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名家视野> 正文
徐小明:聚焦诗性美学 培育新时代电影人才
发布时间:2022-06-18
来源: 杭州日报

人物名片

徐小明,1955年生于中国台湾。1992年,导演电影处女作《少年吔,安啦!》入选第45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闭幕影片。之后陆续导演《去年冬天》《夏日午后》《望乡》《曾经》《五月之恋》等电影、纪录片与电视影集。1998年,制作纪录片《侯孝贤画像》开始跨足两岸电影制作,监制《十七岁单车》《爱你爱我》、《蓝色大门》《二弟》《马背上的法庭》《1428》《日照重庆》《鸡蛋和石头》《不能说的夏天》《笨鸟》《小狗奶瓶》《云霄之上》等电影与纪录片。2006年,协助纪录片基金会CNEX的创建,担任顾问至今。2021年,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院长。2022年,担任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院长。

“立足电影本体,探索未来影像,聚焦以导演、摄影、美术为优势的电影创作群体,建构电影作者意识与诗性美学,打造小而精的国际一流电影学院。”近期举行的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揭牌仪式上,担任中国美院电影学院首任院长的徐小明如是说。日前,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徐小明接受了记者采访,讲述了新成立的电影学院在教学内容、人才培养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长远谋划。

“这一年,我都在学习,在理解”

1980年,执导第一部自己的电影《少年吔,安啦!》,获选为当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的闭幕影片;1998年起,担任《侯孝贤画像》制片人并监制《十七岁的单车》《爱你爱我》《蓝色大门》等多部倍受好评的电影……作为中国台湾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新导演的代表人物,徐小明投身电影工作,除了完成多部电影、电视剧剧本创作,还尽心尽力地扶持了不少影坛后起新秀。2021年,他加入了中国美院并担任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院长,到现任中国美院电影学院首任院长,如今的徐小明有着导演、监制、电影教育工作者等多重身份。

“这一年,我都在学习,在理解。”在他看来,在中国美院的教学工作是一次探索与收获,“我原来一直是做内容、做创作的,做的是带有独立性的影片,工作方式相对独立,也从未在机构里工作。”徐小明说,“中国美院是一所有着90多年历史的以美术专业为主的学校,我很喜欢这座学校和这里的学生,而当老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我自己从小也是学画画,画画的孩子更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去投入时间和精力。”

“在学校期间,我有很多的时间跟老师学生聊创作。”徐小明表示通过参与美院的讲座、活动,也搭建起了与学生相互交流的桥梁,“我和美院学生有了深度的交流,我发现电影这种相对于绘画而言属于比较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学生们是很容易理解其中奥秘并快速转化成为个人的创作与表达,青年学子们这种强吸收能力也是我们在学院教育上值得进一步地拓展和提升的。”

注重人才培养 持续探索电影的诗性美学

“在电影行业四十余年的经历,我很理解怎样让组织能够发挥效能。”据徐小明透露,目前电影学院在之前的基础上设立编导系、影视制作系、戏剧美术系、摄影系、诗性电影研究所及声音艺术研究所的“四系两所”建制,“我们希望本科生的规模控制在400人左右,研究生则放大到相同体量。”他说,“培养具有人文精神、批判意识的电影作者集群,培养兼具技术性、社会性与文化性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泛影像生态视域下的专业创作型人才,我们将致力于实现这样的发展愿景,为中国新一代的电影化育英才,进行一场具有思辨精神的东方视觉的电影诗性美学的艺术行动,创作出新一代的中国电影。”

谈及电影的诗性美学,徐小明表示,“中国美院长期以来的美学主张跟我自己学习电影的过程是一致的。”他说,“我们这个时代特别需要诗性文化,诗性电影就是事物的本源,借着影像表达生发出的艺术力量。一如意大利哲学家维柯的‘诗性智慧’理论提及的,人类原始民族的创造者都是某种诗人和哲人,他们的思维是一种诗性思维,就是以一种隐喻的原则创造了事物。人类儿童时期的特殊思考方式,经常呈现主客不分,运用想象力将主观情感过渡到客观事物上,使客观事物成为主观情感的载体,从而创造出一个心物融合境界。诗性电影也是一种回归电影本体的艺术形式,来表达我们作为中国人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

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徐小明有着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他认为,作为学校本身,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更倾向于艺术性的选题极为重要,“我觉得好电影不是一味地迎合市场,作品中要带有思考性和批判性,要能够表达出真切的作者关怀。”

给年轻人的建议:

多看经典 多读书 多尝试

在电影市场不断发展的当下,对于想要加入电影行业的年轻一代,徐小明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多看电影、多读书、多看经典、多尝试着做一些有意思的短片。”在他看来,这是一个自我锻炼和提升的过程,“在经典的艺术门类里吸取养分,在那些经典的故事中,你会看到更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时代中深入去感受人们所共同思考的问题,你才会进入到经典中更细节的地方,然后不断思考作者的用意。”

同时,年轻的创作者也要学会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要建立最本源的,属于中国人自己情感表达的体系,通过自身学习的专业,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其实没有什么其他的法门,我觉得学电影就是这样子,没有人是天才,这也是每个电影人都会历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