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街头惊现《阿凡达》电影场景
发布时间:2012-03-28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able bgcolor="#efefef"> <tbody> <tr> <td> <table> <tbody> <tr> <td><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1003/E20100311105147-7010.jpg" /></td> </tr> <tr> <td style="text-align: center"> 齐兴华创作的《古龙今韵》</td> </tr> </tbody> </table> </td> </tr> <tr> <td> <table> <tbody> <tr> <td><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1003/E20100311105147-7011.jpg" /></td> </tr> <tr> <td style="text-align: center"> 武林广场地画吸引了很多人 摄/周洁琼</td> </tr> </tbody> </table> </td> </tr> <tr> <td> <table> <tbody> <tr> <td><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1003/E20100311105147-7012.jpg" /></td> </tr> <tr> <td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国外一些经典地画作品</td> </tr> </tbody> </table> </td> </tr> </tbody> </table> </p> <p> 上周末,武林广场上出现了一幕奇妙的景致:山崖、瀑布、绿岛、飞船……似乎电影《阿凡达》中的奇幻场景来到了现实生活。原来,这是一幅70多平方米的3D街头地画,让许多路过的市民都忍不住上去踩几脚,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p> <p> 3D街头地画(3D Street Painting)源自西方街头文化,就是将画作展示于地上以求得立体的艺术效果,或直接以地面为载体进行绘画创作,利用平面透视的原理,制造出视觉上的虚拟立体效果。</p> <p> 目前,国内也有一群3D街头地画的爱好者,像国内首位3D街头地画艺术家齐兴华,还有此次杭州地画的创作者——南京锦上添花艺术创意工作室等,他们画作的所到之处总能引起一阵轰动。日前,记者采访了齐兴华,近距离接触了这一项独特的街头艺术。文/周洁琼</p> <p> 3D地画起源于国外</p> <p> 3D街头地画起源于国外,有着长达二十多年的历史,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秉承后现代绘画理念,最初是西方先锋街头艺术家表达自我、彰显个性的一种方式。后来由于创作成本低廉,不受场地限制,发挥自由度大,成为一些西方草根艺术家所钟爱的艺术形式;加上很多作品颇具娱乐精神与诙谐效果,更容易受到参观者的喜爱。</p> <p> 国际上近年来涌现出一些致力于3D街头地画创作的艺术家,其中最著名的是Kurt Wenner与Julian Beever,他们两人风格完全不同,前者是以古典的画风展现出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的场面,张张都被称为经典。Julian Beever据说是街头3D绘画的创始人,人称“路面毕加索”,是以城市诙谐为创作主题,画的内容相对简单,经常是一个可乐瓶或一 个小景,但他具有令人惊叹的思维开度与幽默感。 </p> <p> 地画进入中国 成为另类街头风尚</p> <p> 2005年,国内首位3D街头地画艺术家齐兴华(Micheal Qi)将3D街头地画艺术引入中国,他的首张地画《漩涡》(原名:与一?坑)在北京许多地方做过现场展示,并引起了一定规模的轰动效应。近两年他的3D地画又参加了奥运会等展览,作品也从《漩涡》延伸到《古龙今韵》《侏罗纪峡谷》到麦当劳《叩开快乐之门》,创作手法和创意都日益娴熟。</p> <p> 齐兴华表示,虽然在网络等传播媒介的积极作用下,3D街头地画已渐渐为大众所熟悉和接受,具备了一定的认同度与美誉度,但总体来讲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仍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大众对这种艺术形式仍然具有强烈的好奇感,对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抱有浓厚的兴趣。</p> <p> 而且 ,国内与国外地画创作风格也不相同,“就目前世界上这几位艺术家来说,创作风格大致可以划分为古典风格人物、建筑、诙谐幽默的现代题材、巨幅的风景系列以及学院派写实等。我的画面风格主要还是传承了中央美术学院严谨的学院派风格,从画面内容创作上来说,我还是属于中国风格的。”</p> <p> 入门很快 要出色很难</p> <p> 看到国内外令人炫目的地画作品,许多人都想去学这一门手艺。对于3D地画,齐兴华认为并没有什么诀窍。如果从技术上来说,地画就是利用远大近小的反透视画法,但是这种画法其实并不是“全部的奥秘”。就像写字大家都会,写篇文章也不是难事,但要成为著名作家就难了。说到底,非常震撼的效果是靠“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造就的。</p> <p> 甚至地画也没有专门的绘制工具。国外比较多的是用粉笔,因为绘制速度比较快,但是画作不能移动,也怕风、怕雨。齐兴华觉得自己辛苦创作的画作,那么轻易丢弃就太可惜了。于是他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颜料的创新,使用丙烯作颜料主体,配以立德粉、骨胶增加其不反光、耐久的特性,规避了传统粉笔的弱点,使这种地画颜料具有抗风、耐雨、便于移动、易于收藏的特性。绘制完成后也不需要特别的保护工序,因为颜料经过处理后已经很结实了,能让观众直接摸到颜料表面肌理、直接看到颜料的美感。如果地画长期在室外展出,出现些许磨损或破坏,只需再进行局部修补就可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