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人才建设> 正文
专访齐骥|在芝大的课堂探索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新可能
发布时间:2020-06-08
来源: 言之有范

今日看点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在新时代进入到重要的历史机遇期。而培养高层次的文化人才、提高国家文化创新力量、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协调产业发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中之重。但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作为文化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仍存在诸多短板。针对如何以课堂教学与校园生活为文化人才培养赋能的问题,小编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目前正在芝加哥大学做访问学者的齐骥老师,通过她访学期间的真实体验与课堂感受,与大家分享她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

齐骥,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文化产业集群管理、乡村振兴等。

作为世界一流大学,芝加哥大学以开放的精神塑造了独特的教学理念,以多元的教学培育了一代代芝大人。作为文化产业的研究者,走进国外课堂您认为国内外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亲历芝大的课堂教学与校园生活,体验国外高校特色化的教育教学,无论在教学方式还是教育模式国内与国外都存在较大差异。

在教学环节当中,芝大鼓励发挥学生优势,谋求知识的创新。芝大的课程设置虽然在分析方法以及技术工具上各有不同,但是芝大通识教育的深厚理论基础与学生跨学科的专业背景却让这些课程更加富有创新性,能够让每一位学生在课程学习以及实践互动环节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不断拓展课程的边界,探索知识的无限可能,这也是芝加哥大学一直强调的“益智厚生”。

其次,芝大的教育模式一直积极发展本科通识教育,致力于培养令学生终身受益的强大学术能力和思维习惯。体现在课堂当中,则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理解学科的力量和局限,运用不同形式的探究解决学科知识的基本问题。例如在芝大课堂当中,教师会通过设置多元的专题小组,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互相挖掘各自的长处,培养基于实际项目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不仅鼓励了学科知识的创新,也促进了学生自身的成长。

跨学科的专业背景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也促进了专业研究的创新。那么具体到课堂教学,芝大的特色是什么?

芝大的课堂鼓励观点的讨论与思想的争辩。学生主导课堂是芝大的传统之一。芝加哥大学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持两个基本的原则,一是营造最富有成效的科研环境,以促进知识进步,并以此造福人类;二是营造最包容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学生对贡献社会的理解和能力。芝大的课堂一直在营造一种开放的环境。芝大教师不断对知识提出质疑和挑战,进行不受约束的、开放的研究,对各种想法进行严谨的测试,对各种假设进行辨识和评估,鼓励和支持能够改变范式的想法。学生们通过阅读经典,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通过实验和田野,观察和评估发展动向,经过数据和实证,提出自己的见地。

芝大的课堂相信“最强大的科研和教学环境需要质疑而非顺从,需要分析而非空论,需要学术开放而非排斥,需要拥抱复杂而非简单带来的舒适。”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去思考、去挑战,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发起讨论的议题,实现充分讨论的氛围,鼓励自由讨论的场景,赞赏思辨讨论的精神。

开放的课堂培育了思辨的学生,那么作为文化产业的一名教师,您认为老师应该如何做到对学生最大潜力的激发与能力的培养?

第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保留个性特色。对于“差异化”的追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发现自己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一门专业的过程,既是一个补齐短板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自己研究领域勇于开拓、打破疆界的过程。尤其是在文化产业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当中,启发学生在研究论证的同时,保留自己独到的学术见地,敢于质疑并且反思当下的既有的研究成果,并且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论证和提出研究的愿景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要启发学生在学习上主动能动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环节当中,老师应当将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去自主学习,学会自主的探寻和发现问题,找到自己研究的兴趣点并且长时间关注和突破,以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启迪学生自身不断成长,不仅是作为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也是文化人才培养的关键。

第三,教师自己要去重新发现自己,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除了当一个引导者,老师本身视野的丰富同样重要。芝加哥大学非常强调视野的重要性,他们对每一个教员提出了丰富自己视野的要求,本质则是以教师视野的丰富,去启迪学生以广泛的视野,探寻更有意味的研究。尤其是国际化视野在文化人才培养以及师资力量培育方面的融入尤其重要,应对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的发展要求,文化人才的学术能力培养以及教育实践更要与国际研究方向的优秀经验接轨。

从课堂教学到学生能力培养,芝大都有其先进与督导之处。反观我国的文化人才培养问题,您认为芝大可以提供什么方面的借鉴?芝大经验应该如何与国内的文化产业教育教学有机结合?

第一,发挥跨学科优势,建构学术共同体,促进对话与创新。我国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需要更加灵活完善。文化产业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又各具特色的交叉学科,学生都是来自于各个学科门类之下,有着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与知识体系,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尊重文化产业的跨学科特征,去启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思辨、培育创新能力、拓展知识边界。芝大课堂所能给予的启示是一种开放的精神,鼓励跨学科的对话与思想碰撞一直是芝大课堂的特色所在,通过建立多元的专题小组,不同专业与学科背景的学生得以发挥各自优势使其创新力与原创力得到锻炼。国内的教育教学需要借鉴芝大开放的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启发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

另一方面是要在不同行业、不同学科之间建立更为广泛深入的学术共同体,促进更为密切深厚的交流与对话。文化产业的学术研究同时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社会学、法学等众多的学科门类,加上学生生源不同的学科背景,文化产业跨学科的特殊属性营造了交流与对话的优良环境,尽快促成不同行业、不同专业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学科对话是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二,注重知识的实践应用,与社会联结放大学科效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实践经验的融入。文化产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需要跟上时代步伐,要在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当中嵌入实践场景,重视文化产业学科的内在特性与外在社会职能,推动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文化产业内在要义。

芝大的课堂,既鼓励学生通过理解多种文化、历史和社会探究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又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使学生除了学习教师教授的各种知识技能之外,也能够从项目本身的学习去理解自己的假设和自己所处的社会,以对职业生涯和未来的发展有着更为主动的研判和积极的认知。情景式的教学与嵌入式的场景能够最大程度的启发学生发现对知识的兴趣所在,推动卓有成效的科研。

第三,兼顾规训与创新,形成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既需要制度化的规训,保证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率,同时也应该做出一些“熊彼特式”的突破创新,进一步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去及时回应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的时代需要。大学一流人才的培养既要深度结合大学的定位,又要坚持合理与有效的培养模式。芝加哥大学深深扎根于当地的社会环境,并将课程设计成为社区式的学习氛围,注重启发学生自主思维能力。

此外在通识教育方面,芝加哥大学注重将学科的专才教育与多学科的通才教育相融合,并要求学生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历史,给学生注入全球化的视野。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也应该在专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启发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当中进行学科视野的丰富与研究领域的开拓,不断丰富文化产业的学术研究与学科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