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言之有范> 正文
五大视角下,看十八大至十九大文化产业硕果
发布时间:2017-10-11
来源: 言之有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建设成就斐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均等化程度稳步提高;文化体制改革勇立潮头,破浪前行,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极大地激发了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文化立法进程加快,为蓬勃发展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保驾护航。文化建设已成为延续民族文脉、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凝聚中国梦伟大力量的动力之源。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本文将从五大视角,回顾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领域的重要发展成果。

一、文化产业立法步伐加快

2016年,我国电影银幕数共计41179块,居世界第一位;总票房达457亿元,较2012年增长167.6%,国产影片市场份额达58.3%;电影海外票房收入38.25亿元,是2012年的3.6倍。但在电影产业生机活力的背后,仍存在着精品难得、产权保护、虚假票房等痛点,电影产业运作的良性机制亟待建立。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历经30年,中国电影产业终于迎来一部规范市场秩序、约束市场乱象、监管市场环境的上位法律。它确立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等改革政策的法制化基调,划清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旨在引导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电影市场环境,塑造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的双赢格局。在我国由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拐点之际,《电影产业促进法》无疑对生产佳作精品、释放产业动能、增强国际影响力有着重大意义。

《电影产业促进法》不仅是电影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也开启了文化产业有法可依的新时代。201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法律明确了政府的主体责任,规范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设施建设与管理、服务与产品提供、公共文化财政投入与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明确了标准化、均等化的原则,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使之真正成为我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法律支撑,各级政府推进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律依据,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法律保障。

从行政命令到法律法规,文化立法之局面已经打开。《公共图书馆法》《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文化产业促进法》《著作权法》等法律已在起草制订中。文化产业法律不仅要有法可依,还需要法律落地,良法善治,方能走得更稳更远。

二、文化领域政策成果突出

公共文化服务层面

2014年文化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等试点工作的通知》,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在政策引导下,各地区都加大了公共文化投入。2016年,我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917亿元,比2012年增长40.6%,基本公共文化设施逐渐完善。2016年,全国共有群众文化机构44497个,全国群众文化机构开展活动184万次,比2012年增长52%;公共图书馆3153个,比2012年增长2.5%,博物馆4109个,比2012年增长33.9%。

2015年文化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建设中。此后上海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无锡高新区图书馆开始通过招标形式委托专业的社会企业或社会组织进行运营管理。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国到地方、从城镇到乡村、从整体布局到试点建设,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日渐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逐步提高,公共文化建设模式正走向多元。

小微企业与双创层面

截至2017年7月,中国小微企业名录收录的小微企业已达7328.1万户。小微企业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14年,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扶持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环境、金融服务、财税支持公共服务等方面做了整体部署。2013年至2014年,财政部先后发布了三份关于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的通知,切实给予成长中的文化小微企业以财税支持。

2015年3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应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2015年4月,财政部、工信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支持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到“十三五”末,建设300个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推动地方培育和建设3000个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形成智慧化、生态化、平台化的双创生态系统。

文化金融与文化贸易层面

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2014年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开拓文化金融市场。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3713亿元,比2012年增长115.5%。投资主体愈发多元,社会资本进入步伐加快。而针对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复杂性,2016年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印发了《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明确细分各文化行业不同类型无形资产的范围和特征,注重对评估实践的指导,具有可操作性。

文化领域金融体系的完善也助推了文化贸易的层层推进。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以拓展我国文化发展空间、提高对外贸易发展质量。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发布,特别提出积极推动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教育等承载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文化服务出口,大力促进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型文化服务出口,加强中医药、体育、餐饮等特色服务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层面

十八大以来,互联网与产业融合成为时代诉求。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发展迅猛,2015年实现增加值2858亿元,比2013年增加1055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5%,比2013年提高了2.3%。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促进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三网融合推广方案》,推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互联网的发展也助推了新兴业态持续涌现,2016年国务院专门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把战略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数字创意产业首次被纳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文化艺术与创意设计层面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15年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建设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等主要意见,指导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内容生产的核心,在文化产业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后,创意设计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了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融合的进程,推动文化创新生态体系的形成。

