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创之星> 正文
不要做老板 宁当“守艺人”
发布时间:2022-06-09
来源: 萧山日报

编者按:传统的、市井的,摩登的、流行的,萧山之韵就在我们的周遭,千姿百态又各具特色。韵味萧山App上线以来,“带着韵味萧山寻访萧山韵味”合拍活动吸引了广大网友的参与。即日起,我们推出“发现萧山的美好”栏目,请乡贤、市民、网友来聊聊与萧山的渊源和故事。欢迎把你所爱的地方推荐给我们,或许下一个头条就是你的故事。韵味萧山App把表达的空间交给用户,在“广场”、“美好镇村”板块大家可以像发朋友圈那样记录生活,更富市井与烟火气息的呈现,让萧山的形象更生动,更立体,让更多人知晓萧山的美好。

首期美好推荐官邀请到的是杭州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萧山花边技艺传承人、杭州萧山花边珠绣研究所所长王丽华。她在韵味萧山App有着另一个身份,教人写字作画、做美食的“东藩书院子静”老师。

文化无声生长

让计划赶得上变化

东藩书院开分院了,就在老城厢市心桥头的萧山花边珠绣研究所里,无论是书法爱好者还是零基础的都可以报名来参加周日免费课。王丽华心里早就有个传统文化教育的想法,在今年有了新的机会。她也没想到,从2020年创办东藩书院、开设公益课至今,仅书法一项,学员们在区级以上获奖已达10余次,这给了她把书院办下去的信心。在她的影响下,陈柏利、王灿尧等老师也加入书画公益课行列中。

“工作室腾出了两间房,部分展陈品我要拿去‘娄家墙门’,那边计划再开一个萧山花边珠绣非遗工作室。”王丽华口中的“娄家墙门”是萧山有名的百年豪宅,民间有九十九间半的说法,所在位置正是王丽华老家所前镇金山村。接棒成为萧山花边传承人,她在老城厢和金山村之间往返了十年,这段悠长无声的岁月里她看到了萧山民间艺术、传统文化传承脉络的延长,这座城也变得越来越有味道。

金山村是王丽华的家乡,也是她推荐的美好乡村,位于所前镇中部,由原张家坂、娄家湾、钱群合并而成,东、南、北均为西小江支流,因村中有小山丘“金山”(又名金鸡山)而得名。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曾出土过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宋元明清共四千余年间连绵不绝的文化遗存,还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东藩故居”和“娄家墙门”。

在萧山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王丽华提出了一条建议,充分利用各地的文化场所,建立非遗活态展示馆(区),借助亚运平台,提升萧山文化软实力。这个建议被所前镇采纳了,并已计划利用市级文保单位“娄家墙门”内的部分场所,设置一个非遗文化的交流展示区,收集、展陈、传承发扬当地非遗文化。同时向王丽华发出了邀请,带着非遗工作室回乡。

娄家墙门,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前娄家湾娄姓商人在临浦开设元丰粮行,当地人称“娄元丰”。1950年开始,作为粮食储备仓库,沿用至本世纪初。后经过多次修缮,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信息。当非遗文化与市级文保建筑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王丽华说这是一次崭新的合作,乡村深厚的历史底蕴给非遗传播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我出生在金山村,和非遗的缘分也是源于此,算是回归之旅。或许可以用乡愁的主题结合萧山花边和萧山珠绣来做‘新文创’。用‘新非遗’‘新文创’重塑乡愁之美。”‍

角色在变

对传承的热情从未减退

王丽华是非遗圈里罕见的双料传承人,“从小接触萧山花边和萧山珠绣,如今把这两项非遗的传承任务拿在手里,压力其实挺大的。”王丽华直言成为传承人后考虑的事情比想象的要多。

