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言之有范> 正文
范周|自贸区建设背景下海南文创产业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9-11-20
来源: 言之有范

椰风海韵、旖旎风光。海南风光无不令人心之向往。2018年,海南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海南省文化旅游服务业在自由贸易区(港)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背景下,互补互助,积极融合,推动着美好新海南建设。2019年11月15日,在海南省社科联与海南师范大学举办“海南自贸区文创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范周教授出席论坛并发表专题演讲。今日分享范周教授演讲内容,期待读者们共同探讨。

2018年4月,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赋予了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战略定位。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海南自贸区)建设对海南文创产业来说意味着什么?文创产业又将在自贸区建设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海南自贸区如何建设?

与国内其他自贸区相比,海南自贸区建设有其特殊性。首先,系统性更强。海南自贸区建设与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规划高度一致和协调,涉及行政体制改革、产业结构优化、金融开放创新、贸易监管模式创新等方方面面。其次,试点范围更广。海南岛全域面积为3.54万平方公里,是国内其他17个自贸区面积总和的近20倍,实施全岛试点和对外开放,开放的范围更大、层次更高。同时,独具海南特色。海南重点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突出生态文明、海洋经济和军民融合。

自贸区建设没有公认的定义和通行的国际经验,海南自贸区建设也绝不是国内其他自贸区成功经验的简单复制。不仅要对标,更要超越,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探索具有海南特色的模式和路径。其关键在于五个方面:深化改革,建立与自贸区建设相适应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扩大完善开放格局,推动贸易自由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整体竞争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拓展消费市场,培育凸显海南特色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链接:海南自贸区建设与其他重大国家战略

海南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海南自贸区建设与“一带一路”战略环环相扣,不仅要做好服务和保障,更要连接和融入:一是要加强与周边“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打造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二是要全面提升开放水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投资、贸易、金融、教育等多领域合作,尤其是数字经济与服务贸易方面的合作;三是进行国际旅游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开发旅游品牌、共同设计多样化的旅游体验项目等。

海南自贸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在地缘上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发展战略上也应当协调和呼应:一方面,要依托粤港澳城市群,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流动,推动合作创新,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发展的延伸空间,以及高端医疗、旅游、教育等现代服务的重要供给地。

自贸区:海南文创产业发展的机遇

一是科学的顶层设计。建设自贸区的重大决策从国家战略高度对海南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予了支持,对海南文创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科学的战略定位和产业布局。《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相应地,在文创产业领域,应当以文化旅游业、文化服务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数字文化产业为重点。

二是有利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自贸区建设将创造开放、便利、高效的营商环境,吸引外地和外资企业入驻,并通过制度创新为文化贸易提供便利。与海南自由贸易区相隔不远的深圳前海蛇口自由贸易区自2015年成立后,坚持高标准改革,在制度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其发展经验在全国推广。通过率先形成与开放型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模式,为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提供了便捷的路径和机制。

三是更加广阔和开放的市场。过去本地文化企业面向的主要是省内、区域性市场,未来文化贸易的范围将扩大到全国乃至全球。同时,市场的扩大也意味着需求的增加,将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来自于国际市场的压力,从而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四是高效的资源整合与公共服务平台。自贸区作为改革前沿和开放高地,能够链接与整合多种创新要素,并通过平台的打造,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迪拜是新一轮生产要素流量聚集的重要枢纽城市。迪拜自贸区推行一站式统一管理,取消平行多头机构,建立集酒店、办公中心和会议中心多位一体的服务中心,营业执照更新、签证申请以及海关、医院、电信、邮局、交通、水电等一系列的服务申请,都能在自贸区一站式实现。其中,杰贝·阿里自贸区对迪拜GDP的贡献度超过了30%。该自贸区有企业7300余家,其中有100多家是世界500强企业。

在新一轮海南自贸区建设中,海南文创产业需要通过高起点设计,国际化谋划,在地化实施,让“文化+”理念的融会贯通,同时与数字经济各要素紧密结合,抓住发展机遇,乘势而为。

文创产业发展将对自贸区建设产生怎样的影响?

