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现代传媒> 正文
《东方》摄制组在俄罗斯杀青
发布时间:2012-03-28
<p align="center" style="margin: 0px 3px 15px; text-indent: 30px; text-align: center"><img id="988098"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1003/E20100310085858-9240.jpg" /></p> <p align="center" style="margin: 0px 3px 15px; text-indent: 30px; text-align: center">&ldquo;毛泽东&rdquo;在阿芙乐尔号上</p> <p style="margin: 0px 3px 15px; text-indent: 30px; text-align: left">2月10,圣彼得堡零下30度,哈气成霜,滴水凝冰,涅瓦河早已冰冻三尺。</p> <p>&nbsp;&nbsp;《东方》摄制组在著名表演艺术家唐国强的带领下,来到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那艘名扬四海的阿芙乐尔巡洋舰前,架起摄像机,升起灯光架,摆开监视器,开始拍摄《东方》的最后一场戏:毛泽东、杨尚昆、王稼祥、汪东兴等人登上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瞻仰吹响&ldquo;十月革命&rdquo;号角的那门大炮,畅想新中国的美好未来&hellip;&hellip;</p> <p>&nbsp;&nbsp;阿芙乐尔号依然是当年的阿芙乐尔,舰上的大炮正是当年&ldquo;十月革命一声炮响&rdquo;的那门炮,当唐国强扮演的毛泽东带领众人缓缓登上舷梯,时光瞬间回到50多年前:身材伟岸的毛主席站在军舰甲板上四处打量,他轻抚着大炮感叹:&ldquo;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句话,我们讲了多少年,今天终于亲眼看到了它,就像看到了当年的列宁同志一样&hellip;&hellip;&rdquo;</p> <p>&nbsp;&nbsp;&ldquo;停!&rdquo;随着执行导演路奇的一声&ldquo;收工!&rdquo;,由唐国强任总导演并担纲主演、历时5个多月、行程4万多公里、转战国内外17个城市和地区、动用540多名中外专业演员和3万多人次各族群众演员进行实地实景艰苦拍摄的大型史诗电视剧《东方》,终于正式宣告全面杀青!</p> <p>&nbsp;&nbsp;与此同时,杭州市委副书记叶明、杭州市委宣传部部长翁卫军给远在俄罗斯的《东方》剧组发来一封亲切备至的慰问贺电,祝贺《东方》成功杀青,并感谢每一位演职人员的辛勤付出。</p> <p>&nbsp;&nbsp;这封贺电犹如寒风中一股暖流,让数月来奋战在冰天雪地、荒野旷莽中艰苦拍摄的每一位演职人员倍感温暖。几百字的慰问信在宣读期间,多次被掌声打断,回首5个月来的艰辛和努力,不少人的眼圈红了,是啊,终于杀青了!终于完成了当初&ldquo;拿出生命中的5个月,成就一部恢宏巨作&rdquo;的承诺。</p> <p>&nbsp;&nbsp;《东方》,第一个进入克里姆林宫的中国剧组</p> <p>&nbsp;&nbsp;俄罗斯是《东方》摄制组的最后一站,主要拍摄毛泽东两次出访苏联的真实故事,实地取景于莫斯科的新圣女墓、红场、列宁墓、克里姆林宫,以及圣彼得堡的芬兰湾、彼得保罗要塞、冬宫、涅瓦河、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等。</p> <p>&nbsp;&nbsp;《东方》讲述的是1949年到1957年的国际国内风云,实地实景甚至实时拍摄,一直是《东方》的拍摄宗旨。早在2009年9月28日烟台开机前,作为杭州市文化界龙头企业的三大投资方:杭州南广影视有限公司、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杭州佳平影视有限公司便已明确了这一耗时耗力更耗费资金的高难度拍摄手法,只为追求革命历史的真实再现,让当今的人们真切地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动荡的国际国内风云中,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如何运筹帷幄,斗智斗勇,树立国际地位,平息国内蒋家王朝的残余力量,反间谍,平土匪,立宪法,网人才,建设新中国。</p> <p>&nbsp;&nbsp;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岁月,这样的历史不容戏说。正如总制片人徐云所言:&ldquo;《东方》是一部难得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的史诗正剧,拍摄《东方》是我们的荣幸,更是一份责任,作为一家多年从事文化产业的浙江民企,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去拍摄这样一部宏伟的革命历史巨作,让人们了解历史,感恩先辈,从而珍惜现在,这也是我们浙江民企反哺社会应尽的义务。&rdquo;</p> <p>&nbsp;&nbsp;在俄罗斯拍摄的这些场景大都是游人如梭的热门景点,不但场租昂贵,而且有些重要场所拒绝摄制组进入,比如克里姆林宫、阿芙乐尔号。