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设计服务> 正文
祥云火炬在港获最高荣誉 2008设计大奖
发布时间:2012-03-28
<P>&nbsp;&nbsp;&nbsp; 12月12日,由联想集团设计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在香港“2008设计大奖”评选中,获得“亚洲最具影响力最高荣誉设计大奖”。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获“设计领袖大奖”。</P> <P align=center><IMG src="/upload/files/info/200904/E20090405141208-2500.jpg" border=0><BR>祥云火炬设计者姚映佳</P> <P>&nbsp;&nbsp;&nbsp; 据联想集团介绍,祥云火炬的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卷轴,最终在近400个候选方案中脱颖而出。联想集团副总裁姚映佳说,祥云火炬由联想设计团队按流程设计,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P> <P>&nbsp;&nbsp;&nbsp; “2008设计大奖”由香港设计中心主办,旨在表彰世界各地以优秀设计缔造出色商业成就、并在设计中成功影响亚洲或领导生活风尚的公司或机构。</P> <P>&nbsp;&nbsp;&nbsp; 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在工艺方面使用锥体曲面异型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腐蚀、着色技术。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火炬外形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P> <P align=center><IMG src="/upload/files/info/200904/E20090405141208-2501.jpg" border=0></P> <P>&nbsp;&nbsp;&nbsp; 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下半部分的红色选择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借以承载千年中国印象,与北京奥运会的主景观保持了完美的一致。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P> <P>&nbsp;&nbsp;&nbsp; 在工艺上祥云火炬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火炬手手持的部分使用橡胶皮革漆,这是首次创造性的在奥运火炬上使用这一材料,这种漆表面的触感接近于人体的皮肤。当火炬手手持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时,他感受到的将不再是冷冰冰的金属,而仿佛是与另一只手紧紧相握,而橡胶皮革漆除了手感舒适以外,另一大优点就是不像金属表面那样光滑易滑落。因为奥运会火炬在传递过程中,有可能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气候条件,大风、大雨都将对火炬的燃烧技术进行严峻的考验,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P> <P><STRONG>&nbsp;&nbsp;&nbsp; “亮黄”火焰不会忽高忽低</STRONG>。“祥云”的设计采用了稳压阀,它用于保持气体的压力,从而使火焰高度得以稳定。与往届奥运会火炬的混合燃料不同,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的燃料采用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而且温度范围比较宽。丙烷燃烧只形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符合绿色奥运的要求。丙烷气体燃烧的火焰颜色为亮黄色,这样的颜色便于识别和电视转播、新闻摄影的需要。</P> <P><STRONG>&nbsp;&nbsp;&nbsp; 不用保温车燃料稳定供应</STRONG>。当火炬的燃料温度至20℃时,燃料罐内的丙烷燃料会产生10个左右大气压的压力,而结实的“祥云”的燃料罐可以承受150个大气压。因此,完全不必担心火炬燃料因压力过大产生外泄。当外界温度低至-20℃时,丙烷燃料产生的大气压仅为2个,在如此低的大气压下,如何保证火炬的能源供给源源不断呢?稳压阀和回热管将解决这一问题。以往的奥运会火炬采用的是混合燃料,需要配备保温车以保持燃料的温度和产生的压力,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使用回热管,将火炬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用以加热燃料。这样,燃料罐不用借助外部加热装置的帮忙,就能使燃料产生足够的压力,支持火炬熊熊燃烧。</P> <P><STRONG>&nbsp;&nbsp;&nbsp; 跌落遇雨火炬继续燃烧</STRONG>。为了确保祥云燃烧系统的稳定,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充分考虑,燃气罐采用螺纹连接,避免安装疏忽造成无法点燃。同时也实现了火炬意外跌落时仍会继续燃烧。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P> <P>&nbsp;&nbsp;&nbsp; 此外,奥运火炬靠近顶端部位的云纹图案上,还有一圈密密的细小的孔按图案排列。这些几乎被人们所忽视的小孔?对于火炬而言却如其名字——“呼吸孔”那般,至关重要。设计人员进一步解释道:“外壳只起到一定的挡风作用。但要确保火炬火焰在风中不熄,光挡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是定向风,靠挡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在于,很多时候会遇到的是不定向风。”不定向风会令燃烧产生的烟气堵塞在火炬内部,导致火炬内部出现缺氧状况,从而导致火焰发生熄灭现象。要能和调皮的不定向风斗智斗勇,让奥运火炬的火焰稳定的燃烧,在燃烧器、控制阀所起到稳定火焰的重要作用的同时,除了挡,还需要泄。这个时候,“呼吸孔”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加大了烟气外排的通道,令火炬内部保证足够燃烧的氧气含量。不过,可别以为这些小孔就是随便开几个那么简单,它们的大小、数量是经过了前后50多个方案的反复试验验证后,才精确得出的。“确定后的这些"呼吸孔",每一个的直径都为1.2毫米,太大了会影响外观,而太小的话,效果就不够明显,不能保证北京奥运火炬小于1%的超低熄灭率。其总数为430个,数量的确定同样是从其性能要求,和配合外观双方面经过反复验证的。”设计人员说。</P> <P>&nbsp;&nbsp;&nbsp; 北京奥运会火炬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产物,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P> <P><STRONG>&nbsp;&nbsp;&nbsp; 取得重大技术和工艺突破,火炬表现大大超越往届</STRONG></P> <P>&nbsp;&nbsp;&nbsp; 项目组发现,室外试验中火炬对自然环境状态下不可简单模拟的变向、变速风极不适应,甚至于在极低风速条件下也频繁熄灭,T项目组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使火炬能够风雨无阻,并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能。T项目组还发现并根除火炬燃料罐高温致爆隐患、攻克火炬燃烧不稳定的技术难题,攻克了火炬燃料罐超大长径比单片罐成型工艺、火炬云纹外壳锥体曲面的异型成型工艺、大面积分布非连续云纹的球面城市圣火台锅体成型工艺等技术难题。</P> <P>&nbsp;&nbsp;&nbsp; 近距离接触过“祥云”火炬的人都知道,“祥云”火炬的外观每一个角度都呈流线型,每一个面都是不可展开的。形态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这对加工技术和制作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现代金属加工成形工艺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挑战。本次圣火传递虽然是范围最广、行程和时间最长、传递参与人数和棒数最多的一次,但是没有出现过任何技术问题。祥云火炬的熄灭率只有0.5%左右,远远低于以往历届奥运火炬。“祥云”火炬的火焰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大小;它首次使用膜台稳压,控制火焰的外观;它的开关被设计成了一把钥匙,被赋予了神圣的文化内涵。</P> <P>&nbsp;&nbsp;&nbsp; 获得突出贡献奖的T项目副经理、华帝股份技术中心总监易洪斌在记者颇感兴趣的“祥云”上端云纹小孔时解密,最初火炬设计是没有小孔的,在云纹外壳上开孔,是出于让火炬燃烧更安全和更稳定的考虑,小孔用来供应燃烧所需的氧气,同时排出废气,这是华帝技术人员在火炬制造过程中解决的技术难点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