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名画,良辰美景

琴家现场演奏。
一张有800多年历史的宋代古琴,一张有黄宾虹铭印的古琴,一幅出自黄宾虹之手的“携琴访友”图,再加上三五位海内琴家抚琴相聚……
6月2日下午,西湖边“芸廷”小楼里这一场名为“黄宾虹琴与画”的雅集,再现了当年伯牙鼓琴时,“巍巍乎若泰山,汤汤乎若流水”的古典氛围。这也是2016中国(杭州)国际琴会中的一场活动。
而在场的文人们,更是聊起了黄宾虹这位山水宗师,和古琴的一段故事。
在黄宾虹晚年居住过的杭州栖霞岭32号画室里,曾经挂着一张古琴,那是几乎与他相伴一生的“挚友”。
黄宾虹创造了雄浑华滋的山水世界,也是一位古琴高手,“携琴访友”是他作品中的标志性符号。
那么,黄宾虹的琴艺是谁传授的呢?
来自浙江博物馆的骆坚群,为大家讲述了这段故事。
1886年,黄宾虹21岁了,这个徽商家庭的长子奉父命,向汪宗伊求学。这位老师精音律、兵术,黄宾虹跟着他学琴、学剑以及骑术。
“这就是一个传承的开始。”骆坚群说,“经史子集、琴棋书画,是传统士子一生的功课,学琴、抚琴也不是孤立的专业训练,它是一个人综合素养之一。”
黄宾虹30岁时父亡,要守父丧居礼三年。“读书居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人生不能太匆忙,利用长辈离世的时机,后人的脚步也要停一停,养一养自己的灵魂。黄宾虹这时的署款是‘柏琴’,琴应该是黄宾虹居礼三年中用以滋养灵魂最好的东西之一。”
从此以后,那把琴也一直跟在黄宾虹身边。可惜的是,他过世后琴就不知所踪了。
所幸的是,栖霞岭32号隔壁,还住着一位雅士——孙慕唐。孙慕唐为杭州著名画家,擅山水画亦为古琴名家。孙慕唐得了一张仲尼式琴,以斋号名之“水云”,并请黄宾虹题铭。
与这张“水云”琴一起出现在6月2日雅集上的,还有一张更名贵的宋代古琴“箫韶遗响”,曾经为末代皇帝溥仪弟弟溥任之妻张茂滢所藏。
两张名琴都被海内著名琴家当场弹奏,余音袅袅,加上黄宾虹的“携琴访友图”,正合了黄宾虹的诗句“抚琴欲令众山响,只许成连海上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