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活动播报> 正文
西泠印社:回望百廿风华 薪火永续延绵
发布时间:2023-11-13
来源: 杭州日报

庆祝西泠印社建社120年系列展正在举办中,包括在浙江展览馆举办的西泠印社百廿成果汇报展、社员作品展、社藏捐赠菁华展(2019-2023)以及在杭州画院举办的2023海内外印社联展和在浙江美术馆举办的君匋艺术院藏“丛翠堂四家名印展”等。图为观众在观展。记者 李忠 摄

今日西泠印社内景。 记者 李忠 摄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几千年岁月磨砺和积淀塑造了属于杭州的典型文化模式——精致、优雅、高深,但却不失平实、自然的趣味。拥有百廿历史的西泠印社,正是具备着这种文化特质的艺术团体。

西泠印社,目前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艺术团体,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社”。该社创立于1904年,这一年,有志于传承印学的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叶为铭、吴隐四人在孤山数峰阁旁买地筑室,开始聚资营建印社,因结社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取名“西泠印社”。自1904年建社至今的120年里,先后有7位社长,每一位姓名都如雷贯耳: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

抗日战争期间,身处乱世的西泠印社社员辗转流徙,文人雅聚场景销声匿迹。在民族灾难日益深重之时,西泠印社人以文人特有的方式,作诗书画印以言志,或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印稿、印章,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表现出崇高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在西泠印社社史上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期的恢复、筹备阶段,西泠印社逐渐走出阴霾,恢复生机;改革开放后,西泠印社全面恢复发展;进入21世纪,西泠印社在百年华诞时确立了建设“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的宏伟发展目标;2008年,西泠印社提出“重振金石学”的理念,经过十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又进一步提出“大印学”的学术概念,为西泠印社的学术发展指明了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鉴往以知来,循道以致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泠印社坚持秉承“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宗旨,以时代为契机,集聚多方资源,扩大参与平台,推进合作互动,实现了印社文化事业和品牌影响力的整体跃升。

百廿回望,薪火永传。新时代,西泠印社将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传承西泠精神

打造西泠品牌

文者,贯道之器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作为闻名海内外的金石篆刻专业学术团体,西泠印社坚定文化自信,不仅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气,更是印社持续百廿发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在传承西泠文脉与西泠精神的同时,西泠印社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篆刻艺术相结合,吸引相关专家学者,在国内外积极举办大型篆刻书法主题展览及配套活动,努力打造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擦亮西泠品牌。

除此之外,西泠印社每年还会举办百余场书法篆刻主题展、社员展、藏品展等展览活动,并形成了孤山特色主题展和“百年西泠”“孤山证印”“雅谊铁笔”“美德嘉行”等不同的题材、内容与形式的活动品牌,共同构成西泠印社展览的品牌魅力与品牌价值;春秋雅集作为西泠印社传统文人雅集形式,逐渐确立起独属于西泠印社的文化品牌活动。春秋雅集遵循立社宗旨,进一步增强文化实力、打造文化高地,既坚守精英学术品位,又兼顾群众文化需求,为社会公众创造更多丰富美好的文化产品。今天,每个人都可以在这座殿堂“登堂入室”,一窥文明堂奥。

紧扣时代脉搏

承担社会责任

艺术当随时代。西泠印社在文化的轴线上,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在精神的维度中,把握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核心价值,与时代同频共振,承担文化使命。先后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国家版本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合作,组织篆刻艺术家创作出36件融合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传统技艺与时代主题相结合的篆刻作品;完成“重要窗口主题篆刻项目”,为国家版本馆北京总馆、杭州分馆创作篆刻印章;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探索金石篆刻传承新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转换新模式;积极参与到杭州亚运会的各项展演活动中。

此外,中国印学博物馆组织发起“印之爱”篆刻艺术宣教活动,以服务中西部地区为主的“西泠公益行”活动,汇聚成为新时代重大主题艺术创作与参与时代建设的生动实践。

突破传统格局

提升学术品质

文化塑造城市的精神,是凝聚人心的根与魂。西泠印社强文化自信、怀历史定力,顺时代潮流、见海阔天高。

这是宏阔的文化视野。西泠印社致力于打造学术精品,秉承着“学术领先,人才立社,汇融光大,创新发展”的社团工作思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开展学术研讨与学术展览,艺术创作繁荣活跃,学术研究稳步深入,在科研、社刊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果。近年来,印社所提倡的“大印学”理念,引领印学新突破。与传统印学相比,“大印学”在包含传统印学基础上,更强调两个新的支柱概念:“学科交叉”“文明交融”。关注未来的印学发展,持有开放性视野,海纳百川,包容所有,但同时又有西泠印社自己的专业边界与主见。

这是复兴的文化气象。《西泠艺丛》作为西泠印社艺术、学术格局的构成部分,以印学为中心、以印社为依托,建立起学术研究交流的平台,向海内外金石书画家及爱好者持续传递优秀学术成果和最新业界动态。近年来,西泠印社举办了诸多大型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与高质量展览,通过多学科综合互动,促进印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研究成果共享交流,推动印学研究深入开展。经过多年金石研究,西泠印社社员相关项目曾先后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受到学术领域的高度关注。

推动非遗传薪

开展公益活动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文明如潮,浩荡弦歌。当文化根本性意义伴随历史前行而越发彰显,怎么传承,如何光大?

