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现代传媒> 正文
潘鸿海: 此生,只愿真诚画画
发布时间:2012-03-28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able bgcolor="#efefef"> <tbody> <tr> <td> <table> <tbody> <tr> <td><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1002/E20100220091248-6700.jpg" /></td> </tr> <tr> <td>&nbsp;</td> </tr> </tbody> </table> </td> </tr> <tr> <td> <table> <tbody> <tr> <td><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1002/E20100220091248-6701.jpg" /></td> </tr> <tr> <td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又回外婆家 89cm&times;116cm</td> </tr> </tbody> </table> </td> </tr> <tr> <td> <table> <tbody> <tr> <td><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1002/E20100220091249-2312.jpg" /></td> </tr> <tr> <td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夕阳下的河埠头97cm&times;146cm</td> </tr> </tbody> </table> </td> </tr> <tr> <td> <table> <tbody> <tr> <td><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1002/E20100220091251-7853.jpg" /></td> </tr> <tr> <td style="text-align: center">  ▲春帏红辉</td> </tr> </tbody> </table> </td> </tr> <tr> <td> <table> <tbody> <tr> <td><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1002/E20100220091251-7854.jpg" /></td> </tr> </tbody> </table> </td> </tr> </tbody> </table> </p> <p>&nbsp;&nbsp;潘鸿海,著名画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是继陆俨少之后,浙江画院的第二任院长。在他和同仁们的努力下,跌跌撞撞如同初生小驹儿般的浙江画院终于借&ldquo;国际龙年笔会&rdquo;站稳了腿脚,并向着充满希望的未来迈进。</p> <p>&nbsp;&nbsp;潘老在油画界负有盛名。许江对他做出过如此评价:&ldquo;在油画语言与乡土气息两者的融合上,潘老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rdquo; 他画笔下的江南水乡、恬美村女,中国人喜欢,老外也喜欢;征服了专业人士,也征服了普通百姓;赢得了学术地位,也赢得了市场&hellip;&hellip;</p> <p>&nbsp;&nbsp;潘老兼善水墨。&ldquo;中国当代的油画家能画两笔国画的就潘鸿海&rdquo;、&ldquo;老潘的中国画里没有油画味&rdquo;行内人士如是说。</p> <p>&nbsp;&nbsp;已经有太多的媒体宣?,潘老说:&ldquo;还是多留些宣传的机会给年轻人吧。&rdquo;但是,为了此番浙江画院的&ldquo;亮相工程&rdquo;,他还是欣然接受了采访,畅谈自己对艺术、对画院的真情实感。</p> <p>&nbsp;&nbsp;Q:每日商报&ldquo;浙江画院专题&rdquo;栏目主持人 诸葛静颖</p> <p>&nbsp;&nbsp;A:著名画家、浙江画院第二任院长 潘鸿海</p> <p>&nbsp;&nbsp;Q:先来个比较老套的开场:回顾2009年,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事情吗?</p> <p>&nbsp;&nbsp;A:没有吧。我是一个很平淡的人,个性如此,生活也是如此,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我这一生都很平顺。&ldquo;没有什么才华去做伟大的事情,也享受不到大起大落的那种精彩&rdquo;,这是我对自己的评价。</p> <p>&nbsp;&nbsp;Q:记得有句话您常提起,那是您母亲嘱咐您的,&ldquo;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rdquo;。但事实上,您似乎一直都是人群的中心,您的作品自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产生开始,一直都受到追捧。用一句股市用语形容,就是&ldquo;高开高走&rdquo;,&ldquo;平顺&rdquo;这个词远不足以形容您的成功。您不觉得这种与&ldquo;希望&rdquo;截然相反的现状很有意思吗?</p> <p>&nbsp;&nbsp;A:&ldquo;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rdquo;,虽然我身处于攘攘人群之中,但始终尽可能让自己保持清醒,忠于自己的本性,不做作。