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现代传媒> 正文
创新与创意
发布时间:2012-03-28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class="font6">&nbsp;<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1001/E20100125093920-2420.jpg" /></span></p> <p><span class="font6">&nbsp; [今日主讲] 朱海 著名策划人、词作家</span><span class="font6"> </span> <p>&nbsp;</p> </p> <p>&nbsp;&nbsp;[中心思想]&nbsp;</p> <p>&nbsp;&nbsp;做文艺的首先要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那就是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成长于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面对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进程,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经济时代,给城市管理者和生活者都提出了一个文化软实力的问题。我希望杭州的文艺家们除了把美好的杭州当作天堂放在心里以外,要多地关注整个中华民族的大文化、整个国家发展的大格局。</p> <p>&nbsp;&nbsp;[课堂速写]</p> <p>&nbsp;&nbsp;央视在做文艺节目时,一般都有一些参考对象。如果要看民俗节目,参照的是东北二人转;如果要看综艺节目,参照的是湖南卫视;如果要听流行音乐,参照的是广东;如果讲时尚服饰,一般以北京为主&hellip;&hellip;杭州也在其中,主要考虑到有两个重要指数,一个是西博会,一个是动漫节,这也是近几年中国文化的标志。上海是2009年开始列入参照对象的,那是因为周立波的海派青口,不过目前他还属于单干,没有形成势力。而在本年度春晚里,我们又有一个跟自己较劲的标准&mdash;&mdash;让更多80、90后走上舞台,让他们的作品呈现在除夕晚上。</p> <p>&nbsp;&nbsp;去年春晚后,美国一位执导奥斯卡、格莱美颁奖典礼的导演访问我们,想了解为什么收视率一直排在春晚之后。来了以后他非常震惊,因为在一个并不算大的演播厅里上演的春晚,居然能吸引10亿6000万的观众,其中10亿在中国大陆,6000万在海外。这位导演觉得,这个收视率是奥斯卡和格莱美无法达到的。</p> <p>&nbsp;&nbsp;另一方面这位导演又认为,我们与他们的要求不一样。春晚面对的还有农民以及更多中低文化程度观众,他觉得呢我们常年坚持举办春晚,而且一直以喜剧小品作为支柱,非常震撼。他回去后,纽约时报在大年初一发了一篇社论,叫做《奥斯卡要向中国的春晚学习》。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呢?我想说,国际上也在关注中国做什么。</p> <p>&nbsp;&nbsp;国内观众的欣赏水平日益提高。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第一届春晚时,李谷一唱了7首歌,而现在我们是7个人唱1首歌,甚至比这个还多。《走进新时代》有21个人一块唱,每个人得分个半句,但这样也赢得了全场掌声。什么道理呢?就是现在国内观众包括受重群体正在年轻化,改革开放初期以后大面积、高密度低文化水平的观众群已经迅速被高智商的人群代替。</p> <p>&nbsp;&nbsp;所以我们更要关注,怎么通过创意和创新来达到今天符合时代的作品。春晚有一句口号,叫做艺术不言辛苦,领导只看结果。我们要清楚身处哪个年代,每一年都要有进步。</p> <p>&nbsp;&nbsp;关注中国未来的主人</p> <p>&nbsp;&nbsp;我们后来还创作了一台名为《向祖国汇报》的晚会,采用新闻和文艺结合的方式,用的主持人是李瑞英和罗京。那也是罗京最后一次出现在舞台上。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要求罗京背很多内容,整整几大块,体现各个行业对灾区的支持,里面有大量的数字。可罗京愣是全部背了出来。</p> <p>&nbsp;&nbsp;在抗震救灾中,我们发现了可爱的80、90后。很多人当兵不到3个月,新兵连一出来直接上灾区去了。他们人生第一场战争,就是汶川大地震。所以我就向导演提出,能不能找一批吸引舞台、吸引荧幕的老人重新回来,以他们的高龄和辉煌的人生,向我们的80、90后致敬,代表全国人民感谢他们。开始联系的时候,有几个大腕确实不太好请,说先看看诗歌,于是我又去熬了个夜写了首诗叫《相信》,没想到诗一传过去,李默然一口答应,坐着轮椅的郑榕也一口答应。其中有一句话是让郑榕说的&mdash;&mdash;孩子们,没白疼你们啊。