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创之星> 正文
融入生活是对非遗最好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1-05-31
来源: 余杭晨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古老,又很新潮;离我们很远,又很近。

日前,中泰街道紫荆村竹笛制作技艺传承人丁志刚为女儿打造了一场特别的婚礼,从宴席上的摆件、茶点、菜品到送给宾客的伴手礼,处处都充满了非遗元素。

无论是参加婚礼的宾客,还是通过抖音直播围观的网友,都直呼:“真是‘涨姿势’了,原来老祖宗留下的瑰宝有这么多。”

这是一场新人喜结良缘的庆典仪式,也是一次特别的非遗文化展示。在这里,非遗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令我们敬而远之,而是可近可亲,与我们的生活水乳交融。

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文化血脉,非遗是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更是人类文明记忆的载体。如何保护和传承文化的根与魂,这是一个被反复提及且常说常新的话题。

再过十多天,就是我国第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换言之,就是保护成果惠民,共享美好生活。

这些年,余杭非遗保护工作持续发力,保护成果亮点纷呈。但不可否认的是,“保护”有力,“共享”不足,有些非遗项目离我们的生活尚有距离,只停留在展馆里、影像中、追忆里,生活应用场景也不多。

其实,非遗本就源于生活,是祖祖辈辈生产生活的结晶,回归生活才是最好的保护,接轨当下才是最好的传承。倘若仅为保护而保护,远离生活的烟火气,非遗最终离没落也为期不远。只有让“静态”的非遗“动”起来,融入到生活中,非遗才更有生命力,传承也更有效、更久远。一句话,非遗“活”起来,才能“火”起来。

江南水乡余杭,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非遗项目俯拾皆是,比如:径山茶宴、五常龙舟胜会、中泰竹笛制作技艺、鸬鸟鳌鱼灯等等。如何把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除了小心呵护,当在融入现代生活上做文章、下功夫。

当然,诞生于农耕时代的这些“老物件”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当下生活,想实现完美兼容,确实难。但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寻到恰当的切入点,无缝对接,并非不可能。

非遗融入生活的方式其实有很多,比如:将非遗元素融入到节庆活动展演、添加到乡村旅游中,通过“非遗+文化”“非遗+旅游”等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个性化的文创产品,赋能更多应用场景,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方面,余杭有可圈可点的案例,例如:径山茶宴的沉浸式体验旅游,既能让游客触摸到厚重的径山茶文化,又能为乡村振兴加码助力,可谓一举多得。

融入生活,还要在传播方式上探索创新。古老的非遗如果仍拘泥于传统的“出场”形式,自说自话,不与当下生活发生互动,想引发年轻人的情感共鸣,亦难。走进新时代,非遗传播手段也要更走心。譬如,不妨借助抖音、快手等新媒介,架起与年轻人的沟通桥梁。令人欣喜的是,在余杭,不少非遗匠人开始走出自得其乐的小天地,走上与民同乐的大平台。比如:中泰竹笛制作大师丁志刚,虽年逾半百,仍坚持学习拍抖音,做短视频,古笛老曲奏出的网红小调,吸引10多万“粉丝”击节叹赏,有70多人向其拜师学艺。非遗的独特魅力令年轻人心驰神往。

毋庸置疑,非遗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只有在融入生活中创新传承,才有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