如何看待女员工怀孕后被劝离职的事件?”和“如何看待女员工入职才 3 天就宣布怀孕,产假结束提出辞职?”两个问题下有超过1500个回答。

由于就业不平等的加剧,相比男性,她们更难实现物质积累,自然也更难通过事业完成当下流行讨论的“阶层跃升”。同时,消费主义的盛行,又将“有钱=成功”,“有钱就能为所欲为”的社会达尔文观点灌输给了她们,这大大加剧了女性群体的焦虑感:她们需要消费,渴望变得富有,希望下一代比自己活得好(阶层跃升),但这种希望的物质基础——就业平等偏偏正在被破坏,怎么办?

所以,女性会把大量的希望寄托于婚姻之上。这种逻辑的转移,恰恰是总裁类网文和漫画兴起的根本原因,这与公主需要被王子拯救的情节不谋而合。

相比较而言,北美市场已经度过这个阶段,更多的强调平权与政治正确。这点在刚刚立项的《小美人鱼》电影选择了黑人女演员Halle Bailey可见一斑。对于海外观众而言,《花木兰》除了是迪士尼首位亚裔公主之外,这部1998年的动画电影还因为带来了领先时代的女权思想而被西方观众铭记(首位不需要被男性拯救的迪士尼公主)。

表面上看,迪士尼需要调和中美两国观众的审美差异,其实需要平衡两种背道而驰的文化消费需求。

此外,中国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也对该片制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历史严谨性方面。从社交媒体舆论上来看,预告片放出之后,中国网友对其讨论不断,争议集中在“刘亦菲妆容”和“花木兰是福建人?”的讨论上。对于这部投资高达2.9亿美元,必须依靠中美两地双重成功才能盈利的电影来说,8个月的上映倒计时,并不算太长。

文章来源:“动漫经济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