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杭州:让遐想的翅膀有了飞翔的天空
发布时间:2012-03-28
<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30px; margin: 0px 3px 15px"> </p>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1011/20101101105638-2324.jpg" /></p> <p> “21世纪将是工业设计世纪,一个不重视工业设计的国家将是落伍者。”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博士曾经这样说过。</p> <p> “工业设计”为何被赋予如此高的地位?</p> <p> 以一双耐克的运动鞋为例:在设计上考虑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及人体工学等多方面因素,有着几十项专利权,穿着它不但舒适,更能帮助运动员在体育场上创造佳绩,这便是设计的创新。这也是一双耐克鞋要比普通的运动鞋价格高数倍的原因。</p> <p> 据美国工业设计协会调查统计,美国企业平均在工业设计上每投入1美元,销售收入为2500美元;在年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大企业中,工业设计每投入1美元,销售收入甚至高达4000美元。</p> <p> 昨晚,由杭州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主办的2010“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举办盛大的颁奖晚会。大赛再次让我们看到了杭州在这方面的积极探索——借助大赛搭建的平台,不仅鼓励创新,而且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通过大赛,市民发明创造的热情得以激发,杭州的工业设计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得以增强,从而推进“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迈进。</p> <p> “杭州是非常适合于进行创意的城市,杭州搞工业创意设计,我认为非常有前途。”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不仅亲自担任“创意杭州”大赛评委会主任,而且对创意设计和创新产品进行了指导,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p> <p> 创意城市就是国家竞争力的“炼金炉”。</p> <p> :让遐想的翅膀有了飞翔的天空</p> <p> 4年前一场讲座</p> <p> 点燃“创意杭州”导火索</p> <p> 和杭州分享你的创意</p> <p> 提高杭州工业设计自主创新能力</p> <p> 创意是科学,设计是技术,智慧的碰撞和两者结合就能形成新的产业革命。</p> <p> 2006年12月,在杭州市“建设科技强市”的号召下,杭州市科学技术局(杭州市知识产权局)以现代工业设计为理念,举办了“工业设计与自主创新”的专题讲座,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使各部门达成了举办杭州工业设计大赛必要性的共识。次年春,首届“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举办,拉开了“创意”浪潮的帷幕。</p> <p> 杭州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楼健人表示,举办大赛的目的,是提高杭州市工业设计水平和产品竞争力,推进“杭州制造”迈向“杭州创造”的进程。</p> <p> 2007年的那场大赛,及后来发生的故事,赋予了“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类似“硅谷”的内涵。这是杭州市科技局科技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现代工业创意设计推动杭州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之举。</p> <p> 自此,历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经过2009年以来产业转型升级的考验,“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在杭州市“调结构,保增长”的过程中一马当先,提高创意设计理念,提供创意设计产品,在引导杭州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p> <p> 弹指间,成功举办了四届的“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出现了可喜现象:参加的高校、科研院所越来越多,参与的企业越来越多,征集的创意作品和产品越来越多,产业化的创意产品越来越多……四届大赛吸引了浙江、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17个省市及意大利、英国、日本等近100所高校的参与,600家企业和工业设计机构参加,累计举办分赛场45个,征集创意作品和专利产品9000多项,有近300件参赛作品的专利申请权向企业转移。</p> <p> 截至今年10月7日,2010大赛共征集到参赛产(作)品3917件,比去年增加1767件,递增82.19%。</p> <p> 昨日,以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为主任的评委会,在杭州评选出2010年“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金银铜奖,并举行盛大的颁奖晚会。</p> <p> 工业创意设计之花,将又一次绽放在杭州这块创业创新的热土上。</p> <p> “假如将来不用担心生计了,我想我还是会回来做设计的。”小颖说。每年都能见到很多像小颖这样的毕业生,行至校园和社会之间的渡口之时,虽然握着梦想,却不能以此找到赖以生活的职业方式,只好不管“爱不爱”,先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无奈之下丢下这样一句话。</p> <p> “自认为‘绝了’的创意,却找不到愿意‘化图纸为产品’的‘伯乐’。”小羽投身工业设计,打拼多年,拿着自己最引以为傲的设计稿,却找不到一家公司愿意去实现它,无奈之下徒生感叹。</p> <p> 假如你觉得这样的情景似曾相识,连续第四届举办的“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给了无数莘莘学子一个变“创意”为“金钱”的机会,甚至有可能改变其人生,为其打开一条通向“工业设计”的职业路程。</p> <p> 今天,“创意杭州”更肩负着新的使命:提高杭州工业设计自主创新能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搭建了一个沟通国内外工业设计的创新平台。</p> <p> 这种由高校、企业和设计公司带动的本地和外地设计资源、设计人才的集聚效应,为杭州市工业设计大市的建设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p> <p> 杭州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处处长周晨说,我们吸引了更多全国的著名高校、专业设计公司和企业参与,还逐步吸引了国际上的优秀设计人才和团队参加。</p> <p> 作为2010“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的一项重要活动,“创意杭州?国际创新设计营”今年在国际化上有大突破。