“篆刻”非遗作为西泠印社文化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都被融入展览、学术研究等领域。近年来,西泠印社推动非遗传薪,融入当代生活。组建西泠篆刻书画院,加强篆刻艺术人才储备,为印社人才队伍梯队注入了新鲜血液。除此之外,和谐、幸福的社会离不开慈善公益,西泠印社还借助非遗开展“印之爱”篆刻艺术宣教活动、推出以服务中西部地区为主的“西泠公益行”活动,将篆刻这一传统艺术活化利用,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焕发出新的文化活力。

在持续推进篆刻非遗推广普及方面,西泠印社以中国印学博物馆与孤山社址为平台,参与接待联合国亚太地区非遗专家、驻沪高级外交官员等多批国际友人来访交流,举行各类艺术体验和文化交流活动,充实非遗保护。

在人才培养、传承薪火方面,以书画篆刻院为平台,西泠印社开设多个名家工作室,组织十余场青年社员专题培训,满足书画篆刻艺术多元化发展需求,加强篆刻艺术人才储备。

拓展对外合作

增进文化交流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极大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时代内涵、世界意义,让中华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的交融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多年来,随着西泠印社国际知名度的日益提升,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呈现从积极“走出去”到主动“引进来”的新趋势。中国印学博物馆与孤山社址每年接待多批国际友人来访交流,接受外籍名誉社员捐赠并举办展览,举行各类艺术体验和文化交流活动,吸引更多国际文化组织和机构与西泠印社开展合作。建社120年以来,西泠印社除在孤山社址、中国印学博物馆、西泠印社美术馆等所属单位举办展览外,还积极推进与全国各地的文化单位、机构合作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活动。除此之外,西泠印社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支持中国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决策部署,稳步推进西泠学堂海外文化传播。2017年,“西泠学堂”正式在中国香港创办,并持续开展各项篆刻艺术教学传播活动,标志着西泠印社“走出去”战略迈出坚实的一步。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度、广度和力度,西泠印社还精心规划和启动“百年西泠·中国印”海外系列展,先后走进美国、马来西亚、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荷兰、斯里兰卡、澳大利亚、匈牙利等,规模影响不断扩大,为印社多元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了新格局。

保护文化资源

助力文物管理与保藏

斯文在兹!

著名篆刻书画家、西泠印社前副社长钱君匋曾这样高度评价西泠印社藏品:“一个民间学术社团,在百年里历经坎坷尚能收藏如此丰富,实非易事,真不知该如何感谢曾为收集、珍藏这些作品而付出千辛万苦的历代先贤,尤其是西泠印社历代同仁。”西泠印社的文物资源丰富,多年来,该社多措并举,不断加强落实文物安全保护责任、不断筑牢文物安全防线。西泠印社社委会文物管理处自成立以来即以文物保护为基本职责,积极发挥管理优势,拓展优质文化资源,在文化推广、文物保护、创新发展、传播交流、学术研究等领域协同推进,助力西泠印社文物管理与保藏工作平稳运行。

西泠印社文物管理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不可移动文物不断修缮维护,可移动文物系列收藏品种不断拓展。2021年,西泠印社启动了为期一年的“西泠印社孤山保护提升工程”,对社址整体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社址安全,巩固历史成果。西泠印社可移动文物收藏,可归纳为“自西泠印社创立之日,其所有从业人员皆对印社事务各有承担,各尽义务,而不取任何报酬,甚至‘举舍于社而不私’的爱社如家奉献精神”。西泠印社正是在先辈们这种“举舍于社而不私”和严谨治学之风的引导下走过百余年。仅近五年,就新增捐赠藏品2800余件,堪称历史性大发展。

接续文脉

完善社团管理制度建设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1913年,西泠印社同仁在孤山正式举行第一次社员大会,这次社员大会确定了“西泠印社”的名称,补立了《西泠印社成立启》,提出了相当严谨的《社约》作为社团组织建设和开展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近年来,在西泠印社党委的领导下,西泠印社社团管理在艺术创作与展览、社团职能转变、社团服务水平、创新实践活动、规范社务运作与学习教育、打造学术精品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在制度建设上,西泠印社先后制定完善了《新社员发展工作实施细则》《西泠印社艺术展赛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西泠印社学术论文评审工作实施细则》等,通过建章立制、搭建平台、创新服务等一系列举措,成为传统社团顺应时代发展的成功实践案例。

西泠印社百廿年历程,不断践行着先辈们“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宗旨,西泠印社因其藏品的史学性及专业性,拥有其他学术团体无可替代的学术地位。西泠印社人的接续守护,印文化的深入发展,奠定着西泠印社的坚实基础。随着各项制度与活动的不断完善和开展,西泠印社也必将在新时代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打破“只可远观不可近玩”的观念,走进孤山、探访孤山、问道孤山,体验刻刀与玉石的激烈碰撞,感悟前辈先贤的坚守精神,成为百廿印社的新生代粉丝。在孤山社址畅游的身影与高低交错的院落景致交相辉映,成了西湖北麓的别样风景。印社从孤山社址走向世界,从印章的方寸之间走向更加广阔天地,这个百廿文化团体通过薪火传承、拓展创新而永葆青春。

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振英声于百世。百廿西泠,这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澎湃恢弘的文化气象,这是一个民族矢志复兴的精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