首先,带动关联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文创产业的发展,将带动餐饮、民宿、休闲娱乐、建筑、物流、金融、教育培训等上下游及关联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通过文化与传统产业的“嫁接”与融合,培育新业态、增加产品附加值,赋能传统产业;丰富产业类型,改变产业单一、过度依赖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现状,构建更加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发展格局。

其次,传播海南自贸区形象,增强品牌影响力。一方面,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能够实现地域形象和文化的柔性传播;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大型文化节事活动,能够提升品牌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

与我们一海之隔的日本新潟县南部的越后妻有地区,通过举办大地艺术节,用户外艺术和创意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从2000年到2015年,大地艺术节共接待了230万游客,成为影响力最广泛的国际性户外艺术节。在实现艺术活化乡村的同时,也使越后妻有声名大噪。海南近年来也有国际旅游岛欢乐节、青年狂欢节等特色民俗文化节庆,还有2018年举办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未来还需要不断创新,增强品牌影响力。

最后,提升文化氛围,激发消费活力。通过丰富文化设施和活动,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消费选择,培育更具消费力的新中产阶层,拓展本地消费市场、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同时,营造更加多元、活跃的文化氛围,提升生活品质,吸引外来人才尤其是创意阶层集聚。

2018年,海南省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59.29亿元,同比增长7.9%。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69.53亿元,同比增长16.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旅游产业增加值392.82亿元,同比增长8.5%;海南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自由贸易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五大要点:海南文创产业发展之路

海南文创产业的发展,既要符合自贸区的战略定位和总体规划,又要凸显海南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第一,以发展文化服务业为重点,推动服务贸易增长。布局高端旅游、节庆会展、艺术品交易、知识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和特色产业,拓展旅游、文化、体育消费市场;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贸易监管模式和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国际艺术品交易,影视、动漫、游戏版权交易等;健全渠道、载体、平台和机制,加深与港澳台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互动。

第二,推进“文化+”模式,促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跨界合作、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例如,推动文化与农业、旅游、医疗保健等相融合,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康养旅游、医疗旅游等。同时,探索应用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以互联网和数字科技支撑文化创新。

第三,构建差异化、立体化空间发展格局。一方面,以旅游业为核心进行产业功能布局,推动全域旅游升级。另一方面,各区域之间进行差异化定位,形成发展合力。以海口、三亚为两极,重点发展现代传媒、旅游演艺、数字文化产业等;东部打造健康休闲产业带,重点发展康养(医疗旅游)、节会、体育产业等;中部打造绿色文化产业带,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西部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带,重点发展原生态旅游、黎苗特色文化产业等。

第四,深化文化金融融合,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完善金融服务,创新互联网文化金融业态;扩大金融业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文化金融不是“文化”和“金融”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属于产业金融的范畴,是国家文化产业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海南省出台的文化金融相关政策较少,但是文化金融的作用不可忽视。

第五,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强化文化人才体系。既要通过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外来人才集聚,又要加快本土人才培育,尤其是动漫、影视、会展、创意设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文化科技与数字化人才,文化策划与管理人才,以及跨专业、复合型人才。人才资源的利用不应该局限在本地,要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构建网络化、开放式创新平台,让全世界的人才为我所用。

结语

从1950年海南岛宣告解放,到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设立,到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步入正轨,再到2018年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每一个历史节点都至关重要。关键是要抓住机遇、大胆探索创新,围绕改革、开放、生态、创新、服务等关键词,立足优势产业,突出生态文化、海洋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本土特色,构建具有海南自贸区特色的现代化、多元化、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文旅产业体系,使海南岛从单纯的“度假天堂”转变为本岛居民和海内外游客的“精神乐园”。