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信息服务> 正文
2017年中盘点|承载“大千世界”的产业, 如何开启知识传递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7-07-21
来源: 言之有范

2017年7月11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在第七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发布了《2016-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为5720.85亿元,比2015年增长29.9%;数字出版产业的累积用户规模达16.73亿人。在我国出版产业收入与用户增长的同时,国家也为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7月12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全国出版工作会议,提出推动我国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战略思路,出版产业在技术变革、机制调整、业态创新等新背景下蓄势待发。

一、2017年出版产业新景象

1.出版产业政策力度系统化

2017年5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对新闻出版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取得的各项成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推广在中央文化企业范围内实施的技术装备改造项目、专业领域内容资源库建设项目、投送平台建设项目,以及在全行业范围内实施的MPR国家标准应用示范项目、CNONIX国家标准应用示范项目、知识服务模式试点项目;提出要运用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中华字库工程等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等成果,进一步提升新闻出版业的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

2.大数据重塑出版产业业态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3D制造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出版业,以新技术改造的传统出版业与电子出版、网络出版、数字出版、融合出版等新兴出版业态深度融合、互补发展,引领了整个社会的出版生产方式、流通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大数据的出现,从思维模式到技术模式上颠覆了出版产业的发展。第一,大数据改变了出版形态和生产流程,大数据支持了出版云,聚合了出版的优势资源,成为作品的源头;第二,大数据还汇集了各个知识门类的内容,为出版选题的策划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第三,大数据重构了出版生产和流通的链条,使作者和读者在同一过程进行生产和消费;第四,大数据拥有庞大的读者消费信息,能够对市场前景提供判断,指引对象化、个性化出版;第五,大数据为版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能够有效维护著作权人、编辑人、出版人和消费者利益。

3.网络文学内容创作主流化

新闻出版总局下发《关于开展2017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的通知》,我国网络文学主流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现实主义题材进一步增多。2017年6月,广电总局公布《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明确对从事网络文学原创、提供网络文学阅读平台的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进行社会效益评估和考核。像《欢乐颂》《翻译官》等都是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家加入到各种社会组织中,多个省市作协和行业作协相继成立网络文学组织,标志网络文学作家和网络文学作品正在获得社会各界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当前,网络文学作品IP资源与运营已成为网络文学行业的重要商业模式。同时,我国网络文学也在逐步“走出去”,逐渐成为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形态。

4.数字教育出版取得显著突破

出版业在教育领域的融合发展渐趋深入,出版单位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核心,以技术和平台数据为支撑,以数字产品为发力点,构筑完整的数字教育生态闭环。比如:MOOCs、在线教育、翻转课堂、SPOCs、数字教材、电子书包、微客等教学教育的服务模式与产品不断涌现,以及直播在数字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它们不仅拓展了在线教育的应用场景和模式,还使传统教育出版单位也逐步推出新型出版产品。当前,腾讯、阿里巴巴、网易等大型互联网企业也在布局数字教育产业。数字教育出版正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线培训等教育出版方面垂直细分并不断创新。 5.有声读物成为数字阅读新的增长点

当前,国内已经先后出现200多个带有听书功能的移动平台,喜马拉雅、蜻蜓、懒人听书等听书平台正在兴起,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形成。2017年有声平台纷纷加强与出版机构的合作,加大在有声书领域的布局,有声读物为很多内容创业者及团队提供了机遇,垂直细分领域的内容成为有声读物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有声读物有望成为知识服务的一种新模式,同时有声读物也成为IP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网络文学、电视剧、网剧等内容转化为有声读物已经非常普遍。

二、出版产业发展新趋势

1.国家重点引导转型升级

根据《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将重点从五个方面继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即:第一,优化软硬件装备。加强行业转型升级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制定并完善数字化转型升级标准体系,搭建行业级技术服务平台;第二,开展数据共享与应用。实现内容供应的运营模式向数据驱动转变,加强行业级数据管理服务机构建设,建立数据汇聚、共享、交换和应用的科学机制。第三,探索知识服务模式。加强国家级知识服务机构建设,推动国家知识服务平台及知识资源数据库库群建设。第四,持续开展创新。新闻出版企业要积极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创新项目,应用新技术、提出新标准,丰富产品形态、创新服务模式。第五,加快人才培养。倡导高等院校加强数字出版及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加快培养数字出版基础人才,扩大数字出版人才储备池。

2.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

2017年7月12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全国出版工作会议时强调,要加快出版走出去,突出走出去重点,完善走出去方式,强化走出去效果,增强出版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我国的出版产业还承担着传播主旋律、传承传统文明、教育人民群众、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如何坚持内容第一,又能彰显主流思想价值,还要坚持原创出版,提高出版质量,推出更多的优秀出版物成为未来的重要工作。出版产业也面临着深化改革的机遇,如何完善体现文化特点的现代出版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突出出版主业的发展模式和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办法,成为当今出版产业的一个难点与重点。同时,出版产业也要融合发展,推动出版内容数字化升级,形成一批融合出版“龙头”企业,为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夯实力量。

3.提升服务能力扩大国内外市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出版产业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一是要深化大众服务,与全国兴起的“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联系起来,参与支持、提供服务,让图书进入千家万户。二是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已经生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法》《公共图书馆法》都把向公民提供图书产品作为法定的责任。各级各类的公共图书馆布局、扩容、采购、借阅都会空前活跃,馆配需求必将扩大图书市场。三是参与少儿和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培训用书基础市场的建设,使之长期稳定增长。四是占领在线阅读、电子阅读、移动阅读推出的出版内容源头市场。五是积极走入国际出版市场,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下,为中国出版合作打开的新天地中有所作为。

4.人工智能创新出版方式

语音录入、机器协助校稿、机器写作,增强用户交互体验等,很多智能机器人正在出版行业得到应用与推广。比如,在内容生产阶段,人工智能能够协助作家进行资料分析与用户研究,协助作者进行创作,甚至进行机器创作。在内容传播阶段,人工智能能够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与解决方案。在内容消费阶段,以业务为载体,人工智能融合全息投影、语音阅读、人工智能体验等技术,全面提升阅读展现形式和内容呈现模式。在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也将加速进入新闻出版行业,在发行、印刷物流、数据加工、数字阅读、数字教育等领域得以应用。

5.学术期刊集群化向纵深发展

学术期刊集群通过搭建学术期刊资源服务平台,各学术期刊的资源、平台、人才、运营等方面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的新方式。推动学术出版发展已被纳入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也作为重要的工程之一。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已经成为增强实力、推动转型、提升品牌的重要途径,成为学术期刊发展的重要趋势,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从综合性全领域海量平台向同一垂直领域专业平台转变。

6.知识付费渐趋成熟

互联网迎来了内容创业风潮,付费社区、音频问答、在线课程等知识付费产品表现突出。知识付费的兴起,一方面是内容创业者对知识变现模式的探索,另一方面是用户对互联网信息获得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人们更加注重知识对自身需求的实际满足。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对获取知识已经从大而全转向细而精。专业化细分领域的知识付费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获取权威答案、经验指导和专家见解已经成为用户为知识付费最重要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