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化会展> 正文
一幅画让浙东唐诗之路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2-01-10
来源: 杭州日报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一幅铜画如梦如幻地飞渡到了“浙东唐诗之路”上,再度引发大家对唐诗之路的关注。

“浙东唐诗之路”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专用名词,是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又一条线型文化带。与以经济为纽带的前两条路不同,“浙东唐诗之路”是唯一的以历史人文为核心的诗意古道,早在六朝时期,就受到了士族名士的青睐,有“东晋书圣”王羲之邀友兰亭修禊的韵事,有中国山水诗派创始人谢灵运穿着“谢公屐”攀岩写“错彩镂金”的诗篇。但是,要形成一条举世瞩目的线型文化带,必然要有一个引领潮流的人物出现。

终于,他来了。“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他带着酒气和剑气,挣脱了庙堂的拥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四入浙江、三入剡中、二上天台、一上四明,他来了!开元十五年(727)的夏天,他带着一篇震动诗坛的“交响乐”——《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诗仙李白,乘着风的崩摧,挟着雷的霹雳,他来了!李白深情地在《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中写道:“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涛卷海门石,云横天际山……入剡寻王许。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具体地叙述了这条路线。终于“浙东唐诗之路”披着美艳的霓裳,载着金属的鸣响横空出世。

这条“唐诗之路”,是古剡中(今浙江新昌、嵊县一带)唐代诗人往来频繁,对唐诗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古代旅游风景线。自杭州萧山钱塘江、绍兴古镜湖、浙东运河、曹娥江至剡溪,经天姥山直抵天台山石梁飞瀑,全程长190公里。

这里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在李白“洪荒之力”的加持下,唐代诗家蜂拥而来。在全唐诗收入的2200余位诗人中,竟有450多名诗人在此盘桓、酬唱、神游。会稽、四明、天台浙东三座名山盘结环抱,居中一条清流奔腾有声,俨如世外桃源。杜甫更是与这条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游历了四年多时间,写下了“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的美丽诗章。众诗人的钟情,汇成了一股巨大的诗潮,《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王子敬言:“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浙东唐诗之路”留下了1500多首唐诗,留下了一座融合儒学、佛道、诗歌、书法、茶道、陶艺、民俗、方言、传说等内容的文化宝库。后来,嵊州的越剧十姐妹1947年同台演出《山河恋》的传奇故事,这个标志性的文艺事件,犹如惠风,超以象外,让唐诗之路文化遗产活起来了。

而古老的诗路,终究也要迈进现代的门槛。一个标志性事件的出现,是中国第一幅将传统的唐诗之路文化与现代化的高铁文化结合起来的巨幅铜雕艺术品面世。我有幸参与了这个艺术工程,在嵊州、新昌两地和杭绍台铁路公司主导下,携团队设计,制作完成了我国目前最长的紫铜浮雕铜壁画。

这幅长卷式壁画设计,制作历时半年,壁画长108米,高3米。设计上以“自爱名山入剡中”为主题,采用流线构图,串点成线,集珠成景。画面人物共77位,其中从晋代到唐代名人28位,以王羲之、谢灵运、王子猷、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历史名人形象为主,加上浙江潮涌、剡山望月、天姥梦寻等美景参之,充分展现剡中的山川名胜、人文遗存和精神风骨。匠人们紫铜为材,融入传统高浮雕非遗技艺。以锤代笔,手工捶打、錾刻,分为诗路二十四景渐次展开,历史人物的个性情貌、山水树石的形态肌理、村镇房舍的风貌特色栩栩如生。当你走入高铁嵊州新昌站,欣赏到这幅巨作时,你已穿越到千年前的历史影映中去,与诗家对歌,与山水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