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设计服务> 正文
用高科技手段包装工业文明历史在新旧材料对比中延续
发布时间:2012-03-28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height="225" alt="可能了解不深,但一样热爱这座城市(组图)" width="300" border="0" src="/upload/files/info/201002/E20100224154540-3340.jpg" /></p> <p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粗糙的柱壁,裸露的灰暗的混凝土,高大的窗户,阳光,地面的油迹,园内的荒草&hellip;&hellip;一切都归于平静,在这里,炉内曾燃烧过熊熊的火焰,钢花四溅,电焊在闪耀着蓝白色的光芒,机器在轰鸣,行车在半空中移动,曾经的欢笑、汗水、充满幻想的头脑和胸中永远燃烧的激情都已过去;在另一个时空,让我们来唤醒那些激情飞扬的日子,用同样的幻想与执著,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包装原有的工业文明。</p> <p>&nbsp; 城北热电厂烟囱要打造成特殊城雕,就是想留住这份过去的辉煌,而来自省建筑设计院的两位设计师,从专业角度出发,转换这难得的&ldquo;资源&rdquo;。</p> <p>&nbsp; 范晓军的创意是&ldquo;光之塔&rdquo;,他把此定位为一个时代的记忆。他认为,一座城市,一个街区,一座建筑,都是历经几十年、几百年持续不断地改造、更新而成,那些老的,历经风雨的旧房子与全新现代的建筑语汇和材料相互穿插并置,产生一种莫名的美感,时间的纬度在新旧材料的对比和反衬中得以延续。</p> <p>&nbsp; 热电厂烟囱不是孤立的,烟囱成为光塔,运煤道成为观光廊,煤棚成为工业博物馆,这一切改造是化腐朽为神奇,为后人留下一部完整的城市发展史。</p> <p>&nbsp; 另一位设计师王海波想把烟囱打造成生命塔。烟囱的设计仍然引用DNA双螺旋分子结构这个模型体系,寓意这个高达150米的烟囱在改造中获得新的生命。参观人流可以通过双螺旋楼梯逐步爬到顶上的观光平台,也可以通过筒内高速电梯上到观光平台。</p> <p>&nbsp; 相比前几位市民生命塔的建议,王海波设计可行性更高。他注意到,烟囱为现浇钢筋砼变截面筒体结构,于1982年完成设计。由于当时执行的规范和技术条件与现行的规范几经更新,相差极大,经过多年使用,虽外观尚可,但裂缝较多,他的方法是通过对其植入8根钢柱进行加固设计,使得原作为构筑物标准设计的烟囱结构能满足现作为上人观光要求的高耸结构设计标准。烟囱周边空旷的地方可以建成一个工业纪念广场,是室外教学和旅游参观的好场所,原有厂房通过圆形的有机组合变化,改造成一个工业创意园区。</p> <p>其他&ldquo;金点子&rdquo;</p> <p>工业铭牌</p> <p>&nbsp; 蔡玉菊:在烟囱外部镌刻上杭州各大工厂的铭牌,毕竟它是杭州工业的一个象征,而工业产业在这之前一直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命脉。想当年,当一个工人是多么梦寐以求的!借以纪念杭州城北渐行渐远的那些工业和工厂,如浙麻、杭棉等,让我们乃至后人,读着一个个厂名,在心底的最柔软处有颤动感。</p> <p>&ldquo;尺八&rdquo;或日冕</p> <p>&nbsp; 陈水林:我提供几个建议,把烟囱改造成为一根&ldquo;尺八&rdquo;,因为杭州本身就是日本&ldquo;尺八&rdquo;的发源地,这既是一个国际标志,又可以体现杭州的大气;或是把烟囱做成年轮塔,杭州在新中国成立后每过一年画一圈年轮,用记录见证杭州的成长;或者把烟囱做成一个日冕,影子落在地面上,根据刻度,指示不同的时间,给杭州增添一份古时的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