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搭台”的支点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2-03-28
<p>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台子搭不好,戏就难以唱得精彩。山西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并不缺乏文化的戏台,然而,这个戏台的支点又在哪里?搞清这个问题,对于各地唱好自己的经济重头戏,具有原点意义。 <br /> 日前,上万名河南单身青年齐聚晋东南的皇城相府,参加跨省旅游“相亲大会”。为增加大会的娱乐性,除了一贯的“迎圣驾”开城仪式表演外,皇城相府还特别策划了“抛绣球招亲”趣味游戏。当天该景区共接待游客3.5万人次,创下日接待量的最高纪录。据说皇城相府目前已成为河南人认知度非常高的旅游景区。<br /> <br /> 近年凡到过漓江的游客都对“印象刘三姐”大型表演叹为观止。两公里的漓江水域、十二座背景山峰和广袤的天穹,共同组成了世界最大的天然剧场。这一创意经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面世后,成倍的游客来到漓江看如诗如梦的大型表演,领略其超然的感受。在这些游客心目中,表演已较漓江本身更为诱人。<br /> <br /> 不止在漓江,杭州的宋城集团在宋城景区推出的“宋城千古情”大型歌舞表演以杭州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为基点,将传统与时尚相融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如梦似幻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好评如潮,成为每一位到杭州的游客必看的剧目。对于100元的演出票价,不少人惊呼“值,真值!”<br /> <br /> 无论是皇城相府、漓江还是宋城,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物状景观,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然而,对多数人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无一不是以景区为载体延伸出的特色文化产品——这正是“迎圣驾”“抛绣球招亲”成为皇城相府旅游亮点的关键,更是“印象刘三姐”和“宋城千古情”一类剧目成为景区文化品牌,一口气赚个盆满钵溢的奥妙所在。<br /> <br /> 近年来我省许多地方都在大搞名目繁多的旅游项目,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辟地建所,修寺砌庙,造像营景,这还不算。为了窗户外吹喇叭——名声在外,这些地方还费尽心思地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呼号,动辙以“中国第一”的大招牌吸引眼球,举办所谓的“高层论坛”贪大求洋,高薪聘请演艺名人大张声势。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这些对于偶尔造访的游客,不过是来了转转又看看,很快摆手说再见。门庭冷落者不在少数,“民心工程”免不了成为“民怨工程”。<br /> <br /> 旅游消费不能仅靠售门票支撑,它还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系列环节,谓之“二次消费”。而且,在生活越来越好的条件下,游客旅游的重点大多不在观看,而在于体验,在于休闲。可见,景点唯有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体验产品,才能“多赚钱,赚大钱”,才能赢得回头客们的青睐。这就涉及到了旅游产业中的原点问题:旅游创意。<br /> <br /> 旅游创意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在精神方面的需求而可以出售的旅游产品、活动、商品和服务。鉴于旅游创意产业兼具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和高整合性,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李庚认为,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我省坐拥许多历史文化景观,每一处都可高高搭起文化看台,隆隆唱响经济大戏。电视剧《刘老根》捧红“刘老根大舞台”,电视剧《乔家大院》吸引更多的慕名者亲睹大院的风采,都是以文化创意推动经济大戏的经典范例。今后,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创意,使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继承与发展相结合,产品创意与商品创意相结合,整合资源,增进和挖掘文化内涵,增进游客的体验值,提高景点的附加值。<br /> <br /> 眼下又是旅游的黄金季节,我们期待有更多更好的旅游创意充盈各大景区。在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去的当下,好的旅游创意不但将为我省旅游经济涂染浓重的生命绿色,而且对于我们正在致力于建设的创新型社会,同样是和煦的艳阳春色。<br /> <br /> 文化和经济的大戏必将继续,我们要努力寻找这个支点。<br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