我可以这么说,我没有一张画是通过经纪人运作的,也从没有主动去送拍过。</p> <p>&nbsp;&nbsp;Q:据我所知,这么多年下来,您的作品一直广受欢迎,市场稳健。那么,稍嫌八卦地打听下:您的&ldquo;制胜&rdquo;秘诀是什么?</p> <p>&nbsp;&nbsp;A:艺术贵在真诚。我自小在姑苏长大,江南水乡和江南女孩子的影像自小就深深地烙刻在心中,因此,我不可能画出北方那种立马横刀的气韵,只有画江南的柔美意境才能最真诚地表达自己。可以说我从很早就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定位:画雅俗共赏、贴近生活、拉近与观众距离的画,画自己喜欢、老百姓也喜欢的画,画懂行的和不懂行的都能看懂的画,画能传递我的创作心情的画&hellip;&hellip;我从不乱选主题,只画江南。几十年来,我研究江南的竹子、江南的水、江南的女孩子,逐渐形成了自己比较鲜明的艺术特色,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mdash;&mdash;油画和国画都如此&mdash;&mdash;这需要勤奋,更需要坚持。</p> <p>&nbsp;&nbsp;只有真诚的艺术才能打动人。我很真诚地反映自然与人类最美好的本性,可能因为如此,才会收获观众的共鸣,受到市场的肯定。</p> <p>&nbsp;&nbsp;Q:还记得您卖出第一幅画是什么时候吗?</p> <p>&nbsp;&nbsp;A:记得。1985年在国内卖出了我的第一幅油画,画的是水乡的风景,由一位绍兴籍华侨以七万多元的价格买下。在当时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引起过一阵轰动。而在这之前,也是85年的时候,我受邀到美国芝加哥办了一场小型展览。那里一般都晚上开幕,结果没想到一晚上就卖出了二十多幅画,同行的其他画家却一张都没卖掉。我大受鼓舞,也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虽然我画的是充满乡土气息的中国油画,谈不上&ldquo;创新&rdquo;,也不&ldquo;洋气&rdquo;,但真诚的艺术是国际化的,即便是老美也可以与我的画沟通。</p> <p>&nbsp;&nbsp;Q:诚如您所言,这么多年来您一直坚守&ldquo;江南水乡&rdquo;的主题,难道从未萌生过&ldquo;求新求变&rdquo;的念头吗?曾经有人说您的画&ldquo;太唯美&rdquo;,您又怎么看?</p> <p>&nbsp;&nbsp;A: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时代日新月异,信息横流,很多画画的人也纷纷追求创新和变化,有的还把画画搞得很&ldquo;理念&rdquo;,我做不到。我是个简单的人,智商不高,只能在一个山头上尽量地往高处爬&mdash;&mdash;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下功夫,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我的艺术很有好处,给予我丰厚的养料,让我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法,使之更精湛、更成熟。技法本身就是一种美,它应该带给人美的享受。</p> <p>&nbsp;&nbsp;记得有一年在香港亚洲博览会上,陈逸飞跟我一起聊天,&ldquo;我很关注国内的年轻画家,经常找他们的画册(当时他还在纽约,没有回国),注意看他们的动向和成果。&rdquo;他还说,&ldquo;不过你这也是一条路子。&rdquo;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走好一条路要付出很多,要不停地画,不停地思考。油画本身是&ldquo;舶来品&rdquo;,&ldquo;如何让油画本土化&rdquo;。我的油画要努力做到不是像苏联的、法国的、德国的,而是能真正体现中国本土气息的中国油画。我是中国的油画家,应该画出中国的油画,这一点我更想和年轻画家共勉。</p> <p>&nbsp;&nbsp;Q:您的油画充满了中国味儿,但您的中国画中却没有油画味儿,这就很有意思了,您是怎么办到的?</p> <p>&nbsp;&nbsp;A:其实我画中国画是进了浙江画院之后的事,一方面是工作需要&mdash;&mdash;画院经常会到各地方或下部队去搞些笔会,需要现场作画&mdash;&mdash;但是更重要的是,我想通过研究中国的诗词、书法、绘画来更真切地感受中国特有的意韵,因为中国绘画传统太博大精深了,对中国传统的研究更有助于自己艺术上的深层次的提高。对于艺术的追求应该趋向全面,但是不同的艺术门类应该有各自的特色,可以互补、互相借鉴。例如,很多人说我油画的树画得好,你看我画上树枝的穿插、树叶的疏密,都是运用了中国画的气韵、布局和节奏&hellip;&hellip;</p> <p>&nbsp;&nbsp;Q:前不久,浙江画院的二十五周年庆典活动掀起了杭城艺术圈的高潮。作为画院的老领导,您有何感想?对于新生代的领导班子和年轻画师们,您又有何赠言?</p> <p>&nbsp;&nbsp;A:首先,我要感谢浙江画院这个平台,是命运把我安排到了这里,让我跟她之间有了一段特殊的缘分。看到今天的画院朝气蓬勃、一派兴旺的气象,我要感谢新的领导班子,他们把我梦想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当今社会国泰民安,艺术家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画家似乎都变成了贵族,我很高兴,但是,我也要提醒年轻人:画画必须要真诚,谁想光靠画画获得名利,最后多半会失望&mdash;&mdash;当然也有把市场操作得很好的画家,但从根本上,画家还是要甘于寂寞和清贫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