王丽华从小就爱美。她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恰逢萧山花边发展的拐点,20万挑花大军中就有她家。做会计的父亲看花边生意好做,就办了个花边收发站,王丽华5岁就跟在母亲身边挑花边。一针一线绣得变化万千,各式各样的花边在她心中埋下了向往美的种子。当时的萧山花边已经从舶来品演化成本土的一项传统工艺,在聪明的萧山人手中变出了更多花纹样式,在技艺中融合了中国特色艺术元素,比如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中国古典版画的风格等,在针法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刺绣艺术,极具东方特色。如果说花边之梦是白色的,那么太外婆的到来把她带入到了更加绮丽和闪亮的世界。从宫廷走出的绣娘,凭着一身珠绣和旗袍制衣的本事在上海扎根,年老归乡把手艺传承给外孙和曾孙女。花边和珠绣,一个重纹路一个重色彩,王丽华试图将她们的美融合起来,但是不知道如何去做。后来她接过父亲的担子,创办了绣品厂做起了生意,迎来送往之中她始终放不下那个最初的梦想。再后来她参加了杭州市“工艺与民间艺术薪火传承计划”,一心向学的她在众人反对中放下做得不错的大厂生意,拜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赵锡祥先生为师,一头扎进了萧山花边的技艺研究里,直至成为花边传承人。

“身边的朋友都说我关厂的决定做错了,生意人怎么尽做亏本生意。”有一段时间王丽华也开始反问自己,从2012年到2017年自己除了每个月领着2500元的国家补助外,没赚过其他钱,如果还在做生意会不会有更大的成就?到底是什么时候不再有这种想法了,王丽华自己也不知道,随着技艺一天天提高,她的思路也开阔了起来。人生的账不能只算一样,资产账户没有增长,但另一个看不见的户头里却有不小的增长。“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给我了一些触动,在各领域各行业只有创新刻苦才能有所成就,每个时代赋予的使命不同,成功的定义也不止一种。”从老板回归为技艺人,从非遗传承人到指导老师,王丽华的角色在不断转换,但她对非遗传承的热情却始终不变。这十年间,王丽华和她的志愿者团队义务开展非遗培训近10000人次,覆盖人数达30万人次。

用一颗坚守的心

把传承之路走宽

萧山花边研究所每年都会出一件大型作品,其中必定要包含非遗技艺传与承。从《七彩蕾丝》到《亚运宝宝》,再到已在收尾呼之欲出的《凤求凰》,王丽华在汲取传统技艺中不断创新。

《考工记》所云“知得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是对手工创造的至高评价。老手艺经一代代的口传心授流传至今,何尝不是一种“带着生命温度的艺术”。今年上半年,王丽华收了几名小徒弟,一番鞠躬、呈帖、敬茶之后,萧山花边珠绣技艺的传承算是又多了一脉。这距离她以第一名的成绩突围而出拜赵锡祥先生为师整整十年。

从事这份“美”的事业以来,王丽华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师从来海鸿先生学书法,去美院进修绘画课程,甚至学古琴,“美学是相通的,我想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传统手工技艺,让学习的过程更加有趣,也吸引不同年龄段的人来学。”王丽华这样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传承技艺之外,王丽华把非遗文化融入到了更广阔的美学事业中,用新的思路去打开传统技艺的推广、活化之路。“希望可以坚持传统,推陈出新,用一颗坚守传统文化的心,一辈子将传承萧山花边技艺这一件事做好做精。”

问答

问:能形容一下你眼中萧山的气质吗?

答:萧山有种古典美,可能因为我接触的大多是传统文化,工作室又在城河边,繁华都市中萧山有许多地方散发着若隐若现的优雅,特别吸引人。

问:请你推荐一下最有萧山味道的地方。

答:所前镇金山村,逢人说家乡,我是所前的代言人。

问:最近在忙些什么?

答:来上东藩书院公益书画课的人多起来了,希望大家能坚持打卡学习,一起进步。

问:除了工作,你最爱做什么事?

答:我喜欢美食,经常在家附近的山上田里摘点材料自己动手做。特别是萧山点心,做好送给朋友特别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