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教育培训> 正文
首届非遗捏塑作品大赛来了!面向全城招募小小非遗传承人,免费学捏塑
发布时间:2020-09-03
来源: 每日商报

“手艺道上,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还记得冯骥才《俗世奇人》里的泥人张吗?三下五除二就捏出个海张五,这门手艺令人拍案叫绝。

事实上,这属于捏塑技艺的范畴,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如今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面临传承难题。

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市江干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每日商报发起首届非遗捏塑作品大赛,面向杭州中小学生招募小小非遗传承人(商报小记者优先)。

如何参赛

参赛学员要求具有一定手工基础,拍下前期自主完成的一件手工作品照片,以文字+图片形式发送给每日商报(详情见“家长学堂”公众号9月2日推送)。报名截止时间为9月10日。

对于提交上来的作品,非遗专家们将进行初步海选,最终挑选出20名学员免费参与本场大赛。

赛事流程

1.从海选中脱颖而出的20名学员,将在杭州市海塘遗址博物馆跟随江干区第六批非遗保护项目黏土捏塑技艺传承人丁建军进行三节免费的捏塑课培训,提高捏塑技艺,培训时间定在9月份的周末,每次课两个小时(每节课市场价值300元)。

2.三节免费捏塑课培训结束后,学员需以海塘遗址博物馆为元素,自主创作出一件捏塑作品,然后由非遗专家进行评选;

3.根据评选结果,为参赛选手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0名。所有获奖作品将在海塘遗址博物馆展出并由博物馆永久收藏。

4.获奖的参赛选手还有机会做非遗传承人的小助手,参与更多非遗传承活动。

你不知道的捏塑技艺

捏塑,又称面塑,起源于山东菏泽,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最初使用糯米粉加小麦粉为原料,经由着色、蒸等步骤进行加工,得到的面团韧性强,色泽鲜明。手艺人使用刀、剪、簪、花纹模等简易工具,手工捏塑成民间小件玩赏工艺品。捏塑作品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成品的人物及物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黏土捏塑技艺以捏塑为技艺手法,应对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所用材料由传统的面团发展到紫砂泥、橡皮泥、超轻黏土、软陶等材料。材料的多样性加大了捏塑艺术发展的创造性。

黏土捏塑技艺主要分为揉土、设计、配色、修形、定型五大步骤。作品无毒、干净、不粘手、不干燥、柔软性好、光泽度高、可塑性强等特点。颜色丰富、体积较小、材料便宜、操作也相对简单。

三节大师捏塑课

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其实捏塑跟我们生活很贴近。”丁建华说,孩子们常玩的超轻黏土和泥巴就是捏塑材料的一种,只不过用它们做出来的作品不易长久保存,经过高温烤制的软陶作品就能保存很久。跟随丁老师一起学习的捏塑课,使用的就是软陶材料。

丁建华说,有些小型的捏陶作品用家里的烤箱、吹风机就能实现,钥匙链、小耳钉等等也能用软陶做出来。

捏塑,动手要求高,一节捏塑课两个小时打底,“你要想一上来就能捏出个作品,办不到,必须要有耐心、专注。”在丁建华看来,这场大赛除了选拔出捏塑好苗子之外,还有一个显著的作用,就是让更多的孩子、家长潜移默化地对这门非遗技艺感兴趣。

三节课的学习,能帮助孩子们对捏塑有个初级认知,技艺水平上有明显的提升。“比赛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要享受这个过程。”丁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