除再次邀请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共同举办“巨星产品创新设计营”外,还借助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校的海外资源吸引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和日本千叶大学的著名设计专家专程来杭指导“豪普电子产品创新设计营”、“杭叉产品创新设计营”,来自英国、韩国和厄瓜多尔的大学生、研究生和中国学生一起积极参与设计营活动。</p> <p> 为进一步提高大赛品牌的权威性,除了邀请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继续担任大赛评委会名誉主任外,专家评委的范围已从国内逐步扩大至国际,意大利米兰理工大Alessandro Deserti教授受聘担任“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评委,使“创意杭州”又融入了新的国际化元素。</p> <p> “因为品牌的权威性是大赛走出杭州、走向全国和向国际化发展的基础。”楼健人说。</p> <p> 截止到8月31日,共收到来自美国、英国、韩国和厄瓜多尔学生和设计师参赛作品53件,国外学生参赛实现了零突破。</p> <p> “在产业发展中,工业设计的作用将越来越凸显,将为未来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来自皇家艺术学院的迈斯·派宁顿教授,在来到浙江豪普电子有限公司出席“创意杭州国际创新设计营”时,对工业设计的重要性给出了这样的定义。</p> <p> 在为期一周的“创意杭州豪普电子产品创新设计营”,是2010“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豪普杯”分赛场的重要活动之一。创新设计营活动从2010年8月9日持续到8月16日,活动期间,由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师生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师生团队共同制定教学课程,带领工业设计专业近20名中外学生对豪普办公电子产品进行概念创新设计。</p> <p> 一个企业,为何如此热衷举办工业设计大赛,而且能够连续坚持4年不动摇?</p> <p> 作为大赛分赛场之一的苏泊尔公司品牌与战略总监徐东升道出了答案:要使产品更具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创新,而大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吸引创新设计人才很好的平台,高校师生的很多创意,不少作品具有市?应用和市场引导的价值。</p> <p> 早间,由浙江豪普电子有限公司承办的“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豪普杯”分赛场传来喜讯,大赛校企对接成果——豪普公司和浙江理工大学共建的工业设计产学研基地合作设计的“C20E装订机”和“HP-330B塑封机”,因结合数字集成电路控制技术,对外观和内部结构进行专门的研究设计,颠覆了传统装订机和塑封机的设计形式,自今年三月正式投产以来,大受外商青睐,外销订单猛增,均已达到10000台左右。</p> <p> 据估算,因这两个产品的创新设计,今年就可使产值提高3000万元左右。同时,这两个产品已成功获得国内及欧洲外观专利证书,产品的国内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彰显了“创意杭州”的设计魅力,更加坚定了“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以促进创意和产品、产业结合为目的的办赛总旨。</p> <p> “大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让我们能和中、英两国最顶尖的设计专家就设计创新、企业设计战略和世界设计动态等内容进行广泛的互动交流,同时还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企业。”浙江豪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本根喜上眉梢。</p> <p> “市领导对‘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办成全国第一的科技创新活动的品牌项目,这是我们的目标。”楼健人说,为实现这一目标,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具体要求:大赛信息发布、设计需求征集、校企对接活动、专利申请服务、获奖作品和产品展示等活动。</p> <p> 这条求索之路因而形成“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的“杭州模式”: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合作为纽带,明晰的知识产权为大赛准入门槛。</p> <p> 政府引导。设立了“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创新奖,杭州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每年设计“创意杭州”主题和活动形式,以充分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工业设计部门的积极性。从创办分赛场、开展国际国内创新设计营活动到开展参赛作品拍卖会,各种创新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创意杭州”的内涵。</p> <p> 从今年第四届工业设计大赛起,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作为大赛主办单位,由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市经委、市文创办联合承办,极大地提升了大赛的规格,进一步扩大了大赛的影响,为打造“创意杭州”这一大赛品牌提供重要的支撑。</p> <p> 企业主体。“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已由第一届的政府全包,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实现创意与企业、产品和产业的结合的方向发展。分赛场从第一届的1个到2010年的21个,承办企业从1家到26家,分赛场的总奖金额为政府设奖金额的3倍多,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充分体现。企业积极性不断提高,资金投入逐年加大。</p> <p> 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每年专门组织开展“创意杭州”校企对接活动,引导高校师生和设计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创新活动。今年国内外高校参与度有新的突破。从4月到8月,参加对接的人数超过5000人次,超过前三届的对接总数。更为可喜的是,这种由政府部门搭台的对接,已发展为高校和企业主动互访。今年7月份,清华大学、江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的设计学院负责人带队(100人左右)来访,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在杭高校与企业间的交流互访日渐增多。</p> <p> 以明晰的知识产权为准入门槛。大赛规定所有参赛作品必须已获得或申请国家专利,参赛者必须在参赛表中承诺对参赛作品拥有充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侵犯任何他人的知识产权,强调作品的原创性。在大赛作品提交前,杭州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开展专利申请服务月活动,组织在杭专利代理机构进企业、进高校、进园区,为创意作品专利申请上门服务,实现了参赛作品知识产权全覆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