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言之有范> 正文
“汉服热”:文化自觉下的顾影自怜?
发布时间:2019-05-05
来源: 言之有范

近期,第二届中国华服日成功举办,微博话题#汉服仙服分家#登上热搜等等关于汉服的热点事件频频出现。这些年来,汉服愈发成为我们身边常见的一道靓丽风景,而关于汉服的讨论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持续关注。“汉服热”缘何出现?复兴汉服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争议?汉服背后蕴含着又怎样的文化意义? 

一、“汉服热”缘何出现?

当下,在越来越多的公共场合里,我们能够见到不少以穿着汉服为潮流的年轻群体,他们在同龄人中显得与众不同而又个性十足。为了深入了解当下年轻人对于汉服的认识,我们随机采访了部分网友。

Kimi酱:

2015年暑假,我跟朋友们一起去日本旅行,当时朋友随行携带了两套汉服,于是我们就借机穿上出门逛街,在街头很多外国游客主动要求与我们合影,但不少人误认为我们穿着的是和服,这不禁让我们都有一点小失望,汉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应该被更多人所了解。

莉莉:

我的大学同学每天穿着汉服出门,是她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汉服。她现在开始经营汉服生意,并且网店的销售收入还十分可观。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宝宝也穿汉服。

猫的天空:

因为UP主而喜欢上汉服,从此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小希子: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关于中国妆束小组的新闻报道!那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在默默从事着复原中国传统服饰的工作,内心中对她们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自那之后也暗自下定决定要以实际行动参与到传统服饰的振兴中。

樱桃:

在我们学校经常可以见到一位日常穿着汉服的同学,她看起来特别漂亮,让我也不禁想要体验一下。

汉服最早是指汉朝的服饰,后又演变为汉民族的服饰及其礼仪制度。汉服不只是一件衣裳,而是包括衣、冠、发式、面饰、鞋、饰物等共同组合的整体的服饰系统。经过长期的传承与创新,汉服的服饰形制、色彩、礼仪制度最终在汉朝基本定型,这一时期的“汉服”也逐渐开始成为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

汉服曾遭到封建统治阶级抵制与禁止,但在民众一次又一次自发的复兴运动中,它始终没有走下历史舞台。自清朝后,汉服的发展遭遇了多次危机:清政府统治者曾严格禁止汉服,五四运动后全盘西化的政策再一次使得中国传统的服饰礼仪文化受到了巨大颠覆。新中国成立至今,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我们自身的文化精髓所在。在汉朝到清朝间近两千年的时间里,汉服的形制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但其背后的传统文化与礼仪制度却在不断传承中汇聚和凝练。

近年来,不同国家、地区间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愈发频繁,使得人们有机会对中西方两种文化形成更为客观的认识,不少国人也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魅力。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力度,以汉服为代表的高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文化符号正越来越多的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设计制作展现中华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装服饰。”在积极的倡导下,以80后、90后乃至00后为主的年轻群体开始将穿着汉服视为新的时尚,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汉服运动”正在蓄势待发。

二、争议下的“汉服复兴”

不可否认的是,“汉服热”正在进一步发酵,但汉服自身又面临着许多的争议。

一种看法认为,汉服已经中断了很多年,没有必要再拘泥于汉服的传统形制,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与改造。汉服作为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服饰,其类型多样(既有适合重大仪式和节庆穿着的宽袍大袖的礼服,也有紧身窄袖的居家常服),使用场合存在着一定的弹性空间。因此,对于汉服形制的使用不必过于拘泥于出土文物的原始状态,而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设计出更加适应于现代生活的服饰。同时,也让汉服不仅仅只是在节日、婚礼、重大仪式等场合穿着。

另一种看法认为,汉服的发展过程曾中断了几百年,许多珍贵的形制、材质、工艺也已经遗失,对于汉服的保护比创新利用更加紧迫,因此,在当下应该严格按照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来复原汉服。在汉服复兴过程中,应该首先积极倡导在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庆典、婚葬活动等场合穿着汉服,强化汉服作为民族传统服饰的地位,而不是一开始就大面积推动汉服在日产生活中的普及。在这方面其他国家也多是如此,例如日本、韩国、匈牙利等国家的民族服饰往往多在重大场合穿着。

三、争议之下,如何认识汉服文化?

《东华录》记载:“其定礼仪之大者,莫要与冠服。”服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不仅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关系紧密,更在历史演进中被给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汉服圈内部不断的争议之下,大众更加需要以理性、冷静的视角看待“汉服热”与汉服文化。

一方面,以汉服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服饰自身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说:“古代服饰是工艺美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考见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各兄弟民族间的相互影响。”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汉服的结构、造型、色彩、配件折射出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思考。例如,汉服在历代的变革更替中始终保持着“右衽”的设计传统,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这与中国讲求“以右为尊”的传统思想密不可分。此外,汉服的“交领”代表着人道与中正,而“圆袂”则代表着天命,无形中折射出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等思想,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体现。

另一方面,传统服饰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符号象征,对于传承民族文化精神与展示民族文化自信来说意义重大。著名民俗学者钟敬文先生在《民俗学概论》中说:“服装在中国社会中不仅是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往往同时还是一种政治符号,其中蕴含着很多象征性和意识形态的理念或其背景。”服饰及其礼仪制度的变化展示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政治情况,是一个民族生活风俗、宗教信仰、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的积淀,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在风云激荡的世界文化舞台上,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刻不容缓。汉服运动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正是由于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及折射出的文化自信。

无论是单纯追求汉服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外在之美,还是着迷于背后的文化底蕴,汉服如今对于许多年轻人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虽然在汉服圈内部仍然存在一些争议,但人们对于汉服未来能够健康发展的期盼是相同的。我们随机采访了部分网友,在他们眼中汉服如今的发展中存在着哪些问题?他们对未来又有着怎样的期待呢?

莉莉:

由于喜欢汉服,我翻阅过中国服装历史之类的书籍,对汉服的基础知识也比较感兴趣,比如上襦,对襟,马头裙等。现在很多材料不好的汉服只能穿一次,甚至会有人因为劣质的面料而过敏,希望汉服在生产过程中也能有更严格的质量把控!

樱桃:

我生活的城市经常有演出和活动,有时穿汉服就可以走进漫展自由行。希望社会可以加大对汉服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增加宣传渠道,也希望在圈子内少一些阶层划分!

Kimi酱:

我会因为汉服去了解历史,去看当时的诗词和话本,也会去研究自己的服饰穿搭和历史有没有出入。汉服也许不能充当日常生活中服饰的主角,但它传递的是一种民族情怀以及传统文化的精华,希望汉服能在未来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之中。

作为一种承载传统、文化、审美多元因素的服饰,许多年轻人对于未来汉服的复兴有着充分的自信和坚定的信念。实际上,许多国家在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及传承方面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例如穿和服、朝鲜服已经成为了去日本、韩国旅游的重要环节,这样以文旅融合为契机,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的思路对于传承、发扬汉服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随着近年来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不同国家、民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加。独具特色的传统服饰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展现自身文化底蕴,更有助于引导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以更加理性的目光看待东西方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在找寻本民族的文化基因过程中,既不骄傲自大,也不过分谦卑。在感叹汉服深厚的历史积淀所产生的强大文化魅力的同时,也期冀承载传统文化内核的汉服在其外在形制方面进行适当地创新与保留,更好地发挥其提升民族凝聚力与文化认同感的作用。

参考文献:

汪志娟: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觉: 汉服运动兴起与发展[J],商业文化,2016(2),137-138.

李贝:“汉服热”背后的文化思考[J],天中学刊,2015(8),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