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创产业研究报告> 正文
“十四五”和“十三五”对比:文化产业有何新变化?
发布时间:2020-11-10
来源: 创意天堂

时隔五年,又一个重磅的“规划建议”出炉:2020年10月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五年前,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跨度十年的两个五年规划建议,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定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今年的建议是20150字,五年前的建议是22051字,笔者对比两个规划建议,发现其中大有文章,境过时迁,国内国际环境发生变化,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地位已今非昔比,举足轻重。

最大的变化是,五年前的规划建议中没有单独的文化章节,这次的规划建议中浓墨重彩地突出了文化的内容,增加独立的文化章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突显文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突出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十三五”规划建议,共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形势和指导思想”,第二部分“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随后按照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五大理念逻辑展开,各有一个章节形成第三到第七部分的内容。文化内容,出现在第四章“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中,“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部分,有782字。而这次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共15章60条主要内容,文化有专门的章节——第九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条具体内容,共1017字。如此可见,文化内容独立成章,字数也有所增加,体现“十四五”时期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这次规划建议中关于文化内容的另一个特点是,除了有专门的文化内容章节,在其他章节中,文化也都有涉及。“十四五”规划建议按15个章节来谋篇布局,具体思路是:第一板块“总论”中有两章,第一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二章“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第二板块是“分论”共有12个章节串起了第三章到第十章的内容,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12个主题分别展开。第三板块是“结尾”的第十五章,强调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笔者注意到,第二板块中,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发展,从国内市场到深化改革,从乡村振兴到区域发展,都涉及文化的内容,可见文化的渗透力和融合度进一步提升。也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仔细对比,具体内容的差别就更大了,五年前重点谈的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着重的是内容建设和价值导向,文化产业只点到一句话,“完善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而这次的规划建议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开宗明义,由三个部分组成: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能成为文化建设中的“三足鼎立”的必要组成部分,表明中央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对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认识的深化,要用产业和市场的思维为文化建设注入更多的动力和活力。尤其对未来五年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有了全面梳理: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可以看出,这些对文化产业的内容,既有宏观政策层面的要求,比如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又有微观而具体的工作:文化产业园区、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这表明,除了宏观政策环境,文化产业更需要脚踏实地从一个个产品、项目、区域加以完善,提高质量,精益求精,才能赢得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才能实现良性发展,在扩大内需和促进国内循环的战略中发挥出文化产业的独特价值。

道路是闯出来的,尊重是自己赢得的。过去五年,文化产业从业者大胆创新、努力奋斗,才实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获得了中央认可和社会的关注。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624亿元,比上年增长7.0%,结构不断优化,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在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中,新闻信息服务、文化投资运营、创意设计服务分别增长23.0%、13.8%、11.3%,增速均超过10%;其中,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的营业收入增速超过30%,文化产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过去五年的成绩,铺垫未来五年的辉煌,文化产业将承载更多的希望出发。“十四五”规划建议清晰勾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路径和着力点,文化产业从业者还要继续奋斗,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开创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最后,原汁原味地呈上

两次规划建议中关于文化的内容,

供读者琢磨品评。

延伸阅读1: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四、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三)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加强文化人才培养,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全民阅读。发展体育事业,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做好二○二二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筹办工作。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优化媒体结构,规范传播秩序。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延伸阅读2: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九、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32.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3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加强国家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推进国家版本馆、国家文献储备库、智慧广电等工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34.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来源:文化产业新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