文化消费与文化旅游层面

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2016年,全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800元,比2013年增长38.7%。消费升级也将引领相关产业拓展未来发展空间。2016年,文化部、财政部出台《关于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一批试点城市以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作用,形成可持续和可复制推广的促进文化消费模式。

近年来,文化旅游也成为了居民文化消费的常态。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对创新文化旅游、打造专业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推进旅游业创新驱动、协调推进、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共建共享。

三、文化产业经济贡献斐然

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0254亿元,比2012年增长67.4%,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5.4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3.48%提高到2016年的4.07%,增加了0.6个百分点,占比呈逐年提高的态势,文化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的做出了突出贡献。

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出台后,我国文化贸易迈上新台阶。2016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885亿美元,占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4%,比2012年提高0.1个百分点,文化产品贸易顺差为688亿美元。2016年,文化部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上,出台了《“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我国与沿线国家开展交流的机制化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49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5.4%,占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的16.8%,比2012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达到126亿美元,同比增长21.6%。

四、传统文化在继承创新中弘扬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后,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出“弘扬传统文化”这个重要命题。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2015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在新时代的潮流中传统文化不能被忽视、被湮没,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核都能和现代的新媒介、新技术相融合。近年来,传统文化关注度的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助推了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弘扬。

在影视综艺节目方面,国内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影视综艺已经开始从单纯的生硬搬用过渡到以挖掘传统文化内核来拓展节目形式的阶段。近两年火热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节目的高人气印证了传统文化在现代也可以成为一股潮流。而一些从事传统文艺的工作者也从“旧台”转至“新台”,开始借用新媒介来弘扬传统文化,京剧演员王佩瑜先后参加了《朗读者》《跨界歌王2》等节目,希望以年轻人的方式来推广京剧,不仅收获了一众90后粉丝,更以通俗、流行的方式传递了京剧的传统之美。此外,《大鱼海棠》《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这类以中国传统元素和人物为题材的动画电影的成功也表明,在展现中华文化、实现创新传承的路上,我们正在越走越好。

在文化创意设计方面,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创意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屡屡成为热门IP,仅2016年就为故宫带来近10亿元收入,9170种文创产品将历史人物典故融到现代生活中,可爱好玩的形象和设计让人爱不释手。故宫在人们眼中已经不仅仅是肃穆庄重的旅游景点,也是生动活泼、可爱亲切的所在。传统文化因为有了创意的注入而显得更有温度。

在文化古籍方面,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国家古籍保护工程、中华文化典籍整理编纂出版被条分缕析地写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抓手。2016年,“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和“中华古籍资源库”也正式向社会发布,服务于大众阅览和学术研究。传统文化从被束之高阁到走向大众,走得虽然漫长,但却掷地有声。

五、文化“走出去”更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大幅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形势向好,2013-2015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均保持一千亿美元以上的规模,文化产品贸易连续实现顺差,2016年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1142.1亿美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直接投资达39.2亿美元。此外,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优化调整趋势,文化内容、核心技术和标准出口比例大幅提高。2016年,影视、动漫、网游等新兴文化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5%,版权输出达到1万种。

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更广阔的世界市场,中国紧抓世界潮流,努力打造文化精品;在与各国的交流中,文化先行,展示友好包容的中国形象。文学领域,继莫言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刘慈欣、郝景芳、曹文轩接连折桂国际文学大奖,这表明中国文学正成为世界文学越来越重要的创造性力量。此外,中国的网络文学在国外也越来越受欢迎,版权输出已从最初的东南亚发展到目前的日韩、欧美等20多个国家。此外,传统戏剧近年来也频频走出国门,唱响国际舞台。

2015年,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登上了纽约林肯中心的舞台,演出全本京剧《白蛇传》《锁麟囊》,场场爆满。2016年,国家京剧院的实验京剧《浮士德》在意大利巡演时大受欢迎。与此同时,影视领域也有大量佳作出现,电影《天将雄狮》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步热映,《拆弹专家》《非凡任务》等电影也相继在海外发行,2016年中国电影海外销售收入达38.26亿元,连续四年实现快速增长。综艺节目《全能星战》将节目模式卖给以色列,英国国际传媒集团ITV从中国灿星制作订购了《中国好歌曲》,负责其国际发行权和英国播出权。影视作品在海外渐入佳境,不仅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也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了中国的大国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