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教育培训> 正文
潘小禾:借面塑艺术让下一代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发布时间:2021-12-06
来源: 每日商报

自制工具,自学课件,他最善于点“面”成金

拿起一团面泥,双手轻轻揉搓成团,再用手捏出轮廓。左手托住底部,右手慢慢在泥团尾部轻搓,捏出一条活灵活现的尾巴。继续在泥团上点、切、刻、划,在背部用彩泥绘出花纹,一只栩栩如生的老虎瞬间在手中诞生。

潘小禾,一位能把面团捏出“花”的“面塑”达人。在他的手里,普通的面团能变成威风凛凛的大公鸡、俏皮灵动的老鼠、雍容华贵的牡丹……生活中的美景美物,都能在他手中“绽放”。

一次偶然萌生研究“面塑”艺术想法 

寻常的面塑工具创作不寻常的作品

今年72岁的潘小禾,受家庭文化环境熏陶的影响,从小就对美术创作充满兴趣。因为能写善画,不管是18岁前往黑龙江支边,还是回杭后在工厂工作,他都负责单位的黑板报编绘工作。

谈起与“面塑”的结缘,潘小禾称其是一次充满“童真童趣”的邂逅。

1993年,潘小禾在杭州市青少年宫担任美术老师。同事文学课老师想要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便委托潘小禾为大家上一堂手工劳动课,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学会写作。潘小平想到孩子们都喜欢捏面团,在捏面团的过程中还能学到许多动词,丰富作文内容,便带领着学生们用面团捏面人。想不到学生们对这堂趣味十足的手工课很感兴趣,潘小禾也由此萌生了继续研究这门民间手工艺术的想法。

因为条件有限,当时一斤面塑原材料要50元。为了让学生们能继续感受“面塑”的魅力,传承传统文化,潘小禾便翻书自学调配原材料。对照着书本一遍遍调配,一次次摸索,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潘小禾终于找到了调配面泥的“独家秘方”。

除了自己制作原料,潘小禾的面塑工具也非常“独特”——牙刷柄。潘小禾说,之前学生们没有钱买专业工具,都是他将废弃牙刷柄头锉尖,自己制作工具。“牙刷柄轻巧耐用,完全不输专业工具。还有掏耳勺,顶部的小圆弧制作梅花花瓣是最合适不过的。”简单寻常的面塑工具在他手中翻转灵动,创作出一件件精美灵动的面塑作品。

热心公益,自学PPT制作

只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虽已退休,但潘小禾一直致力于“面塑”的教学和传承中。“面塑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统民族文化之瑰宝,我有责任和义务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中华文化的魅力。”潘小禾说道。

每年暑假,潘小禾都会作为志愿者参与市青少年宫组织的“流动少年宫”活动。将面塑艺术带入社区学校,让孩子们认识“面塑”艺术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项志愿服务,他坚持了10年。

潘小禾说,自己很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们天真的笑脸和充满“童趣”的行为让自己每天都生活在欢声笑语中,心态也越来越年轻。“我之前去杭州偏远地区讲课,有一位小朋友说他平常很喜欢捏面人,这次能来听课,是好不容易在网上‘抢’到的名额。我听了很感动,他们相比城区的孩子没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很需要优质的传统文化课程来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

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能更好地了解面塑艺术,潘小禾出门讲课,都要带上作品。有些作品用镜框裱装,不仅沉重还易碎,潘小禾便用行李箱装载。每次拉着30余斤重的行李箱赶往杭城的各个角落,只为给大家带去妙趣横生的面塑课程。十余年来潘小平风雨无阻,毫无怨言。“希望能用面塑艺术启蒙孩子们对‘美’的认识,让他们发现生活的美好。我觉得自己做的很有必要,也很值得。”

潘小禾还学会了用PPT制作课件,从作品的拍摄到照片上传电脑,再到编辑排版,每次制作课件,他都认真对待,花费好几天仔细打磨。“使用PPT能让孩子们更直观地学习面塑技巧和面塑形象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民俗艺术需要传承,中国文化需要发扬。”

除了面塑,潘小禾最近还在创作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的剪纸。他希望通过作品,宣传好杭州亚运会,让更多人领略到传统艺术中的杭州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