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现代传媒> 正文
青春片依旧大热 为何观众还是吐槽能量满格
发布时间:2016-06-13
来源: 杭州日报




第十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已于11日正式开幕,在这几年中国电影每年票房以30%速度增长的“大阳线”下,这一届的电影节从开幕的第二天就显得“火很旺”,各种类型电影都希望借由这个平台宣传抓取眼球。

在这其中,近几年风生水起的青春片成为了主力军。本届电影节上,《夏天十九岁的肖像》《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泡沫之夏》等电影将扛起这个夏天青年观影人群的观影热点。

在青春片以偶像策略疯狂掠夺票房的当下,观众对国产青春片依然是吐槽能量满格,剧情老套、改编离谱、演员“大龄化”、拍摄MV化都成为了诟病的原因。在市场与口碑之间,青春片怎么才能真得火起来?

青春片从题材到“卡司”,越来越猛

前几年的《致青春》掀起的青春片热一路烧到现在都没有败火,原因很大程度在于,青春片贩卖的不只是题材还有“情怀”。对于不同年龄层的观众来说,年轻群体可以找到里面偶像的存在意义,中年群体可以重温当年的青春岁月。

据统计,2015年的平均观影年龄比2014年下降了0.6岁,随着当下电影观众人群的越来越年轻化,青春片的题材也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往2000年后以及当下时间段蔓延。即将于7月8日上映的《夏天十九岁的肖像》,虽然作品改编自日本著名推理大师岛田庄司的作品,但时空架构放到了当下。《致青春》的原作者辛夷坞拿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原来你还在这里》改编成了电影,也在7月8日上映,说的是千年前后的校园故事。

除了题材新颖,国产青春片在选角上越发的年轻时尚化,像吴亦凡、黄子韬、罗仲谦这样很符合当下女性观众审美的演员,成了青春题材电影的必备。像吴亦凡,去年一年拍了六部电影,其中就有三部都属于青春片,且都将在下半年扎堆上映——这不仅是粉丝的选择,也是资本的力量。

即便不能在主演上做到夺人眼球,也用刘亦菲、梁咏琪这些很多中年观众眼中的“青春”来扩大影片的受众人群。可以说,为了赚一张50元的电影票钱,每一家片方都用尽了花招。

这么努力,观众为啥还是不满意?

即便用尽了招数,但现在的观众还是不太愿意买单,他们的口味已经越来越刁了,不再像最早《致青春》时那么好骗了。

国产青春片在题材上显然有很大限制,这不仅有国情政策下的硬杠杠,还有热钱涌入后对于题材的合并同类项——“长大后的男主角回忆起如何开始又错过一场初恋,故事最后两人又在成年重逢”,这样的故事卖钱赚眼泪,就各种上马,校园青春小说作家的各种成名不成名的作品都被挖出来,然后三个月就能拍完。

这种做法不止是对优秀资源的消耗,同样也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今年上半年的几部青春片票房都不如预期好。现在宣传公司宣传这类题材时,必须不停地强调“没有车祸没有堕胎”甚至“没有接吻”。这足以显示出观众对“新”青春片的需求旺盛。

国产青春片的另一问题是演员选择胆子太小,尝试用新演员的步子总不敢迈得特别大。反观台湾青春电影,无论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还是《我的少女时代》,尽管有很多老面孔,但都有一炮走红的新人。国产青春片用的还都是保险牌,偶有新人露脸,也都是先通过网剧、连续剧获得一定人气积累,这原因自然是碍于资本的阻力。

当然,不少青春电影主角的“大龄化”(被粉丝吐槽30岁演高中生),以及《小时代》之后青春电影普遍追求的MV质感、柔光拍摄、仰45度角拍摄也成为观众不满意的诸多原因。未来,中国青春片想在票房之外形成独特的类型电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