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创之星> 正文
班里是学霸却主动辍学去做篾匠 浙江小伙要把这项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发布时间:2021-03-25
来源: 都市快报

网友:任何事做到极致就能成为传奇

22岁的诸暨小伙徐松杰,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今年本应该还在大学校园内学习,可他高二那年便辍学,做起了篾匠,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竹编高手。

昨天,本报官微推送了他的报道后,网友分两派,一派说,应该大学读完再做这个事,一派支持他做顶尖的手艺人,任何事做到极致就能成为传奇,绝对是“高手在民间”。

高二辍学回家做篾匠

徐松杰的家在诸暨市应店街镇紫阆村,高二那年,他辍学回家。

其实,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差,理科成绩基本排在班里前两名。

回到村里,除了在妈妈的豆糕店帮忙,他多是去山间竹林里游玩。

紫阆村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这里是诸暨著名景区五泄的发源地,茂林修竹,明代才子徐渭曾写下:紫阆村中一线微,穿灶入厨浣裙衣,无端流出高崖上,化与人间作雪飞。

看着祖辈留下的古宅古道,闻着林间散发出的竹叶清香,徐松杰慢慢对村子里已经失传的竹编产生了兴趣。

“山里人家基本都会用到竹篮子、竹盒子等竹子编织品,以前村子里有很多篾匠,可现在大多不做了。”徐松杰买了一本《竹编工艺》,仔细琢磨。

研究了一段时间后,他拎着一把刀上山砍回一支毛竹,正式开始自己的竹编生涯。

遭到父母反对

看着容易做起来难,一开始,徐松杰就遇到大难题——破竹,一根毛竹被剖成几毫米的篾丝才可使用,这个不仅考验体力更考验耐心。

为了剖好竹,徐松杰练了足足半年多,两只手经常弄得鲜血淋漓,他却乐此不疲,手里的篾丝也越来越细,如今他可以把一根1厘米宽的竹条剖出24根竹丝,最细的不过0.1毫米左右。

看着儿子满手的伤痕,妈妈徐霞英和爸爸徐取华不理解儿子为什么愿意做篾匠,在他们心中,这个行当没有什么前途,儿子可以有其他更好的从业选择。

父母的反对不是没有理由,因为徐松杰有个学霸哥哥,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来到美国罗切斯特读博士,现在硅谷工作。

有人花2000元求购作品

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徐松杰并没有放弃。

他说,竹编这门技术和他的性格刚好契合,他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喜欢安静,而竹编刚好能使他静下心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徐松杰很快就掌握了竹编的各道工序,从第一个作品筅帚(农村专门用来刷锅),到畚箕、菜篮,再到花果盘、小方箩、托篮、竹编画、竹垫……他的作品也越来越复杂,村里的老篾匠也不禁大为赞叹,觉得这个小伙子了不起,有这么好的手艺。

学竹编两年来,徐松杰最得意的作品是由他独创的“人”字弹花八角盘,这只八角盘从编织到上大漆、描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因为做工精细、大方美观,有人花2000元向他求购一件同样的作品。

有了自己的竹编工作室

如今徐松杰在妈妈的豆糕店里设了一个竹编工作室,他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竹编上。

他的作品也日渐得到认可,不少杭州、上海等外地游客来游玩时会带上一两件,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去年卖了1万多,今年肯定好于去年,但卖多少钱,我暂时不关心,更关心的是自己是否能做出更好的东西。”徐松杰说。

对于儿子的变化,父母的态度也开始转变,妈妈说,之前不相信孩子真的可以编出什么好东西,以为过段时间就自动放弃了,可孩子不仅没放弃,而是打心底里喜欢,也就随他去了。

父亲也从当初的不支持变成了现在的尊重,希望儿子继续努力,把这门手艺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