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一方小小的印石,背后可能就有大来头
发布时间:2012-03-28
<p>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br /> <br /> 中国(杭州)第六届印文化博览会,可以说是一次国内印石的盛宴。寿山石、鸡血石、青田石……看那一方方形态各异、色彩纷呈的石头,无不令人爱不释手。<br /> <br /> 小小一块石头,背后可能就有大来头。<br /> <br /> 韩天衡是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篆刻研究院院长,豆庐是其斋号。除诗书画印的全面成就外,韩天衡也是收藏界的大腕,尤其是印石,堪称国内外第一。<br /> <br /> 与以往一样,这位西泠印社的“掌门人”再一次晒出了藏在深闺的美石。<br /> <br /> 这次他带来的是汶洋石。<br /> <br /> 上个世纪末,就在寿山石区频传资源枯竭之时,在柳岭矿脉竟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石材,出石后以村名称之为汶洋石。<br /> <br /> 汶洋石质地细腻纯洁而稍坚,微透明,有红、黄、白、黑等色,色泽鲜艳,色界分明,韩天衡评价这种石头宛若夏塘白莲,靓而不妖,文而不火,古韵天成,所以以“雅石”誉之。<br /> <br /> 这次印博会上,韩天衡带来了79件宝贝,都是其精心收藏的,意在让藏在深闺的百年美石能从阳春白雪走向平易近人,让更多的市民和观众了解印石,感受印石,喜欢印石。<br /> <br /> 韩天衡告诉我们,其实汶洋石问世,来也汹汹,去也匆匆,仅仅几年的光景,有限的坑藏已空剩四围巉岩。正因为此,其身价也是雄赳赳、气昂昂地扶摇攀升。<br /> <br /> 这次“豆庐赏石”是继2008年“芙蓉石精品展”之后推出的又一汶洋印石精品展,除了精选寿山汶洋,还有其他印石59方,润透艳丽,光彩夺目。今日,韩天衡还要在现场进行《豆庐赏石雅石汶洋及其他印石精品集》的签售活动,实属难得。<br /> <br /> 印博会的展览品种繁多,除了韩天衡的私家珍藏,还有不少来自名石出产地的商家,带来了难得一见的印石精品,无不令人眼花缭乱。<br /> <br /> 在一般人眼中无非是拿来篆刻作印章之用的印石,如今作为一种观赏和投资的对象,已逐渐被越来越多市民接受,身价也一路上扬。开幕式前,已有迫不及待的市民在现场出了手。这位姓李的市民介绍,与书画界人士不同的是,购买印石纯粹是出于观赏和保值增值。<br /> <br /> 印石收藏虽然说是凭个人喜好,但在选择时,还是有一定的标准。据介绍,花色漂亮、石质纯、砂钉(杂质)少、无裂痕的印石是最好的。在选择雕刻件时,要特别注意雕工的精细程度,如果雕工粗糙收藏价值反而不如素坯件。因为有时雕刻件会用来掩盖一些瑕疵,而素坯件的石质反而一目了然,便于判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