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运河南的非遗故事——拱墅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纪录之灶画
发布时间:2021-09-07
民以食为天,食以灶为先!灶头画,又称灶画,是一种与灶台紧密相关的乡土艺术,更是我国主要的民间美术组成部分之一。
灶画起源于清代前后,是江南民间供奉灶神传统所衍生出的民风民俗。色彩鲜艳、画风朴实的灶画,用来装饰和美化灶头,表达着老百姓的美好期盼。
在杭州半山石塘社区一带,自古流行灶画艺术。今年76岁的胡永兴是第二代灶画的传承人,从1965年就开始作灶画。在他看来,画好一幅灶画,需要构思、调色、绘制、风干等一系列工序。制作灶画时,要根据灶头的结构,分割出画幅的形状和大小,用墨色勾边框。灶头画的画框一般都为方形或长方形,寓意堂堂正正。
灶筒画水浪,以示水可克火;灶脚画花篮,以示花来花香;灶山画财神,以示招财进宝;灶亭画灶君,以示事成平安。
“灶心是灶画最核心的地方,既有画麒麟送子、鲤鱼跳龙门等图案,也有画赵子龙、关云长等英雄形象。”胡永兴说。
一双手、一只笔,线条勾勒间,一幅幅灶画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多彩灶头画,人间烟火气。方寸之间的灶画,是市井生活最原汁原味的表达;这一江南民间艺术瑰宝,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印记和研究价值,在亘久的时光长河里,久久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