</p> <p>&nbsp;&nbsp;这台晚会其实是对抗震救灾的总结,不仅给英雄们颁发了奖章,更是弘扬了最能代表这个时代和这个民族前进方向的未来主人,它把80后隆重推出,使他们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以及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主体,这个非常重要。</p> <p>&nbsp;&nbsp;向观众传递真实情感</p> <p>&nbsp;&nbsp;2008年,我切身感受到中国艺术家内在的一种团结精神。不管平时怎么样,在国难当头时,艺术家们的天性、信仰、情感都迅速结合在一起。</p> <p>&nbsp;&nbsp;我创作诗歌《祖国万岁》,来朗诵的都是大腕,他们很早就来集合了,没有一个讲条件。当天晚上,我收到很多短信,最多的是对这首诗的评价。不久后,中宣部领导又把我们找去,说抗雪救灾出了一批英雄,然后给我们看一批新闻频道拍的纪录片,非常感动。当看到有一张四个战士站着睡着了的照片时,我就跳起来,觉得晚会有点了,后来的这台晚会就叫做《情暖中国》。</p> <p>&nbsp;&nbsp;大地震来得非常突然。我们要搞台什么样的晚会?晚会要不要唱?要不要跳?怎么跳?怎么唱?唱什么?会议室里放了4台大电视机,我们不停地搜集素材。没等到24小时过后,中宣部决定做一次全国的大型募捐晚会,并且要求是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募捐活动。中央明确表示要全国募捐,但不能强掏老百姓的钱,要把真实情况反映出来。</p> <p>&nbsp;&nbsp;到2008年5月18日晚上《爱的奉献》出现在荧屏上的时候,全国人民的心已经系到了一起。当时,晚会的定位就是要在那一刻,把全国人民想说的话通过文艺的形式激情表达出来。文艺界要先带头先募捐,并且一定要从灾区请回一些人来,把他们在第一线与天灾人祸斗争的精神通过晚会感动全国人民,不能把前方后方隔离开来。</p> <p>&nbsp;&nbsp;在这台晚会开始前20钟,按照央视大型晚会的经验和规矩,我召集所有主持人开会,告诉他们今天晚上怎么做、怎么说。后来白岩松跟我讲,那天晚上我基本上属于疯了,要求所有的主持人在30分钟内必须让电视机前60%以上的观众哭。要让领导抹眼泪很难,因为他节目看得太多了。可第二个节目开始时,前排有领导开始抹眼泪了。于是我跟朱军讲,要继续再让他们哭。很多人在现场都要求追加捐款数额。邯郸有个厂长,最后捐到了1个亿,而开始牌子上写着只有3000万。</p> <p>&nbsp;&nbsp;事后我跟白岩松说,只有让老百姓动真情,传递真正的情感,把心都掏出来了,才会很主动地掏钱出来。那台晚会后来募捐到的数字达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的。</p> <p>&nbsp;&nbsp;为重大题材做好准备</p> <p>&nbsp;&nbsp;北京奥运会开幕还差10天时,接到任务要搞一台晚会,通过央视6个频道向全世界播出,播出面比春晚还要大。这台晚会就是《百年圆梦》。</p> <p>&nbsp;&nbsp;关于这台晚会,中央领导和北京市委给了明确指示&mdash;&mdash;绝不能涉及开、闭幕式内容,要另起炉灶,让全世界还没来北京的赶紧来,让来了的懂得解读中国版奥运精神。这台晚会我们做得很吃力,因为各个部门都希望能有所表达,有种把它当做56个民族在家里一起过新年的感觉,而实际上,这是一个对外宣传工作。</p> <p>&nbsp;&nbsp;当时我们非常清晰地抓住了一个点,就是百年圆梦是怎么圆的。</p> <p>&nbsp;&nbsp;这台百年晚会用三个部分来解构主题。首先,最早提出中国要办奥运会的是当时在天津创办的《新青年》,于是第一部分从天津开始,刚好天津到北京的城际高速铁路通车了,我们通过这条高速迈开我们百年圆梦的第一步;第二部分,我们用喜马拉雅山的高度和奥林匹亚山的高度来比较,让珠峰精神与奥林匹亚精神对话,从而提炼体育精神的高度;第三部分是沿着北京的中轴线,从故宫到鸟巢,让代表古与今的两者对话。在100分钟里,这个结构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最后证明这个结构非常精彩。</p> <p>&nbsp;&nbsp;要注意的是,奥运会一结束,中国文化进入了后奥运时代。怎么来解读后奥运时代,能不能掀起中国文化新高潮,我们有许多事要做。比如在选择题材时,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年底的广州亚运会,2011年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都将是很好的选题。辛亥革命100周年,与浙江、杭州关系很大,因为当年有很多浙江的有识之士参加。同时,辛亥革命纪念活动也很有可能由两岸共同举办,将是中华民族百年以来最盛大的文化典礼,我们要为这样一些重大题材做好准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