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言之有范> 正文
历史文化名城:“香饽饽”何以成为“烫手山芋”?
发布时间:2019-04-18
来源: 言之有范

北京时间16日凌晨,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造成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这次事故堪称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损失,令人惋惜。就在前不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就发文通报批评山东聊城、山西大同、河南洛阳、陕西韩城、黑龙江哈尔滨五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保护不力,导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遗存遭到严重破坏,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我们不禁思考,历史文化名城在进行旅游开发,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与遗产保护并行不悖?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进程中,文旅开发又如何有效开展?

历史文化名城“病入膏肓”?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发展历史中,缔造了为数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它们或是千年古都,或是历史上的文化中心、经济中心、军事重镇,积淀了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印记,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历史文化名城”不只是一个荣誉头衔,其更是我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物保护机制。1982年,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公布,标志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正式进入国家行政管理之列。时至今日,我国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系统保护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这期间,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在实践和理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条件

但同时,当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弊端。本次被通报批评的五座城市,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古城内大拆大建、大搞房地产开发;古城或历史文化街区内大拆大建、拆真建假;破坏古城山水环境格局;搬空历史文化街区居民后长期闲置等问题。究其根源,历史文化的流失是主因,以致于历史文化名城陷入有“名”无“史”的尴尬境地。

目前我国有历史文化名城134座,除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等少数案例之外,能够兼顾完整性、原真性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屈指可数。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古迹和文化遗存是各地的共识,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不少地方还是在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上有所失衡。 

一方面是保护不当。其一,消极保护、简单隔离,不能进行技术性维护,使得遗迹遭到严重破坏,历史和传统文化失去载体。这样“粗放式”的维护和修缮,一旦前期的评估考察有失严谨,建筑、文物等历史遗存的遗产价值都将付之一炬。其二,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不少地区借“修缮”之名,行拆建之实,不但不能对历史古迹进行原样原修,甚至还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拆除大量老的街区,进行新建、扩建活动,“以假换真”的仿古建筑拔地而起,乃至房地产化,不但损害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使得古城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

另一方面则是过度保护。一些地方不能准确评估历史文化名城的环境承载能力,即便是有条件进行旅游开发的古城和文化街区也处于封闭状态。甚至为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搬空原住居民,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秩序,过后却又不能妥善安置规划。

此外,开发过程中,千城一面的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重视。对于绝大多数历史文化古城而言,旅游业的经济带动作用十分明显,然而“无特色开发”却成为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通病。古城、古镇长着同一张“网红脸”,不论去到哪个古城,总少不了酒吧一条街、美食一条街、书画一条街,售卖的物品往往大同小异,具有地方特色的差异化展陈往往匮乏。一个经典的案例是歌曲《成都》蹿红后,不论走在哪个城市的古城古镇街道上,外放音响里都传来这首民谣的旋律。这样缺乏地域特色文化的展陈和不恰当的现代文化融入,极大地损害了古城的人文气息和意境风貌。

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对于历史文化名城而言,保护和开发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历史文化名城如何生机长绽?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开发就好比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只有“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将保护和开发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更好的回答好“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延续”这一历史性的问题。倘若过分注重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忽视城内原住民追求更好生活水平的生存需求,本末倒置,那么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何在?倘若盲目开发历史文化名城,追求GDP和所谓的“政绩”,则是对文化遗存的不尊重,也是对子孙后代的极度不负责任。

因此,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要平衡好保护和开发两个方面,把握好度。分开来看,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该基于文化本真、产业兴旺、生态和谐三个原则;而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则应该更加注重文脉传承的可持续性、民俗风貌上的协调性、业态融合上的系统性。

1

旅游嫁接,助力古城整体发展

古城西安

以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为例。西安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观光。据统计,西安市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2019年清明小长假,西安共接待游客464.81万人次,同比增长22.16%,旅游业总收入18.87亿元,同比增长27.34%。巷艺数据统计显示,清明小长假期间,游览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比例达到42.91%。通过抓取西安市各大景区清明假期网民讨论热度及群聚话题分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景区网络热度29897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大雁塔大慈恩寺景区(热度21034)和城墙·碑林景区(热度20772)。由此可见,旅游对古城发展的带动作用在进一步提升。

历史文化名城集物质资源、人文资源于一体,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相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游客旅游的核心诉求是体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元素,体验以前不曾经历过的感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性开发,重点不仅是古城原有空间的修补重建,更是历史记忆的重塑和古城文化的重新呈现。而塑造好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旅游空间,首先要基于整体性规划,统筹保护好历史街区、民居古建、城墙遗迹、历史遗迹等,维持古城现存格局、保存历史痕迹,更清晰、更真实地呈现古城历史风貌。

同时,也不能忽视空间载体与文化内涵的有机融合,将“走马观花”式地浅层观看游览向古城文化深度体验转变,用多元化、年轻化、创新化的呈现方式提升古城的文化内涵、丰富旅游感官体验。作为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平遥古城吸引游客的地方除了古朴厚重的古城建筑外,还有集平遥传统技艺和古城票号文化、金融文化、镖局文化等文化形态于一体的演出项目——《又见平遥》。借助旅游演出,注入特色文化符号,为全世界游客打开一扇了解古城风貌、风俗、风情的文化窗口。透过平遥古城这一微小视角,见微知著,怎样让在地的历史文化名城既反映出历史文脉又展现出多元创意,进而带动文化旅游的发展,将会更加考验我们的智慧。

2

创意营造,重塑古城味道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直接面向的是其自身所覆盖的物理空间,但同时它又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空间,是文化记忆和精神遗产的载体,包含着“人”的现有活动方式和“人”的固定居住状态两方面的内容,是活态的文化价值和有温度的生活图景的体现,因此应该将文化创意思维植入古城原有生活空间之中。

日本奈良

在展现活态的文化价值上,将古城所传承的非遗技艺等融入古城原有空间之中是国外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有益经验。日本奈良以保存有大量唐代风格建筑而被国人所熟知,对于奈良城的古建保护开发始终遵循着“外旧内新”的原则。具体而言,就是在保留古建筑原有外观的同时,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固,并对其内部进行适当的翻修。内部翻修也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在最大限度上保留原有内部结构,并结合时代特点进行灵活地设计改造。游客步行走在奈良城幽幽小道上,放眼望去两边都是具有传统特色的低矮筑墙、木制建筑,但进入之后便会发现里面其实“别有洞天”,既有售卖奈良笔、奈良墨、奈良团扇等古色古香物品的非遗店铺,也有安静质朴的创意书店。

构造有温度的生活场景,关键是要留住原住民,将居民从古城发展变化的“旁观者”转变为古城建设的“参与者”。法国尼斯老城核心区由于建筑密度大、旅游业对居住生活的干扰等问题,导致部分原住人口流失,城市发展活力锐减。针对这一状况,城市规划者将尼斯老城重新定义为以居住为主的生活之城,适当兼顾商业发展。在不改变老城区结构、不阻挡游客合理游览的前提条件下,采取包括建设地下通道空间、优化步行街区景观和改善卫生状况、补助居民个人修缮等措施,恢复了老城以生活居住为主要功能的特点,提升了老城的居民活力。

对古城内部空间进行创意营造,既尊重了当地原住民的生活状态,最大程度上降低古城开发对其原有生活的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古城的现代感、活力感,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增加区域的经济效益。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性开发,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规划统筹,还需要企业、市民等多个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决定”的现代治理路径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更好地激发历史文化名城的内生动力。

参考来源:

齐骥,《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重构与更新发展》

胡笳,《法国尼斯老城历史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分析》

黄河新闻网,《平遥县将打造超级动漫文化IP助推古城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