</p> <p>&nbsp;&nbsp;&ldquo;如果这两个地方不能进去拍摄,我们到俄罗斯来干吗?&rdquo;总导演唐国强表示,无论如何,必须进入克里姆林宫,必须登上阿芙乐尔号!</p> <p>&nbsp;&nbsp;经过中俄多方联系和游说,得知《东方》是如此恢宏的一部巨作,而且与俄罗斯有着紧密的关联,俄方同意《东方》剧组全体演职员进入克里姆林宫内区拍摄两个小时。</p> <p>&nbsp;&nbsp;进入克里姆林宫是在当地时间2月4日下午1点许,据俄方管理人员介绍,当时普京正在克里姆林宫的一幢黄楼里办公,要求摄制组必须轻声、快速。尽管条件限制比较多,好在唐国强导戏老练,在他的指导下,扮演米高扬的智利演员维特尔和另两位扮演警卫的俄罗斯演员很快入戏,尽管是用中、英、俄三国语言对台词,但配合非常精准,表演到位,很快就完成了两场重头戏的拍摄。</p> <p>&nbsp;&nbsp;拍摄现场,一直协助《东方》联系各方事宜的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主席李宗伦激动地说:&ldquo;我在俄罗斯工作了20多年,我知道这里从不让剧组进入。你们《东方》剧组是第一个进入克里姆林宫拍摄的中国剧组!&rdquo;</p> <p>&nbsp;&nbsp;列宁墓,毛泽东敬献花圈</p> <p>&nbsp;&nbsp;当年毛泽东出访苏联,对王稼祥说了一个心愿,就是要去列宁墓敬献花圈。《东方》此次前去列宁墓拍摄的就是这段历史。</p> <p>&nbsp;&nbsp;列宁墓,位于莫斯科红场的西侧,背后是克里姆林宫的红色围墙和钟塔,南侧是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北面则是历史博物馆。红场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只有天安门广场的五分之一,世界10大知名百货商场古姆商场就在广场的南侧,川流不息的人群并没有给拍摄带来多少不便,他们很有礼貌地远远观望,然后悄悄离开。</p> <p>&nbsp;&nbsp;零下20多摄氏度的冬日红场寒风凌厉,如刀般刮得脸生疼,非得用厚围巾包裹严实才行。但是,唐国强等十多名演员必须将脸和手露在寒风中,抬着花圈从远处走来,神情肃穆地鞠躬&hellip;&hellip;一场剧本中只有0.3页纸的戏,演员们在红场来回走了十多遍,当导演喊停时,他们的脸都冻肿了。</p> <p>&nbsp;&nbsp;芬兰湾,扛着设备行走在海面上</p> <p>&nbsp;&nbsp;见过大海结冰吗?《东方》有一场戏就是在冻得能开雪摩托的海面上拍摄的。</p> <p>&nbsp;&nbsp;2月6日深夜,《东方》剧组踏上前往圣彼得堡的火车,经过8个小时的旅程,于2月7日清晨来到圣彼得堡开始为期三天的拍摄。</p> <p>&nbsp;&nbsp;圣彼得堡有58条河流,是与威尼斯齐名的水城,但是到了冬天,所有的河流都凝固了,街道亦如结冰的河流,泛着寒光,整座城市的汽车都以20码的时速爬行。</p> <p>&nbsp;&nbsp;当《东方》剧组的大巴爬行到芬兰湾时,已是当地时间下午两点多。从停车处到拍摄处波罗的海还有数公里,由于大雪封道,全体演职员只得扛着设备徒步前往,边走边相互催促:&ldquo;快!现在是阳光最好的时候!&rdquo;</p> <p>&nbsp;&nbsp;圣彼得堡的日光很稀贵,一年365天中约有300天是阴天,而在《东方》拍摄的三天时间里,竟然天天都是阳光灿烂的大晴天,连当地向导都称奇。</p> <p>&nbsp;&nbsp;由于波罗的海是世界上含盐量最少的海,再加上严寒,冻得十分结实,剧组在海面上找好场景架起摄像机,于是有了这样一组镜头:毛泽东、王稼祥、杨尚昆、汪东兴等一行在米高扬的陪同下,从芬兰湾的松林中踏着没膝的雪走向波罗的海,面对洁白如雪的大海,汪东兴激动地吟诵:&ldquo;千里冰封,万里雪飘&hellip;&hellip;&rdquo;</p> <p>&nbsp;&nbsp;若是夏天来到这里,根本找不到这组镜头的拍摄地,因为那时,芬兰湾是一片湛蓝的海水。</p> <p>&nbsp;&nbsp;冬宫前,众人齐唱国际歌</p> <p>&nbsp;&nbsp;冬宫是圣彼得堡最著名的景点,看护自然相当严密,对方只给了一个小时的拍摄时间。演员们丝毫不受影响,早在宾馆里就已经将这场戏练熟了,到了现场立即开机实拍。</p> <p>&nbsp;&nbsp;当演员们迎着镜头齐声高唱国际歌时,引来了不少俄罗斯游客的驻足围观,有意思的是,还有人用俄语跟着一起合唱。一曲终了,围观的俄罗斯游客鼓掌称赞。</p> <p>&nbsp;&nbsp;涅瓦河畔,有人高喊&ldquo;毛主席来了&rdquo;</p> <p>&nbsp;&nbsp;在国内拍摄外景时,常有人冲着唐国强激动地喊道:&ldquo;毛主席好!&rdquo;没想到,来到遥远的俄罗斯,竟也碰到这样的场面。</p> <p>&nbsp;&nbsp;在涅瓦河拍摄阿芙乐尔号军舰时,一群就读于莫斯科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也在附近游玩,猛地看到唐国强出现在军舰上,竟兴奋地失声大叫:&ldquo;毛主席来了!&rdquo;纷纷拿出相机拍照,有一个学生直接掏出手机打电话:&ldquo;我看见毛主席了!哦不,是唐国强,就在我面前!对,是真人!&rdquo;</p> <p>&nbsp;&nbsp;记者饶有兴趣地问了几位当地的俄罗斯人,是否知道唐国强扮演的是谁?有三四名俄罗斯人准确地说出了答案:&ldquo;毛泽东!&rdqu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